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安全文化网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热处理厂让工人走进“氧吧”首座吸氧间在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热处理厂投入使用,一线工人在“氧吧”里呼吸到了纯净的空气。一汽集团公司热处理厂一线工人在生产中大量接触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1993年对200名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化学氧自救器供氧温度过高问题,采用了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模拟试验得出了供氧温度分别随KO2药剂量和人体呼吸频率变化的曲线,且供氧温度变化规律明显.基于试验得出的供氧温度变化规律,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了试验装置的产热、散热及热平衡,经过理论推导建立了 KO2药剂在试验装置内反应的供氧温度计算模型;并将等条件下的供氧温度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程度高,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推导得出的理论计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化学氧自救器使用时的产热、散热过程与模拟试验装置相似,基于化学氧自救器的相关热交换参数,理论分析所得供氧温度计算模型可用于工程实际,指导化学氧自救器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高海拔矿山掘进作业面低氧问题,将供氧管与环形空气幕相结合,空气幕在作业人员四周形成空气屏障,设计1种用于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的新型供氧装置。以中国云南某海拔3 400 m的铜矿为例,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掘进工作面空间模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确定边界条件,对比研究单一供氧管模式和新型供氧装置的富氧效果差异,并分析空气幕出风口形式、风量对富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供氧装置的富氧效果优于单一供氧管模式;环状缝隙出风口优于圆孔出风口,并且当环状缝隙宽度为0.010 m、风量为0.014 m3/s时,呼吸带平均氧气质量分数为27.59%,达到最佳富氧效果。新型供氧装置能有效提高作业人员周围呼吸带区域的氧气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海拔矿山掘进施工中的缺氧问题,基于Fluent软件对掘进巷道的供氧通风进行数值模拟与方案设计。为得到合理的供氧量,分别计算了海拔4 650 m的大气压力和海拔3 000 m大气中氧分压,进而换算出供氧巷道需要达到的氧气体积分数,再结合通风量得到数值模拟所需的供氧量;建立不同的巷道通风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得到最优供氧管路布置方案,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供氧量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供氧管出口位置对提高氧气与空气混合的均匀程度有极大影响,出口位置应适当降低,且与风筒出口的水平距离不宜过大;掘进巷道在供氧速率为12.46m~3/min时能够达到预定的供氧标准,低于此速率便不能达标,供氧速率过高则造成资金浪费。  相似文献   

6.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在过去研制的化学供氧材料──“氧烛”的基础上,经有关单位协作,去年研制成功了以“氧烛”为主体的JM型氧气发生器。这种化学供氧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多次实验和实际应用鉴定,效果可靠,性能良好,适合在隔绝空气和缺氧的条件下供应呼吸用氧。 “氧烛”由氯酸钠、金属粉和过氧化初等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每公斤“氧烛”可产生300~320公升、纯度大于99.5%的氧气。每公斤“氧烛”成本2.2元。“氧烛”在具有自动引燃、绝热、滤过作用的氧气发生器中…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大部分以气、蒸汽、烟、雾、尘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3种: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而呼吸道是毒物进入的主要部位。因此,选择有效的呼吸防护器是防止中毒,保护身体的重要措施。常用的呼吸防护器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滤式,另一类为隔离式,过滤式有半面具和全面具之分,而隔离式则有生氧式,供氧式和送风式3种。一、呼吸防护器的特点 1.隔离式呼吸防护器 (1)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空气完全隔绝,它以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供氧。送风式则靠压缩的新鲜空气维持呼吸。 (2)可适用于缺氧和毒物不明的作业环境。 (3)常用于罐内作业,或固定的密闭  相似文献   

