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入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40年,来编制了9个五年生态环境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有层次、分类型、多样化的规划体系,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规划实践探索丰富多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统领性作用。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九大确立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在新的历史阶段,生态环境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內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及时反映公众的环境意愿,有助于政府掌握完整的环境信息,避免决策的局限性、盲目性和短期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4.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5.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山区经济发展可为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能为山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基于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对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林业经济驱动、生态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四种模式,为实现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哈密地区在未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将如何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工业污染以及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文章对加快地区生态规划建设,寻求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成"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对策做了阐述。并就加强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生态基础建设和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并被不断张扬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所强调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护自然与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最优化关系,实现生态的现代化。诚然,作为一百多年前的伟大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生态现代化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所建构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当代生态现代化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观基础,又为我们深刻理解生态现代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宽广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8.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潘骞 《绿色视野》2009,(3):17-19
安微生态省建设启动5年多来,围绕构建生态省的五大体系,在管理制度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工业、生态文化、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促进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成果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其国土面积、资源储备和战略地位都在西部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场严重退化。正确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承载力,制定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法,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前中国极为迫切的任务。在分析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基础上,根据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从经济节约指数、社会节约指数、科技支持指数和环境支持指数4个准则层面给出29个具体指标,基本涵盖了节约型社会的各个方面;最后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节约意识推进节约社会的发展、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改善、提高环境支持水平等方面,对提升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高效生态。近年来东营市从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发展的新路,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东营市高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147团场自建场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自然对发展的限制与惩罚。从环境学出发,作者对该场的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的资源一般是指自然资源。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自然资源虽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某种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和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公司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将公共资源及环境被低效使用或滥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污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承担起应有的环境责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自觉地担负起法律规定的环境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必须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切实做好环境规划工作,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是丹阳市蕴涵丰富且潜在价值巨大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尚未有效保护和开发。文中首先简述了丹阳的自然环境及资源概况,继而从政策、经济、社会三方面剖析了丹阳生态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从区位、自然、人文、服务与客源的角度挖掘其生态旅游潜力,最后提出了旅游规划与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湖北省具体区域特征,通过构建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出湖北省12个地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偏低水平,其中武汉市是唯一具有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但优势地位不明显;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5个系统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且城市特色不突出。  相似文献   

20.
俞厚未 《四川环境》2002,21(4):45-47
本文通过对人道主义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剖析,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对人道主义思想精神内核的质疑,指出现代工业文明价值指针的片面所在,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应该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践行“协调”与“和谐”的人地共生论;应该重新审视自然的宽泛价值,认识“非资源”的非经济价值,从而实现文明取向和价值评判上的转型与重铸,以使可持续发展真正得以良性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