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与探讨,指出当前我国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且总量不清、农业废弃物粗放低效利用且闲置状况严重、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滞后,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总结指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向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基质化和生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1)建立与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3)加快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废弃塑料包装物的管理及资源、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重酉  李志国 《生态环境》2007,16(5):1574-1577
由于塑料包装材料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塑料材料的原料——石油,目前面临枯竭窘境。同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焚烧包括塑料包装废弃物在内的生活垃圾,用于发电,是日本曾经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因存在难以逾越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逐渐废止。工业生态学的材料流的循环利用模式,是解决资源耗尽、废物充斥的理想方法。源头分离是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按塑料品种分类回收,以材料形式重复利用,保留了塑料的材料价值,还需要解决,再加工过程造成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将单一品种塑料转化成单体,不同塑料品种的单体转化率有很大差距,缩合聚合物较高,而PP、PE等则不然。混合塑料的热裂解可获得化工原料和燃料,又达到减少垃圾总量和石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具有开发潜力。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又人为阻碍了有机垃圾回归生物圈。控制性堆肥对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态环境灾难,再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模式,发挥重要作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对堆肥的实施,具有特殊价值。PET和E-CO在食品包装某些应用领域有优势,而PVC食品包装物的使用和废弃后再利用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PCB行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针对我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回收利用价值的PCB废弃物的现状,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于PCB行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探讨了PCB废弃物处理模式从“单向非闭合型”向“循环闭合型”转变的途径,进而实现PCB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厕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公厕根据生态学原理,在自身良性循环中达到了城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了人类废弃物资源的升值利用。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资源化利用是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的重要方向,降低成本和提高产物的附加值是推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引擎,也是巨大挑战.近年来,在该领域发展出了一种基于羧酸平台的乳酸合成己酸的碳链延长新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乳酸碳链延长技术的代谢机制以及相关功能微生物.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乳酸作为电子供体,在特定微生物(如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 elsdenii、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 strain CBP6以及反应器混合微生物)的作用下,将乙酸等短链脂肪酸经碳链延长过程转化为含有6个碳原子的中链脂肪酸己酸.然后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富含乳酸的废弃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废弃物如餐厨垃圾、乳清废水、酿酒废水中均存在高浓度的乳酸,这一类废弃物具有最终资源化为己酸的潜力.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该技术效能的关键因子,包括环境pH、温度以及电子供体和受体.最后总结了乳酸碳链延长技术相对于传统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的优、劣势.乳酸碳链延长技术在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领域已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己酸产物效价和降低分离提纯成本.(图2表3参66)  相似文献   

6.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良土壤,增进土壤肥力;它是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在食物链中,它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由于蚯蚓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并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它在处理有机废弃物与净化环境中已被广泛利用。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必将对蚯蚓的生存、生长、繁殖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食品废弃物进行厌氧酸化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当食品废弃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3、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pH值为6.5以及酸化温度为30℃时,对酸化后废液中各有机酸的产生有利,酸化过程中总有机酸产量最大为25~35g/L,特别当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中加入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后,酸化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还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Raltonia eutropha)利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生成的有机酸进行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合成的摇瓶分批发酵过程,图5参11。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日本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选取日本典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磷代谢分析。结果表明,大量的堆肥和直接还田改善了畜禽排泄物和农村生活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减少种植业引起的磷排放未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农村生活-种植业-畜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扩大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再资源化量,以减少对系统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类型废弃物的数量也日趋增多。土地处理作为高效低成本处理废弃物的代用方法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废弃物种类的多样性,合理地设计和管理土地处理系统是比较困难的。《有害废弃物的土地处理》(LandTreatment of Hazardous Wastes)一书有针对性地为土地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废弃物治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处农业环境质量研究所James  相似文献   

