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概述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业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发现河北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业存在市场发展不足、相关政策缺失、企业运营资金短缺、自身运行服务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企业间的联合,探索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企业第三方监管及诚信评价体系,以加快运营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振华局长在总结会上就进一步推进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工作,实现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和完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等有关问题做了发言。解局长说:我国环保设施正常的运行率较低,环保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是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个难题。至今,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设施的"投资-运营"模式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该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实施方式,并从交易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钢铁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采用"投资-运营"模式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及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保产业》2012,(11):67-67
云南银发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魏东董事长带领公司积极开拓进取,经过努力,于2006年正式成立了云南银发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环境保护科技开发及成果转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设施运营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取得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证书、云南省环境保护行业污染治理资质证书、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畜禽养殖业纳入环境管控范围比例较低,且传统的养殖业排放量占比较高。结合国家和河北省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规划,从空间布局、常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及资金方向、总量减排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畜禽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完成禁养区划定、优化空间布局,扩大环境管理范围、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加大资金保障、提高设施配备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切实保障减排等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11月8日发布第23号令《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自2004年12月10日起施行,现全文刊登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活动。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是指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处置的社会化有偿服务或者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承担他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的…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进程,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11月4日对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中表现突出的运营企业和运营良好的项目进行了表彰,授予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优秀企业”称号,授予北京市清河污水处理厂等13个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示范项目”称号。受表彰的企业及项目名单如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优秀企业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污染治理设施运转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现状评价多年来,我国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一大批污染治理设施,加上新建项目“三同时”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我国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存量资产已达到相当规模。这些污染治理设施的建成和投运,为消除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存量资产运营如何,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至关重要。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拥有了庞大的污染治理设施,为什么整体环境质量仍未明显改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污染治理设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要实现专业化、企业化 城市污染治理设施是公用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认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责。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许多国家对污染设施的运营进行改革,实行通行的委托制管理,即政府指定法规和标准,委托专业公司提供新的管理方法和更有效的技术,使污染治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私有化。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排污单位的污染治理设施不能保证正常运行,利用有限的污染治理资金建立起来的环保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排污单位往往只是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才运行,污染物偷排现象极为普遍,致使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南京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现状展开论述,介绍了现阶段南京市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对象和防治措施,分析了油烟污染特征,梳理了油烟净化设备质量、清洗维护、基层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厘清监管底数、开展调研交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协同治理、加强深度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业的发展概况,提出了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石油库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石油库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正确认识和合理预防、控制油库污染对于实现企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分析了石油库的常规环境污染途径、方式及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环境风险,分别从规划、设计和运行三个阶段论述了常规环境污染控制以及事故状态下的风险防控,并提出此项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和运行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为保护环境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1]。当前,各工业化国家的有害废物处理和处理设施正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污染集中控制是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污染集中控制在环境管理上具有战略意义,为污染防治战略和投资方向带来重大转变。实行污染集中控制,必须以规划为先导。本文从环境规划的角度出发,就大庆油田宏伟化工区在“九五”规划中有关的环境规划进行分析探讨,介绍了目前化工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阐述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在化工区规划中的应用及将取得的经济、环境效益,同时介绍了该制度在大庆油田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破除现有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体制障碍,本文从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防治的现实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了属地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与联防联控体系的优越性,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的必要性。通过梳理大气重污染预警区域联防联控的发展历程及该地区联防联控的成功实践案例,从工作机制、联动机制、协同机制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的联防联控体系构建框架以及具体实施举措,重点包括创新区域空气改善总体规划、统一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建立落实政府环境绩效考核、建立区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十年我国环境管理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未来十年环境管理政策发展的趋势,强化污染物总量减排政策,将碳减排逐步纳入日程;环境政策将由污染控制型政策逐步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控为目标的环境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ining on viable future land use and underlines the imperative of improv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closure planning. It argues that pollution prevention, through planning for closure, can lead to cost-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minerals development and viable future land use. This seems to be most true for greenfield sites since, generally, the earlier closure planning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is built into a project, the more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losure will be. Further, for greenfield sites, pollution prevention techniques can be employed from the outset, at the stages of exploration and mine development, and then monitored and improved through the operation stage to closure, and can be kept in place to manage future land us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global changes in the industry, following the liberalisation of investment regimes, and merger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key firms, has, by virtue of the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led to further opportunities to prevent pollution and optimise future land use through planning for closure from the outset. The objectives and components of closure plans are also reviewed as the paper draws on case studies to highlight some of the possible 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s to pollution prevention that may be faced at the level of both public polic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a forward-looking approach to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viable future land-use planning based on a dynamic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as encouraged voluntary efforts at pollution prevention by facilitie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rograms (VEPs) such as the 33/50 program to reduce toxic releas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33/50 program in the adoption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practices and disentangles the effect of adoption from that of program participation on releases of 33/50 chemicals. Using facility-specific panel data and controlling for the endogeneity of program particip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doption, we find that program participants were 38% more likely to adopt pollution prevention practices than non-participants. Program participants who adop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practices reduced their 33/50 releases by 52% compared to facilities that neither participated nor adop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VEPs that emphasize pollution prevention can play a complementary role in reducing toxic release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总体现状发现,我国城市河流治污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区域利益分化、职能部门能力缺失等困境,以此为前提,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城市河流治污观念、设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预防为主和防控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几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