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历史震例,并将这些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利用这些等震线图数据,直接统计出地震参数和震后不同烈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和烈度衰减几何模型结合起来,反演震后烈度的具体分布形状,以进行震后烈度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南黄海6.2级地震宏观烈度特征,认为这次地震具有震级较高,有感范围广阔,沿海地区震感强烈而波及陆地部分烈度较低的特点。震后勾绘的等烈度线图表明,六度区和低烈度区长轴方向比较一致,均为北东—南西向。  相似文献   

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伊朗有若干个地区易发生破坏性地震。从1930~1985年,Wilson(1930)、Niazi和Basford(1968)、Nowroozi(1972,1976)、Banisadr(1971)、Ambraseys和Moinfar(1973),以及Berberian(1973)等开展了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Neghabat和Liu(1977)根据20~1000年复发周期的地震烈度,分析了伊朗的地震带并编制了区域等震线图。对伊朗25个主要城市,计算了不同年危险性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以50年和500年复发周期伊朗等加速度值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形式(图1)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地震烈度模糊综合评判的实用计算方法.通过对震害区房屋破坏程度的调查,考虑各类房屋的震害对烈度评定的影响,应用模糊数的运算规则,模拟出各类房屋震害判定的实际烈度,最后进行综合评判.与其它几种烈度评定方法比较,用此方法评定烈度,准确性高,速度快,不仅适用于震后等烈度线的勾划,而且适用于地震历史资料的整理.  相似文献   