10.
有机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引起广泛关注,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微生物分泌的酶能催化生物降解的矿化和腐殖化过程,提高有机物降解率。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作用,对有机废弃物降解过程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总结很少。该文从酶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出发,论述了生物酶催化降解有机质、促进腐殖质合成和削减污染物毒性等作用过程。基于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从微生物、酶的固定化、理化因子和添加剂4个方面阐述酶作用的调控机制。生物酶高效、环保、可控,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催化剂之一。未来应加强研究酶降解的途径与分子机制、微生物-酶-有机废弃物系统的新陈代谢、激活剂对酶作用的调控、酶的固定化技术以及降解酶的生产与应用,以推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醋糟开发植物栽培基质的发酵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利用酿造工业废弃物醋糟开发有机栽培基质的发酵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鸡粪、粉煤灰、石灰水和尿素等碱性物质调节酸度后,能促进醋糟正常发酵,发酵后的产物理化性状均适合于作植物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模拟试验,通过设计3种降水变化处理[ZP(去除降水)、CK(自然降水,对照)、DP(双倍降水)],研究了降水变化对天山云杉细根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解24个月CK处理的细根干质量残留率分别是ZP和DP处理的80%和128%倍。除在分解进行到第8个月时,3种处理细根质量残留率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分解时期差异均显著(P0.05)。3种处理下细根分解系数为DP(0.30)CK(0.22)ZP(0.08)。与CK处理下细根分解50%和95%的时间相比,ZP处理分别增加了5.47年和23.75年,DP处理分别减少了0.44年和1.91年,说明增加降水促进了天山云杉细根分解,而去除降水抑制了分解。CK和DP处理下细根月分解率表现为双峰型曲线,ZP处理则变化相对平稳的曲线。降水处理改变了细根分解过程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模式及N元素的释放模式,但对C元素的释放模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海口“望海猩城”生态小区人居环境设计过程中,采有生态设计方法对住宅区内的绿色空间、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及建筑空间等进行了规划设计,力求使之形成安全、健康、舒适、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住区。  相似文献   

14.
现在4种家用电器(大电视、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的制造商和进口商被要求收回他们制造的产品废品,拆除它们,回收可被重新利用或再循环的部件和材料.为这些产品确立的不同回收率要求为其重量的50-60%.这些要求应通过具有货币价值的产品再利用、部件再利用和材料回收来满足.日本的废物管理法还要求对电视机的印刷电路板进行适合环境的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已经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的方法。堆肥化处理是通过控制堆腐过程条件,使废弃物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达到稳定,杀灭病原菌,使产品可以安全地使用。本文对堆肥的原理及基本机理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堆肥过程的重要参数( 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 C/ N 比、p H 值、通气量等) 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通过对污泥危害性分析和对污处理现的文献及工程调查,论述了目前各种泥处理,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现状并讨论论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评价了污泥再利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拽出了以污泥作为第二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是污泥处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蚯蚓在处理活性污泥过程中的生长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畜禽粪便、植物残体、工业废弃物等已经成为当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实例,而处理过程中蚯蚓的生长繁殖变化对有效利用蚯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污水厂活性污泥及污泥与牛粪不同比例条件对蚯蚓平均增重、生长率、日增重倍数、产茧量和蚓茧孵化率等生长繁殖指标的影响.污泥和牛粪分别以1:1、2:1、3:1、4:1、5:1和1:0的比例混合喂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每个配比4个重复,共计24个样品(盆).每盆基质干物质量为500 g.实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在污泥所占比例较大的处理中蚯蚓生长较好,增重较多;污泥所占比例较小的处理则较利于蚯蚓繁殖;其中4:1配比条件下蚯蚓的体重[(17.55±0.30)g]是处理中的最大值,而且平均增重[(354.70±35.30)mg/条]最多,生长率也较高,因此最适合蚯蚓生长.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1与其他配比条件下蚯蚓总产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蚯蚓周产茧量、总产茧量[(538.5±28.3)个]最多,蚓茧孵化率(89.2%)较高,最适合蚯蚓繁殖.  相似文献   

18.
雷州半岛地区磷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雷州半岛土壤特殊的强固磷机理基础上,以改性的工农业废弃物作为活化剂,活化磷矿粉制得高效磷肥,不仅利用了废弃物资源,变废为宝,而且节省了硫酸资源,降低了肥料成本。在雷州半岛不同地区,以西瓜、甘蔗、辣椒、水稻为供试作物,以过磷酸钙为对照,在等质量(低成本)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水稻产量持平外,其他作物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3%-22%之间,且产品品质改善。因此,高效磷肥在雷州半岛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的途径与技术简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我国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的主要途径、技术措施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