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和用水地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须将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保证良好水质纳入法制轨道,强化水源区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实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在水源区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项目及其资金上给予特殊支持,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用水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受水区补偿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对跨流域调水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及饮用水源的保护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水源区保护生态环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矛盾,明确了生态补偿的思路、客体、主体;计算分析了陕西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及受水区与水源区之间的补偿资金的分摊比例;依据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法律条文及陕西水源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是为引导和调动水源区各级政府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国家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精神,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对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实施的生态补偿的制度办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为重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并根据多种计算方法的加和,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为陕南两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带来了机遇,然而现行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要破解保护和发展的两难,生态补偿重要而关键,而要实现生态补偿的科学化,则必须进行机制创新。南水北调工程是实施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问题战略中河湖水系连通措施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陕南汉江、丹江流域(下称两江流域)是南  相似文献   

6.
就昆明市清水海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生态补偿理论结合清水海水源区实际分析。补偿主体是国家、受水区的企业和居民,客体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以及牺牲发展机会的企业和居民;补偿标准以费用分析法计算,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源林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补偿方式近期以输血型和造血型补偿结合,远期逐步向生态造血型补偿转变;优先补偿效率高的污染防治措施、退耕还林和测土配方,其次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管理;补偿时限结合补偿取得的成效、水源区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质量状况来确定;补偿资金以政府财政为主、市场为辅。结果表明:应结合清水海的实际,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方式、标准和时限,建立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开展定量化研究,完善清水海水源区生态补偿基础研究,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章玲 《环境保护》2001,(4):40-41
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因此,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随着水源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南水北调工程本身对水源地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水质要求,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丹江口市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这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调水数量和质量,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工程。其中中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京、津、华北地区。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及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自流输水总干渠,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流域,供水范围跨京、津、冀、豫、鄂五省市。中线工程从2003年开工建设,计划8年完成。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安全是持续发挥工程效益的保证条件,直接关系着京、津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时也关系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1陕西汉江流域是中线工程的主体水源区汉江发源于陕西秦巴山区,流径陕南1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工程,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环保方面,更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在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中段水源区域由于对生态保护不够重视,致使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洪涝灾害,加上不合理使用农药,更是使该地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条件恶化,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中段水源质量,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中段水源污染状况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污染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提出赋予了实施生态补偿全新的内涵,本文在评价富阳市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新要求,提出了以公共补偿为主,互助补偿、市场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架构,并探讨了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类自然资本的关键性检验与分析:1949-2007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842-1849
论文围绕关键自然资本的测算、"关键性"假设检验及案例展开,研究指出:随着观察期的延长,中国境内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不断下降,从20 a来看,淡水、化石能源及生产性土地具有物质资本无法替代的影响效力;中长期回归式中关键自然资本的回归系数为负数,由于生产性足迹描述关键自然资本开采情况,故而当下我国关键自然资本开采水平对可持续发展较不利。以此为据,估算南水北调工程引发相关区域淡水变动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受水区福利的增加对应着水源区福利的下降,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缓和了受水区关键自然资本不可持续开采的压力,增加了水源区承担的关键自然资本不可持续式开采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产地和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十一五”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湖北要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作贡献”的嘱托,在实施总体发展战略中,坚持环境优先,作出构建“生态湖北”的战略决策,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后的丹江口库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丹江口库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059 gha,库区整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相比,库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减少了2.3%,生态赤字扩大了0.014 gha/cap;根据库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库区生态适度人口为122.8万人。  相似文献   

15.
伍管 《环境导报》2001,(6):51-51
划入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在扬州境内,其中取水、输水走廊长达130多公里。根据中央“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基本原则,为切实加强调水源头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经扬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环保厅申请,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同意在扬州市建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目前,初步规划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约2800km2,范围包括———取水区、输水干线:长江北岸扬州段从仪征青山镇小河口至江都嘶马镇东立新闸,全长80.5km,夹江33km;京杭大运河,从扬州施桥船…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在评价桐庐县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财政补助结构,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各乡镇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地区对县域生态环境贡献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和资金使用绩效挂钩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对引滦入津工程生态补偿的背景、津冀两省市协议内容、考核目标、实施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生态补偿实施中存在的资金缺口较大、库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补偿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建议: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结合精准脱贫和生态脱贫,建立长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协同机制,健全配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水质安全是调水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调水区背负巨大的调水工程的外部经济成本和社会发展代价,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内部化,然而调水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利益主体多、资金投入大,难以通过一种手段或者现有某种方式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从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的目标、标准、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补偿方式角度分析了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分阶段推进战略总体思路与实施构想,重点分析了各阶段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标准和要求,为中线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董文茂 《环境》2005,(7):46-47
6月10日,东江源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江西安远召开。据了解,《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将随之施行。根据《方案》内容,东江源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市、县级政府财政每年一定数额的生态环境补偿资金;另外,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这一机制提出.广东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中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由此,生态补偿话题再次成为社会谈论热点。专家指出,从法制社会的角度讲,生态补偿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而从这一角度而言,目前我国尚无作为。  相似文献   

20.
赵斌 《环境保护》2007,(7B):55-56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2010年建成。届时,工程每年可向华北地区调水15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5500万。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为了使南水北调工程能真正造福于民,我国政府提出了南水北调“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