5.
烈度当量—预测地震灾害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预测地震灾害的一种新途径,即:M→Г→Z(M为震级,Г为烈度当量,Z为地震灾害)。烈度当量为一新概念,在震害预测中,它较之于烈度和震级更为有效。其具体方法是:首先利用一些经验公式将震级M换算成震中烈度I_0;其次再计算一次地震造成的总烈度当量(它包括对某一地震造成的不同烈度区进行烈度当量换算和计算不同烈度区的面积);最后在考虑到地震震级、发震时刻、震前地震预报的程度、受灾面积、受灾区人口与经济密度、固定资产及建筑物设防等因素的前提下,预测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6.
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对烈度区划编制、建筑设防、城市规划、震灾情景模拟和历史灾害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余震数据推断历史大地震烈度的新方法。以1668年郯城■级地震为例讨论了不同模型和数据组合的效果,并使用1556年陕西华县■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最短断层距模型和主震、强余震数据组合计算的结果最佳;计算的烈度值接近权威机构发布的烈度值,能较准确反映烈度的分布范围;该方法考虑了场地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以展示区域内烈度分布差异。在综合考虑史料和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用于校正精度差的历史大地震等震线,为区域地震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闽、台地区地震烈度分布,计算了小震振幅及地震波能量的衰减,统计了小震与大震的烈度资料.说明地震烈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影响小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构造等,而影响大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则是构造与地震机制.小震振幅及地震波能量的衰减有方向性.文中计算的闽、台地区地震影响场,可为确定地震工程场地烈度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据历史记载,保加利亚记载地震已有2400年的历史。该国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高地震活动部位,有记载以来,常遭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地震活动性有两个主要源:a)来自周边国家(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地震;b)以SE—W和SE—NW走向为主,确定一级线性构造的局部断层(图1)。地震危险性的若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等震线图及其副产品——最大预期烈度(Grigorova,1977,1979)。对核电站、热电厂和一些工业目标已进行了场地评定研究工作,但其结果不宜公布。1988年完成了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新的地震图和建筑规范(Christoskvo和Sokerova,1988)。发表了对一新工厂场地评估和地震危险性谱分析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廊坊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8度 ,同时受中远场和近场地震影响。具有背景地震烈度较高而高烈度地震发震概率较小的特点。本文研究了根据廊坊市地震动加速度参数特点进行的框架结构隔震建筑设计方法与实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菏泽震区41个自然村实测宏观地震烈度和24个自然村震害指数资料对比,表明菏泽5.9级地震极震区的宏观烈度与震害指数的符合率达80%,并根据震害的宏观烈度资料,确定菏泽5.9级地震宏观震中为前刘庄和后刘庄一带,震中烈度为Ⅷ度,震害指数(j)W分别是0.2、0.22。极震区宏观烈度Ⅶ度至Ⅶ度弱,震害指数大于或等于0.1,小于0.3。文中指出极震区等烈度线形态具有东西和北东分布的两重方向展布特征,认为此形态特征主要受控于菏泽震区的地震构造。据等烈度线形态、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震区表层和深部构造资料等表明,菏泽震区具有特定的地壳结构和不均一的介质块体孕震构造条件,并指出聊考断裂带与菏泽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菏泽4次强、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利用BP神经网络,对震后的死亡人数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进而指导后续的地震应急工作。选取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抗震设防烈度、震中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之差、发震地人口密度和时间(白天、晚上或凌晨)等7项数据作为输入因子,以死亡人数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再以阳江、炉霍、鲁甸和景谷4次地震的该7项数据作为检测因子检测建立的神经网络。可以得出:由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与真实的死亡人数相差很小,结果对比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了发生在胶东及其北部沿海的12个有感地震的32条等震线数据,拟合出胶东及其北部沿海的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3. 308+0. 871M-0. 790 ln(R+1) .σ_1=0. 471并且对研究区烈度衰减公式与山东及其邻区、鲁南地区的烈度衰减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此公式可以在胶东及北部沿海地区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及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一次地震本身的大小,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但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即地震烈度.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这就好像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的破坏程度不同.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中国地震等震线图集》为根据,探讨了我国境内历史地震的某些特征,初步建立了等震线图为任意双轴对称形状或单轴对称形状时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计算公式;结合我国历史地震等震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历史地震特征的几种衰减模型,主要包括(?)椭园衰减模型、园衰减模型、带形衰减模型和钟型衰减模型;并用数例说明了上述各种模型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震后灾情的快速评估是政府救灾的主要决策依据,而烈度的快速评估是其基础。本文在ArcGIS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城市震后烈度快速评估系统,并以福州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首先,根据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的实时数据接收程序,将福州强震台网所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文件导入本系统,再利用福州地区各类场地的地震动放大因子β,经过本系统自行编制的计算程序的快速处理,可以在1~2分钟的时间内得到福州地区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及加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另外,如果强震台没有得到强震记录,依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震源参数信息,同样可以进行烈度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6.
内乡-镇平4.7级地震,是河南省解放以来唯一一次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事件.本文对这次地震的震害及烈度进行了考察评定,总结了有关部门的震后应急措施,讨论了从这次地震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中国的地震区划工作开始于1920年(翁文灏,1924)。在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承担了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到1954年底,他们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750个地点的烈度作了评定。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地震工作委员会,来检验和批准各种工程场地的烈度评定。当时,由第三历史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查阅了8000多册历史文献,找出15000多条地震记录,最后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以此为基础,李善邦编制了《中国地震目录》。1957年采用地震上限概念和以下两个原则编制了第一代全国地震区划图(1:500万)(李善邦,1957):(1)某一地区过去发生过的同样强度的地震未来还可能重现;(2)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区应经受类似的地震烈度。该图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但并未用于工程实践。理由是:(1)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期限,所得出的高烈度地区范围较大,其中有些地区因缺乏地质研究资料而显得不可靠;(2)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抗震建筑规范。然而,在1966年前,为了建设,采用一致的方法确定了95条铁路沿线和2719个场地的烈度。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S.S.B),直属国务院领导。从那时起,中国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1)国家地震局进行全国?  相似文献   

18.
一种自动地震煤气关闭阀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山  刘华泰  杨立志 《灾害学》2009,24(3):121-123
介绍了一种不需要任何电源的全机械式地震煤气阀门的结构原理及性能,当地震发生时,可按设定的地震加速度(或烈度)值自动关闭阀门,切断煤气(或其它流体)的流动.当需要接通煤气时,仅需拨动地震阀门的复位开关,即可供应煤气.它为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动安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设备,可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天津市区地震烈度事件一般情况下,天津市区的地震烈度事件目录可采用以下两种途径来确定: 1.根据史料记载给出烈度事件。 2.根据历史地震的地点、时间、震级,采用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求得天津市地震烈度。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匈牙利为工业服务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始于1960年。大约近20年来,这些研究的目的仅是为了估计有关场地的最大地面预测烈度,其结果虽没有发表,但各个公司可以使用。Si-mon(1939)等编制了该国的地震活动性与最大观测或预测烈度。Zsíros(1985 b)编制了匈牙利第一幅危险性概率图。1987年,对Paks核电站场地评定首先进行了综合研究。Mónus(1990),Tóth(1990)和Zsíros(1990)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