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一、天然气的气态指标及其意义 天然气的气态指标是指天然气的组分及同位素组成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成分。如烃类组分中甲烷、重烃气的组分量及气体的干湿度;非烃组分中二氧化碳、氮、硫化氢及汞蒸气的含量;稀有气体中的氦、氩组分量及同位素的组  相似文献   

2.
伊通地堑大部分地区只发现油藏 ,天然气藏发现较少 ,借助最新分析资料 ,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对该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运移效应进行了分析 ,以明确天然气的成因和运移方向 ,研究表明 ,伊通地堑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伴生气 ,重烃含量高 ,除莫里青地区的伊 2 3井和伊 14井双阳组一段和伊 2 1井永吉组二段为干气外 ,其他地区天然气均为湿气。伊通地堑天然气并非典型的油型气 ,也不是典型的煤型气 ,而是与其特定的母质类型有关。莫里青地区的天然气主要与凹陷深部的烃源岩亲缘关系密切。向东南方向 ,天然气发生明显的运移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煤成气是天然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探明的大部分气储量与其有关。 一、煤成气分类和聚煤气在天然气工业中的重要性 煤成气系指腐植型的(亚)煤系地层在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总和。一般煤成气成分主要是可燃烃气(其中以甲烷占绝大多数,其次有不等量乙烷、丙  相似文献   

4.
为了说明日本油气田具不同产状天然气(开采气、水溶性气、煤成气、地表气苗)的成因特征,分析了其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在两个图中分别用烃的组成与甲烷~(13)C的相关关系和甲烷~(13)C与乙烷~(13)C的相关关系说明了细菌成因气与热解生成气的特征。大部分与石油伴生的开采气都是细菌成因气与热解生成气的混合物。这两个图还可示出诸如烃的运移和氧化之类的二次作用的影响。地表气苗通常遭受这种二次作用的影响。新(?)北部油气田中天然气的成因和运移与该地区南部油气田不同。南部地区(长冈-柏崎地区)的开采气仅由热解生成气组成,与其储集层深度或者时代无关。另一方面,北部地区(新(?)-北蒲原地区)的开采气则主要由混合气组成;年轻的储集层含有大量的细菌成因气,而古老的储集层却主要由热解生成气组成。这种区城性分布可能受本文所探讨的地质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 伊凡-弗兰科夫石油和天然气研究所从事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地下储气库盖层的密封性·检查井的密封性和构造断层;圈定“游离”气的运移道路和聚集区;定量测定地下储气库地区天然气的漏失;检查地下储气库及其附近的居民区的环境状况。灵敏度高的气体生物化学方法能够确定岩石和水中的烃气含量,其精确度可达到百万分  相似文献   

6.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 ,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这与水参与反应有关。甲烷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关系密切。不同的热模拟气在成熟 -高成熟演化阶段差异明显 ,有机质类型越差 ,热模拟气中甲烷相对越多 ,干燥系数相对越大 ,异丁烷 /正丁烷越高 ;反之 ,甲烷相对越少 ,干燥系数越小 ,异丁烷 /正丁烷低 ,区别越明显。演化程度增加时 ,热模拟气之间的差别减小。总烃气和甲烷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重烃有产率高峰存在 ,正好对应于生油窗的底界  相似文献   

7.
前言烧碱碱液广泛用于含硫醇和硫化氢的液态烃(各种油)和气态烃(天然气,油田气和炼广气等)的脱硫,脱硫效率都很高。脱硫后的废碱液的再生问越直接关系到碱液再脱硫的效率、脱硫的成本和环境保护问题。过去,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废碱液再生方法是加热水蒸汽汽提再生。该法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范围、区域范围及矿床范围讨论了束与烃在空间上和成因上的密切共生关系,还研究了石油、天然气和束的成因和聚集。指出,烃中的重要组分甲烷既有有机成因的,也有地慢成因的;深断裂对象和烃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永和烃可以作为彼此的找矿标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带性,可以评价对称地段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采用的红外取暖炉,有人誉之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的取暖器。这种取暖器,确有一定优点,但使用不当,会产生较大的缺点。红外取暖炉的热源为煤气。它包括:液态烃(通称液化气)、城市煤气(也称管道煤气)、炼厂气(也称干气)和天然气(包括气田气、油田气、沼气)。  相似文献   

