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脂吸附法处理氯化苯生产中的副产盐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氯化苯生产中的副产盐酸进行吸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苯、氯化苯和二氯苯质量浓度为448.56mg/L的副产盐酸,在常温、吸附流量为4BV/h的条件下,经过ND-15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处理后,副产盐酸中的有机物质量浓度可降至1mg/L以下,有机物的去除率达99.8%,处理后的副产盐酸由浅黄色变为无色透明,且无芳香烃化合物的气味。吸附后的ND-150大孔吸附树脂经乙醇洗脱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其对副产盐酸仍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涉及一种含苯废水处理及回收苯的方法,具体是将含苯的废水通过含活性炭的固定床反应器,当吸附后废水中苯的质量浓度为0.49mg/L时,停止进水,排掉反应器中残余水,然后于空速500~2000h-1的空气或氮气气氛中,100~500℃温度下,再生0.5~5.0h,同时脱附的气态苯通过冷阱冷凝,加以收集,再生后的活性炭可用于下一轮吸附-再生循环过程。该发明具有再生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3.
树脂吸附法处理硝基苯和硝基氯苯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张全兴  王勇 《化工环保》1997,17(6):323-326,345
研究了用CHA-111树脂吸附处理硝基本和硝基氯苯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当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含量为639mg/L时,CHA-111树脂的工作吸附容量为126mg/mL,处理水量为190BV,处理后硝苯类化合物的浓度〈5mg/L,去除率〉99%;采用异丙醇作脱附剂;表明该树脂的吸附与脱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_3(BTC)_2(BTC为均苯三甲酸根),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考察了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及Na~+浓度等工艺参数对Cu_3(BTC)_2吸附刚果红效果的影响,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好于碱性条件;Na~+对吸附具有抑制作用,Na~+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u_3(BTC)_2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刘保锋  洪军  王丽  童晨 《化工环保》2017,36(5):543-547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作为吸附剂吸附脱除水溶液中的罗丹明B(Rh B)。SEM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D001树脂表面存在孔隙,可增加树脂的比表面积;树脂表面的磺酸基团可通过与阳离子染料Rh B络合而将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树脂对Rh B的吸附规律,升高温度有利于树脂吸附Rh B;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初始Rh B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吸附活化能为7.06 k J/mol;树脂对Rh B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熵推动的过程;颗粒扩散为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树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丁酮和甲苯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范玉洁 《化工环保》1996,16(5):290-294
采用活性炭吸附-苯解吸-填充柱色谱法测定酮苯脱蜡车间空气中丁酮和甲苯的含量,在填充柱上丁酮、苯和甲苯可得到完全分离。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同,相对误差〈5%,色谱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5%,最小检出浓度为1mg/m^3。  相似文献   

7.
δ-MnO2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d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锋 《化工环保》2007,27(3):222-226
利用溶液中MnSO4与KMnO4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δ-MnO2。用透射电镜和BET法对δ-MnO2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δ-MnO2比表面积为324.58m^2/g,孔体积为0.39cm^3/g,孔径为4.82nm。对Cd2+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δ-MnO2对Cd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作用强烈依赖体系的pH,吸附边界pH为2.50;pH为6.05时Cd2+的吸附率为98.5%。宏观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证明:当pH为3.30时,为可逆吸附;当pH为6.05时,吸附过程存在固体浓度效应,为不可逆吸附。吸附过程主要为一价阳离子的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8.
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废气中的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含苯废气。对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系统运行参数以及运行安全保障作了具体的叙述。运行实践表明,采用该装置处理含苯废气,苯的吸附效率大于97%,每年可回收苯270t,企业可得净收益58.4万元。  相似文献   

