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硫化亚铁的化学清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化工设备硫化亚铁的产生及其危害性,比较了目前预防硫化亚铁自燃的几种方法。由纯化清洗剂的作用进而介绍了FZC—1型硫化亚铁清洗剂在扬子石化加氢裂化装置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选择化学清洗预防硫化亚铁自燃,效果明显,立无腐蚀、无污染,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2.
加工高含硫原油装置停工检修硫化亚铁自燃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石化公司南常减压蒸馏装置加工高含硫原油,为避免装置产生的硫化亚铁在停工及大检修中发生自燃,分析了装置硫化亚铁产生的主要原因、易发生位置、自燃机理,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硫化亚铁的来源、油品罐中硫化亚铁的积聚部位。模拟硫化亚铁的组分和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硫化亚铁的自燃特性,在水、饱和水蒸气、气速、氧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下,硫化亚铁起始放热温度和自燃点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硫化亚铁火灾爆炸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防范油品罐硫化亚铁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罐体底板和底部边缘板的腐蚀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防止硫化亚铁自燃的控制措施,提出了罐区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填料型减压塔的腐蚀及停工检修程序,针对填料型减压塔检修时硫化亚铁自燃事故,提出了预防硫化亚铁自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ZCJ—961工业污水处理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脱硫装置在停工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失蒸汽吹扫,后用热水冲洗的方法,但是效果总是不理想。为确保停工过程中,各设备冲洗干净,避免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防止出现硫化亚铁自燃等问题,在2000年2月洛阳石化总厂二套催化裂化装置第3周期停工过程中,试用ZCJ-961含硫、氨氮工业污水处理剂对气体脱硫装置进行化学清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一起储油罐爆燃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及对罐内样品的化学分析,明确了本次事件是由富集的硫化亚铁引发的自燃。提出了采用高温蒸汽和添加硫化亚铁钝化剂清洗储罐的方法,为同类清罐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改炼高硫原油典型炼油装置危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炼油装置越来越多地改炼进口高硫油,对原有炼油装置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延迟焦化装置为例,在分析典型炼油装置在原料含硫量提高后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从原料变化入手,通过对国内各炼化企业几年来的检修记录调查、重点单位现场勘查等,探讨了原有炼油装置在原油含硫量增高情况下的安全适应性,并提出了针对腐蚀、硫化氢泄露、硫化亚铁自燃3个主要危险因素的安全防范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承担的“硫化亚铁自燃危害治理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顺利通过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组织的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10.
炼油装置停工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状况以及管理缺陷(组织无序、停工方案不具体、监督检查不落实、措施不明确等),往往出现流程改动错误造成油品互串、降温速度过快引起炉管损坏、超温造成催化剂烧坏、硫化亚铁自燃损坏设备、随意排放有毒气体致使人员中毒、置换不彻底导致化学清洗或动火爆炸、水洗后就地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破坏以及停工吹扫时被蒸汽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铁盐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炼油污水处理过程中铁盐的作用。铁盐与污水中的S~(2-)生成硫化铁,与生化处理配合形成生物铁法,可使污水处理场耐冲击,处理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和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受氯碱化工废水严重污染的湖北鸭儿湖1号氧化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了硫酸盐还原菌,研究了其生理特性以及温度、pH、盐度、Fe2+和硫化物等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硫酸盐还原菌营厌氧生活,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以乳酸钠为碳源(电子供体),硫酸盐等为硫源(电子受体),该过程中有H2S的产生。该菌在35℃、pH7.0、0.7%的盐度、0.5g/LFe2+和不含硫化物等条件下,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3.