10.
X74D.l_9903164活动式大罐收气装段及油气混输新工艺的应用/王小慧,二(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油气田环境保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一1999,9(1)一33份3e环信X一37 为了解决东营地区油罐每天都向大气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活动式大罐收气装锐”新工艺,用于回收联合站储油罐挥发气。该装置通过玻璃钢管线与油罐连接,油罐挥发气沿玻璃钢管线输至机房内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气中的水和轻质油,由天然气压缩机加压,经流量计计量后进人油田天然气气管网。该工艺推广后,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总烃含量低于国…  相似文献   

11.
烧结烟气中污染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璞  王珲  李鹏飞  杨景玲 《环境工程》2017,35(7):101-105
介绍了烧结机头烟气中烟粉尘、重金属、SO_2、NO_x,以及二恶英的排放现状。分别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三方面分析了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烧结烟气多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其防控需要,针对不同工艺,提出了4种多污染物联合防治技术路线,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对烧结烟气污染物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烧结烟气中细颗粒物与重金属的排放情况和防治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污泥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焚烧技术是处理城市污泥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焚烧过程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因而也是一种备受争议的方法。论文对污泥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种类、产生机理及其减排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综述,结果表明污泥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重金属、二英、酸性气体等,其中重金属汞和二英最受人们关注。研究表明在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主要受重金属的种类、存在形态、焚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针对重金属的控制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喷射+除尘"的组合技术进行控制;污泥焚烧过程中二英的生成和释放主要由污泥的组成和特性、燃烧条件、烟气组成、颗粒去除装置的运行温度等因素决定,其控制技术目前主要有焚烧过程控制和活性炭吸附等方法;而针对粉尘和酸性气体的控制目前已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应用。此外,通过国内外已有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只要采用合适的烟气治理技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污泥焚烧烟气污染的产生。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焚烧烟气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铸造厂烘干炉产生的臭气污染问题,对现场展开了污染源调查和烟气系统的测试。在实验室内模拟烘干炉加热,排气过程进行小试模拟实验,同时检验了三套实验工艺的治理效果,取得了相关的设计参数。确定了工艺流程后,依据调查得到的原系统参数和实验结果,设计了治理系统。利用SP-501N型气相色谱仪对烟气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为93.5%,系统运行良好,解决了臭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复合式气动旋流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和组成,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该技术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新型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露头(二马营组T(e2))发现一油气苗,通过对油苗的微观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油苗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在鄂尔多斯盆地迄今所发现的原油或凝析油差别较大,推测其油源岩为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一发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油气勘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钙硫比条件下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中,保持烟气流量、循环物料量、喷水量、进出口烟气温度、入口SO2浓度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钙硫比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其影响脱硫效率是通过钙硫比的改变实现循环物料量成分的变化,使循环物料量中有效吸收剂的比例增加,从而实现脱硫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大别-胶南造山带温泉气中的CO2含量较低(多数在1.00%以下).δ13C变化范因为-20.34‰至-3.0‰,主要为源于地壳浅层的有机成因气。整个造山带各温泉气体成分均以N2为主(90%左右),其来源除大气N2以外,可能为地壳岩石释放或地层中有机体演化形成。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表明,Ar主要来源于大气,He为壳内岩石放射成因。本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现今中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场有关,即大别-胶南造山带可能正处于紧密挤缩的构造环境,难以形成深部幔源气体脱排和运移的通道。本区温泉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天然气地质理论,而且有助于揭示造山带现今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衣静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2,30(5):50-54,113
焚烧处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垃圾中PVC塑料和餐厨垃圾等含氯组分在焚烧过程释放出氯化氢气体。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氯化氢气体产生机理,分析了氯化氢气体对有机氯代污染物生成及重金属气化的影响以及氯化氢气体对焚烧设备造成的严重危害,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氯化氢气体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高温烟气中HCl控制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