8.
在煤气生产过程中,煤气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煤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而致人中毒的主要是其中的一氧化碳气体。一、一氧化碳中毒机理一氧化碳是化学窒息性毒物,其比重为0.967,较空气轻,且无色无味无臭,人们很难感觉到。人们正常呼吸时,吸进空气中的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把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再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而呼出体外。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氧自救器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气体温度较高的问题,运用气固相非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和传热学等理论结合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建立了化学氧自救器供氧药罐供氧时的数学模型,选用我国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ZH30D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作为对象进行供氧温度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劳动强度和环境温度均对ZH30D型化学氧呼吸器供氧装置防护性能影响显著.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劳动强度的增加减少了自救器的有效防护时间,也会造成供氧温度上升速率过快,并最终导致在该环境温度下供氧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缩短;在相同的劳动强度下环境温度越高,供氧温度的上升速率越快,同时缩短了供氧温度达到对应劳动强度下最高值的时间;在超氧化钾的质量足够支持反应的情况下,供氧温度与供氧时间、跑步速度和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环境温度在30~38℃时,使用ZH30D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当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4.36%时,有效反应区域能够占据整个药剂层,此时供氧温度最大值约为87℃,该温度在试验条件下不受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本研究期望为ZH型化学氧自救器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PSA、膜制氧、液氧储供技术的原理,阐述了国内外小型便携式供氧装置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对各种小型便携式供氧装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小型便携式供氧装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消防逃生需要携带使用呼吸自救器。新型氧烛供氧隔绝式呼吸保护装置主要由防护头罩、氧烛和二氧化碳吸附三单元组成。氧烛产生的氧气通过文丘里管推动头罩内的空气循环,采用氢氧化锂吸收循环气中的二氧化碳。设计了产品结构,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试验,认为是一种适合普及大众救生的呼吸保护装置。它的研制成功,为今后消防、煤矿、有毒有害环境、三防等逃生自救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利于呼吸自救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矿井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山井下事故发生后的矿工自救中,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供氧系统是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生存的重要保障,避难硐室具有容载人数多、空间相对较大的特点.针对国内避难硐室采用的地面钻孔供氧、压风供氧、压缩气瓶供氧、化学氧供氧等供氧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基本供风量、供氧量等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密闭空间模拟试验的方法来对几种供氧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避难硐室设置多种供氧方式的必要性,为今后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充足的氧气是进行好氧处理的保证,在传统的生物滤池中,靠的是自然通风供氧,供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物滤池处理的效率.探讨了影响氧传递速率的因素,以供环境工程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厂铸钢车间熔炼不锈钢用的是HXL-1.5型电弧炉,平均每班需用氧气60多瓶。过去,氧气瓶出口处使用普通压缩气胶管和普通管接头连接,并用铁丝捆扎。在电炉吹氧时,由于氧气压力大,捆扎胶管的铁丝和胶管经常断裂、脱落,造成氧气大量流失。这不仅浪费氧气、影响熔炼,还增大了氧气瓶周围空气中的含氧量,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针对输送氧气管道连接不牢这一问题,我们对原电炉吹氧装置进行了改革。其改革方法是: 1.用高压胶管代替原普通胶管; 2.用液压管接头代替原普通管接头; 3.装配储气罐,使熔炼时一次可供氧气30瓶。 其安装方法如图所示。 …  相似文献   

15.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过量氧气对人体的危害氧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  相似文献   

16.
小客车内氧烛紧急制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客车在高原行驶时,驾乘人员易发生缺氧症状.为此研究了利用氧烛进行车内紧急制氧的技术,制备出车用氧烛和制氧器样品,并模拟高原的温度环境进行了制氧性能测试.氧烛的主要成分为NaClO3、CoO和Mg粉,其中NaClO3为产氧剂,CoO为催化剂,Mg粉为燃料.测试结果表明:在-13~40℃的温度范围内,样品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设计指标;在-40~55℃的温度范围内储存4 h后,能正常使用,制氧性能不受影响,所产生的氧气符合国家<医用氧>标准(GB8982-1998),使用者可以直接吸入.通过对车内个体和集中供氧方式下各自所需的供氧量进行的计算,确定个体供氧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抢险班违章作业十余人中毒住院昆明钢铁总公司煤气车间是昆钢制气、供氧一体化的企业,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尤其是在抢险工作中有较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可是,1995年3月20日8时45分,一起10人中毒、1人死亡的事故发生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它的火焰是浅蓝色,如果你把煤炉的炉条捅几下,空气充足了,蓝色的火苗也就会消失。 冬天关上窗户生炉取暖,寒风虽然给你挡住了,但屋里的氧气少了,一氧化碳却在炉里诞生了。 人体所需的氧气,全靠血液循环来运输、供给。一旦吸入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化合,变成“碳氧血红蛋白”,不再能输送氧气了。于是,人就中毒啦。开始中毒时,人感到头晕、恶心,渐渐地会昏迷过去。一般来说,如果空气中会有0.02%的一氧化碳人就会中毒,含有0.1%以上的一氧化碳,人就会死亡。冬天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相似文献   

19.
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吸附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对硫化矿石动态物理吸附氧、化学吸附氧及化学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程序升温氧化(TPO)实验方法,测试了不同种类的硫化矿石矿样在不同吸附时间、不同环境温度下氧化的总吸氧量,并对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动态吸附氧与其自燃倾向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吸附氧是一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温度的上升矿样吸附氧的量呈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不是完全线性的,即当矿样温度加热到其自热起始温度以上时,加快了矿体的升温,矿样的吸氧量先有一上升的趋势,而后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一,二氧化硫的中毒与预防二氧化硫(SO_2)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辛辣味的刺激性气体。比空气重,易溶于水(水溶液即亚硫酸,有腐蚀性),有毒,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毒理作用与中毒表现长期与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气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慢性结膜炎、鼻炎、咽喉炎及气管炎、肺气肿,有时有味觉、嗅觉减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通以及牙齿酸蚀症等。随着接触 SO_2浓度不同,则中毒程度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