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余热利用方案 我厂为两转两吸流程年产12万吨硫酸装置.焚烧硫磺所释放的热量通过中压余热锅炉每小时可生产9.6T过热蒸汽。过去,其中一部分过热蒸汽经减温减压用于化工生产,另一部分用于抽汽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生产的电送进华北电网。由于系统操作复杂.并网繁琐,余热利用装置开工率很低。选用沈阳鼓风机厂生产的DG800-12型离心式鼓风机由汽轮机直联驱动,其功率与转速基本匹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摆动辗压成形技术在美国、英国、波兰、前苏联、瑞士、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研制和生产概况。综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摆动辗压机的机身设计计算与制造、摆头的设计计算、摆动辗压的运动轨迹以及摆动辗压成形过程中坯料与摆头之间的接触情况等;在摆动辗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缺陷形成机理分析,以及摆辗变形力的工程计算等;热摆动辗压成形工艺、温摆辗成形工艺和冷摆辗成形工艺在汽车、摩托车、五金工具和兵器工业等加工制造业的工程应用等方面所作的成形机理、数值模拟、设备和工艺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些重要城市开始酝酿建设热电冷联供系统,即在原有热电联产系统基础上增设吸收式制冷机装置,利用供热汽轮机组的抽汽或背压排汽制冷,使得整个系统不但可以发电和供热,还可在夏季向用户提供空调用冷。下面浅析一些影响热电冷系统经济性的主要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对二甲苯装置加热炉存在的引风机转速波动、系统压力断崖式波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排查和分析,最终确认因选型偏差造成引风机运行期间旋转失速,导致风机转速和系统压力大幅波动的不稳定工况是压力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引风机进行技术改造,基本上能够使加热炉稳定运行。同时,由于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存在控制精度差、空气富裕量大、无法达到最佳燃烧状态、未能实现设计热效率等问题,研究确定了实施理论配比燃烧优化方案,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热摆动辗压与冷摆动辗压比较起来是扩大了工艺性,但同时也有一系列与塑性变形工艺特征有关的问题。我们利用 PXW—100A摆动辗压机,对摆动辗压工艺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模具碰到滑块定位销实现锻件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精度决定于摆动  相似文献   

6.
1.引言摆动辗压(rotary die forging)也有人叫轨道成形(orbital forming)、旋转锻造(rotaryforging),日本人称曰:“摇动锻造”。但现在“摆动辗压”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为国内外摆动辗压工作者所接收,而且有这种功能的设备叫摆动辗压机(rocking die press)。摆动辗压机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详见拙作“摆辗机的分类及其发展”。当今英,、美、前苏联、德国、瑞士、罗马尼亚等国都有人从事摆动辗压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1.绪言摆动辗压是沿圆周方向进行连续局部锻造的加工方法。由于该方法用较小的加工力就能制造出尺寸精度良好的锻件,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对摆动辗压工艺正在进行各种开发研究,但系统地研究摆动辗压加工特性的文章很少。鉴于这种状况,本文用铅进行摆动辗压工艺实验研究,并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瞬时有机负荷(OLR)冲击对序批示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城镇污水的影响,进行了单周期瞬时高浓度OLR冲击试验,考察冲击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冲击前后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及含量变化,并给出系统自然恢复的周期。通过调节曝气量的方式应对冲击,确定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的最适曝气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负荷达到0.68 g/(L·d)时出水COD、NH4+-N、TN和TP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时系统冲击前多糖(PS)和蛋白质(PN)分别为16.62和14.62 mg/g,冲击后EPS组分中PN含量无明显变化,PS含量经过11个周期自然恢复,在第5个周期PS达到最大值为30.17 mg/g,且反应器出水污染物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当有机负荷达到0.68 g/(L·d)时,系统最适曝气量2.1 L/min。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波兰、瑞士、日本、德国、美国、英国、前苏联(俄罗斯)与中国等国内外各时期典型摆动辗压机的研究状况。阐述了摆动辗压机的基本工作机理及不断发展着的技术参数,包括摆辗压力,滑块速度与行程,摆头转动速度与频率,摆头轨迹与角度,摆辗精度与变形力,摆辗件及坯料的尺寸范围,驱动泵及摆头的电机功率,摆动辗压机总功率与生产率等重要指标,同时分析了摆动辗压机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并指明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第二届国际摆动辗压学术年会(或称第二届国际回转加工会议)会上发表的论文及各国学者间在会下交流的情况和公开发表的文献归纳总结成文,本文重点介绍了英国、波兰、日本、苏联、瑞士和中国等国家摆动辗压的发展与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各国摆动辗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产品,并论述了摆动辗压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
钢铁企业除尘系统工况调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晓光  杨青 《环境工程》2014,32(9):74-78
阐述了钢铁企业除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工况调节的现状及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对不同模型条件下的除尘系统风机定转速、风机变转速两种调节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两种调节方式对除尘系统运行的不同影响。对除尘运营工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灰色摆动序列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灰色摆动序列GIM(1)动态指数变换建模方法。并用其拟合、预测某河流1998~2000年的CODCr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PVA固定化球和厌氧-好氧IMC技术处理四环素结晶母液,结果表明:当总停留时间为厌氧24h(35℃),好氧6h时,COD和四环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6%。容积负荷(COD)2.07kg/(m3.d)。较普通法容积负荷提高16.3%,产气量提高4.57倍。此方法具有系统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产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由胡亚民等编撰、张猛主审的《摆动辗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书已于 2 0 0 1年 12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介绍了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摆动辗压成形加工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成形复杂形状的零件 ,可采用冷、温、热摆辗及辗压粉末冶金材料等。特别是它具有节能、节材、改  相似文献   