9.
用黏土吸附废水中的铀,考察了黏土对废水中铀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黏土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含铀废水pH为5、铀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黏土加入量为5g/L的条件下,振荡吸附1h后的吸附率达75.4%;黏土粒径越小,对铀的吸附量越大,粒径为0.20mm时的吸附量最高(3.24mg/g);溶液中铀初始质量浓度与铀的吸附率成反比,与铀的吸附量成正比;黏土对铀的吸附符合Frc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量达18.25mg/g;黏土对铀的吸附过程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动态     
利用水葫芦的根快速去除水中砷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2005,83(14):12一种在世界上有很大争议的杂草已被证明可用于含砷水源水的处理。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干燥的水葫芦的根可以快速降低水中砷的浓度,使其低于世界健康组织(WHO)要求的饮用水最高值。自然发生的饮用水砷污染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存在,特别是在孟加拉国,那里有60%以上的地下水砷浓度超过WHO的指导值。水葫芦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河湖中分布广泛,且因堵塞水道及引起其它问题而声名狼藉。De Montfort大学的研究小组将在孟加拉国达卡市的池塘中采集的…  相似文献   

11.
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稀盐酸为洗脱剂,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通过SEM、FTIR、XRD和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Pb(Ⅱ)的吸附.在初始质量浓度60 mg/L、溶液pH 6、吸附温度303 K、吸附时间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介孔α-FeOOH吸附剂,并探究其对水中Sb(Ⅴ)的去除效果。采用XRD、SEM、ATR-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对Sb(Ⅴ)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Sb(Ⅴ)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表征结果显示:介孔α-FeOOH具有棒状结构,长度大约为50~100 nm,最可几孔径为20 nm,比表面积为137.6 m2/g。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Sb(Ⅴ)质量浓度为10 mg/L、pH为7、介孔α-FeOOH投加量为0.25 g/L、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25 ℃时,Sb(Ⅴ)去除率可达100%;pH为4~7时,Sb(Ⅴ)去除率受pH的影响较弱;Sb(Ⅴ)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在聚丙烯(PP)纤维表面,再用二乙烯三胺(DETA)胺化,制得PP-g-GMA-DETA螯合纤维,并应用于含铅模拟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初始Pb2+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速率很快,15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约为24.83 mg/g;随溶液pH的增加吸附量先迅速升高后保持平稳,在溶液pH为5.0时达到25.37 mg/g;随初始 Pb2+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迅速上升,当初始Pb2+质量浓度达到60 mg/L后,吸附量增长缓慢,最终保持吸附平衡。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31.40 mg/g。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熔融接枝法和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苯乙烯(St)改性纤维(PP-g-St)和聚丙烯/聚苯乙烯(PS)改性纤维(PP/PS),研究了熔融接枝条件对St接枝率的影响,考察了PP纤维、PP/PS纤维和PP-g-St纤维对纯苯系物和水中乳化、溶解态苯系物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再生后的重复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P熔融接枝St的最优配比为w(St)=9%,w(过氧化二异丙苯)=0.5%,此时St接枝率为4.7%,且能顺利纺丝;相比于PP纤维,PP-g-St纤维和PP/PS纤维对纯苯系物和水中乳化、溶解态苯系物的吸附量显著提高;吸油饱和的PP-g-St纤维和PP/PS纤维通过离心法再生5次后吸附性能再生率仍能够分别达到82.0%和87.6%。  相似文献   

15.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粉煤灰沸石,并将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用于高浓度氨氮的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在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的投加量分别为0.10 g/m L和0.04 g/m L、反应体系p H为5~7、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条件下,分别吸附660 min和60 min,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约为20.1%和50.7%左右,粉煤灰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粉煤灰;粉煤灰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粉煤灰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而粉煤灰沸石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则更适宜用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6.
张玮  张冬 《化工环保》2012,32(3):201-204
采用异丙醇溶液改性橙皮,考察了模拟废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废水pH、改性橙皮加入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橙皮对模拟废水中的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 mg/L、废水pH为4、改性橙皮加入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88.41%。经浓度为0.1 mol/L的HCl溶液再生后,改性橙皮再生循环使用4次时效果仍较好。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橙皮对Pb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7.
韩非  侯若昕  顾平 《化工环保》2015,35(1):84-88
以亚铁氰化钠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亚铁氰化铜(CuFC)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uFC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铯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产物的分子式为Cu2Fe(CN)6·7H2O,外观为具有清晰几何形状的颗粒物,粒径约为30 nm。25℃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铯质量浓度为98.01μg/L、CuFC加入量为0.08 g/L、吸附时间为9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铯的去污系数达到1.13×104;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准确描述CuFC对铯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为1.000 0;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 ℃、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