缺氧条件下土壤砷的形态转化与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张士污灌区0~100 cm深的土壤并在实验室里负载低浓度的砷,采用不加硫和加硫对比研究了厌氧条件下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环境行为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外加硫酸盐条件下厌氧培养8 d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砷的大量还原和释放,释放的砷70%以上是以As(Ⅲ)形式存在,尤其20~40 cm深度土壤砷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层土壤,As(Ⅲ)和As(T)分别达到892.8μg.L-1和1 240.6μg.L-1.与非生物对照相比每层土中盐酸可提取的砷总量都大大降低,且盐酸提取的As(T)几乎全部转化为As(Ⅲ).伴随砷的释放,铁发生还原和释放,溶解态的亚铁基本都在40 mg.L-1以上,不同土层固相中亚铁离子的量都在9.0~13.4 g.kg-1范围内,固相盐酸可提取态总铁中亚铁离子所占的比例基本都在50%以上,说明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固相中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和矿物结构转化.当体系中添加10 mmol.L-1的硫酸盐时,每层土的生物培养体系中铁的释放几乎完全被抑制,砷和铁浓度也减少了50%.与不加硫生物培养体系相比,固相中盐酸可提取的砷量减少了50%,一部分砷被转化为稳定的硫化物As2S3而固定.可见在硫酸盐不足条件下微生物还原作用可造成砷被还原、活化和释放,而补充土壤中硫酸盐的量可促使微生物还原/活化的砷转化成更加稳定的形态,稳定的硫化物矿物As2S3是土壤微生物固定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燕 《环境科学》1992,13(5):50-52,24
利用连续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在控制和不控制H_2S浓度两种情况下,考察SO_4~(2-)对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根本身对厌氧处理没有毒害作用,它对厌氧处理过程的破坏主要是其还原产物H_2S造成的。在用Fe~(2+)控制H_2S的情况下,硫酸根的存在和浓度大小对出水TOC、TOC去除率、产气量、气化率无不利影响,但会使气体中甲烷含量及甲烷产率逐渐减小而二氧化碳含量及二氧化碳产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消毒的副产物(DBPs)主要以无机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为主,其中亚氯酸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应用二氧化氯的实践,分析了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可行的去除方法,认为用亚铁还原法控制及去除亚氯酸根是一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硫化物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砂柱试验模拟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混合物)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分析了含水层中铁形态分布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发生铁还原反应区域介质中的w(TFe)降幅最大,达25.7%;而发生硫酸盐还原反应的区域介质中的w(TFe)因亚铁沉淀生成作用降幅减至11.7%~14.6%.铁还原菌电子受体主要来源于氧化物结合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首先转化为可交换态铁,进而被利用.硫化物结合态铁的形成可作为硫酸盐还原过程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铁硫改性生物炭去除水中的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磷元素向天然水体中的过度排放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以吸附剂为技术核心的吸附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除磷方法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中,以壳聚糖、硫酸亚铁和硫化钠为改性剂研发的污泥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良好.批次实验表明在最佳原料配比下,298 K时材料可吸附49.32 mg·g-1的磷.此外,实验模拟表明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到孔隙内部三维扩散影响;吸附方式认定为物理化学吸附;吸附机制可概括为静电吸引、孔隙填充、表面化学沉淀、氢键结合和配位体效应.本研究证明了合成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除磷吸附剂,为吸附剂设计以及吸附机制的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ZnCl2活化法制备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及其改性前后吸附典型恶臭气体硫化氢的硫容量及穿透行为:结果表明:ZnCl2质量分数60%,300℃炭化80min,500℃活化60min,制得的活性炭脱硫硫容量高,穿透时间长;性能表征测得其碘吸附值可达880mg/g以上,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活性炭。用质量分数为1%的KIO3改性后的活性炭脱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tudy, the e ectiveness of intrinsic bioremediation on the containmen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as evaluated at a gasoline spill site. Evidences of the occurrence of intrinsic bioremediation within the BTEX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s) plume included (1) decreased BTEX concentrations; (2) deple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DO), nitrate, and sulfate; (3) production of dissolved ferrous iron, methane, and CO2; (4) deceased pH and redox potential; and (5) increased methanogens, total heterotrophs, and total anaerobes, especially within the highly contaminated areas.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is study, enhanced aerobic bioremediation process was applied at site to enhance the BTEX decay rates. Air was injected into the subsurface near the mid-plume area to biostimulate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microorganisms for BTEX biodegradation. Field results showed that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process caused the change of BTEX removal mechanisms from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inside the plume to aerobic biodegradation. This variation could be confirmed by the following field observations inside the plume due to the enhanced aerobic bioremediation process: (1) increased in DO, CO2, redox potential, nitrate, and sulfate, (2) decreased in dissolved ferrous iron, sulfide, and methane, (3) increased total heterotrophs and decreased total anaerobes. Field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BTEX removal increased from 92% to 99%, and the calculated total BTEX first-order natural attenuation rates increased from 0.0092% to 0.0188% per day, respective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system from the spill area to the downgradient area (located approximately 300 m from the sourc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