15.
低负荷运行对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国内较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转的状态,进行了现场生产性与静态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低负荷运行是导致生物除磷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低负荷运行使聚磷菌微生物细胞内储存物质(PHB、Glycogen、poly-P等)含量下降,使生物除磷能力丧失。为了保证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的除磷效率,可通过调节生化反应容积、控制好氧区的曝气等手段,使处理系统的负荷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迟志勇 《环境工程》2009,27(3):84-86
根据转炉二次烟气除尘风量随冶炼周期变化的特征,利用工艺设备工况特征信号控制各除尘阀门的开闭,并根据各个除尘分支管道工况的变化,确定系统在不同工作点的总阻力、风量和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风机调速,节约电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摆动辗压成型工艺是根据模具结构分为自由镦锻与封闭式镦锻等工序,如图1所示。在200吨立式多用途摆辗机上,对 CA6140车床主轴轴端法兰进行摆辗成型工艺试验,试验中所用坯料的成分、尺寸、加热规范均相同,分别调定下模滑块油缸的系统压力 p 为6,8、11、13、及14N/mm~2,用电测法测试记录结果,经整理得 P-S 曲线,如图2所  相似文献   

18.
ERIC-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曝气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污染负荷和主要污染物降解效果变化的关系,在每3d1次,连续8个时间点的监测中,待处理废水中苯酚负荷在35.53mg/L和132.82mg/L之间波动,氰化物负荷从0.96mg/L变化到34.75mg/L,CODcr最低为1044.10mg/L,最高时为7930.90mg/L,第4监测期间高浓度矿物油冲击使活性污泥的沉降能力和对CODcr的降解效率显著降低,但对苯酚和氰化物的降解能力造成的影响较小.监测期间2个曝气池微生物群落的ERIC-PCR指纹图谱的平均相似性系数(Cs)分别为94.1%和96.6%,多样性指数在177—2.34和1.60—2.16之间,表明用ERIC-PCR检测出的该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这部分微生物种群的结构比较稳定,可能构成了苯酚和氰化物去除效率在监测期间相对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建恩  吕恒林  冯伟 《环境工程》2011,29(6):103-106,131
在分析空调系统变流量运行调节的基础上,提出了变温差控制并给出了控制方案。变温差控制过程不仅具有负反馈,而且具有正反馈,能较好的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变温差控制、定温差控制、定压差控制的节能性,变温差控制的节能潜力最大,是一种最佳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烟气脱硝工艺应用中喷氨量的控制问题,通常采用传统PID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时效滞后或负荷的波动等,使得SNCR脱硝系统存在惯性滞后,因此提出一种喷氨量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通过对输出误差在线实时检测,再根据模糊推理对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进行在线纠正,得到最佳控制参数。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控制效果优于后者。该策略既具有传统PID控制策略的特点,而且还有模糊策略超调量小、调节迅速的优点,从而实现喷氨量的实时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