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水处理厂是减少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关口 ,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 ,它在处理污水的同时 ,自身也会产生污泥和其他废弃物 ,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上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副总工程师唐建国指出 ,上海市区现共有污水处理厂 3 4座 ,每天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总量约在 10 0 0立方米 ,到 2 0 0 5年 ,预计每天将产生 40 0 0立方米的污泥。目前 ,上海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除个别污水处理厂经过了厌氧消化稳定 ,绝大部分污泥仅做到了浓缩和机械脱水 ,因…  相似文献   

2.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南部,现辖10个街道3个镇,区域面积54.76km2。1998年底,全区常住人口84.8万人,人口密度15483人/km2,是上海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中心城区之一。徐汇区作为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以来,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使其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推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基地。1 实验区建设的优势1.1徐汇区是上海市的高级住宅区区内具有近代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2000余幢,高级公寓30余万m2,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海为研究对象,基于对2000-2012年上海市相关产业能耗数据的分析得知:上海市产业GDP、能源消费量及CO_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并运用情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情景模式下,上海市2020年产业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趋势。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地处长江口和东海之滨,黄浦江横贯市区,有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上海的兴起和发展,是与黄浦江休戚相关的。黄浦江哺育着上海1 300万人民,每年吞吐着一亿多吨水运货物,给上海带来了几百亿元的产值。同时,黄浦江每天又接纳着400多万吨的污水,污染日益严重。其干流水质达到三级的河段逐年减少,而重污染级的四、五级河段在增加。所以,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和战略举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以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为主要依托的港口城市,也是国际贸易、全球生产分工、商品流通和资源分配的枢纽。从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实际要求以及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态势出发,上海必须在21世纪初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6.
浅析供应链、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与价值型企业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阐述供应链、价值链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基于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价值型企业”与传统的“经济型企业”的区别。并提出价值型企业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即,追求“创造价值“和“利润”双重目标;善于构造“企业生态”;追求与自然生态的互利共生;努力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等。  相似文献   

7.
从上海市建设交通委获悉,上海建筑节能项目1年来大幅增长,并实现了管理重点上四大转变,即由重点抓试点、示范项目向抓面上节能建筑转变,由重点抓新建建筑芾能向同时抓既有建筑节能转变,由重点抓住宅节能向同时抓公共建筑节能转变,由重点抓建设“中端”环节如围护结构等,向抓建筑工地和建筑使用“两端”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延伸转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日l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上海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上海市2000-2006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到良好的协调发展类,这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来看.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适度超前予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上海市近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其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周边地区的新浪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有关上海的博文和评论,通过词频统计、高频词共现网络、出行特征集合以及客源地经济差异函数,分析以上海为目的地的周边地区人口短期出行类型,探究上海与周边地区间旅游业经济联系的辐射、接受作用及其协调性,从短期旅游视角为上海旅游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不同微博群体出行上海的频次有明显不同,客源地与上海旅游业经济的辐射力、接受力及其差量、效率既存在差别,又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故将上海周边客源地划分为5类,其中合肥、嘉兴、舟山、南通表现最佳;(2)以医疗为目的和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为主的群体对上海旅游业经济有稳定的促进作用,且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群体的信息、出行成本最低,其他类型成本呈“点状”或“梯度”分异;(3)道路通达性与客源地经济差异系数拟合曲线呈“反抛物线”型,其对客源地与上海的旅游业经济协调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台风的影响下,2030年上海的脆弱性指数相对较低,主要脆弱区域集中在奉贤和南汇的交界处、崇明县的横沙岛和长兴岛以及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此时,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为62万人,占总人口的1.86%,经济损失为1 152、1 372、1 632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50年,上海市脆弱性急剧升高,脆弱性区域扩大35.46%,分布面积十分广泛,在类似9711号台风的影响下,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达到748万人,占总人口的21.66%,经济损失将高达105 581、151 248、215 959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9.6%。这些结果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对于未来海平面上升潜在影响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1997年5月上海市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上海面临的任务更艰巨。为此,1999年1月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上海可持续发展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此为契机,上海将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等因素将对上海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人口分布变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区域,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城市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使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布局与城市形态、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 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 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 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 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 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本文建立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结果和上海市情,本文最后就上海未来控制碳排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上海两地2004和2005年大气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北京、上海两市大气污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2004、200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地大气污染特征和两地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4、2005年北京市的PM1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3.7倍,北京市的变化幅度较上海市的变化幅度大;2004、2005年北京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7倍,上海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1倍,上海市的SO2污染的因素变化幅度较小;两市的NO2浓度都较高,且季节变化不太明显;两市NO2浓度年平均值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质量浓度都较高,这与两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关;两市SO2浓度年平均值除上海市2005年外均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SO2污染严重与上海市消耗大量煤炭有关,北京市SO2污染物浓度年度变化剧烈与冬季取暖烧煤有关;两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体上上海市的大气质量要好于北京市.两地大气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两地的污染物来源、地理、气候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上海两市大气污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2004、200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地大气污染特征和两地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4、2005年北京市的PM1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37倍,北京市的变化幅度较上海市的变化幅度大;2004、2005年北京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7倍,上海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1倍,上海市的SO2污染的因素变化幅度较小;两市的NO2浓度都较高,且季节变化不太明显;两市NO2浓度年平均值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质量浓度都较高,这与两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关;两市SO2浓度年平均值除上海市2005年外均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SO2污染严重与上海市消耗大量煤炭有关,北京市SO2污染物浓度年度变化剧烈与冬季取暖烧煤有关;两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体上上海市的大气质量要好于北京市。两地大气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两地的污染物来源、地理、气候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上海市海岸带地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及协调机制、管理公报和规划、海岸带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海岸带灾害预防与应急管理、科技支撑等方面对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欧盟海岸带综合管理进展标准相比较,上海市海岸带管理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然后,根据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从海岸带综合管理实施模式探索、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经济产业与生态建设布局整体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上海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目前正处于由国内经济中心建设阶段向国际大都市建设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为确保上海市顺利实现阶段转型。要以全新的思路重组上海的传统产业以适应上述变局。以产业重组理论为指导,以国际大都市建设为目标,在产业结构重构战略上,坚持以第三产业和新兴制造业快速增长为核心;在产业的空间发展战略上,坚持以产业高度和技术优势引领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一体化步伐,瞄准国际产业结构新高,积极参与东亚城市体系的产业分工;在重点产业选择上,优先发展新经济产业簇群、流量经济产业簇群和都市型产业簇群等3大产业簇群。为实现上述构想,在分析了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将上海市的产业划分为5大类,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优化重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众多、城市拥挤、工厂林立,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本文概述了上海市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及环境问题的挑战,并就协调解决经济发展、环境整治问题阐明了上海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