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神奇的南极     
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大陆。对许多人来说,南极是陌生而神秘的。由胡胜利同志翻译的这三篇文章撩开南极面纱,向我们介绍这个神奇的世界。关于世界上最大荒野的诸多事实最高,最冷,最干,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是地球上最干的大陆。极地高原的降水量可以与热带的沙漠相堪比。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1983年曾经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的东方站记录到的最低温度是零下89.6℃。南极是地球上风最大的大陆。在重力作用下,风沿着海岸坡吹。记录到的下降风的极端风速达320公里/小时。南极在地球上是最高的大陆,平均高度达2300米(…  相似文献   

2.
HowAustraliansResearchandInvestigateinAntarctic澳大利亚环境、体育及国土部的南极局负责支持澳大利亚考察队(ANARE)。南极局在南极开展自己的科学考察项目并负责管理澳大利亚的南极区域(AAT)以及亚南极的赫德岛和麦克唐那群岛。目前澳大利亚有4个常年站:莫森、戴维斯、凯西和麦阔里岛。还在一些临时性的野外营地如恩德比地、查尔斯王子山脉、艾默里冰架及劳高地开展科学考察项目。最近又在丹尼森角(位于澳大利亚南极区域的东部,1911-1914年的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以此为基地),斯卡林巨岩,拉斯曼丘陵,班哲丘陵及赫德岛建…  相似文献   

3.
季靖 《环境》2015,(3):63-65
<正>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有人不免担忧,南极的生态是否会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但结果表明,南极还好,不用过分担忧。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这块地球最南端大陆的最佳旅行时节。就在几年前,中国游客前往南极大陆的人数还寥寥无几,短短两三年,这个数字却骤然猛增——2011年中国游客登陆南极的数量第一次以单列形式被计入"国际南极旅游业者行业协会(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23日9岁学生卫星电话连线介绍南极之前一直在岛屿登靠岸,今天在"NAKO HARBOUR" (也称纳克港)正式登上南极大陆了.天气出奇的好.由于臭氧层洞穿,阳光辐射很强.皮肤有十分明显的灼热感.  相似文献   

5.
晓蒂 《环境》2011,(6):72-75
企鹅真的是只属于南极的动物吗?实际上真正在南极大陆越冬的只有帝企鹅一种。在非洲的最南端,生息繁衍着一群体形独特、性情温驯的斑嘴环企鹅,在它们的家乡——南非戴森岛正发生着许多关于它们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6.
南极科学考察的项目很多,生物监测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南极开展生物监测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1)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清洁区”,其生物污染物含量水平可作为全球生物监测的清洁对照值;(2)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深化,人类活动对南极大陆环境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特别是海洋石油污染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已波及南大洋和南极大陆。因此获取当前的生物监测资料,可与将来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有利于研究南极大陆的污染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极是地球上人类最后尚待开发的一块大陆,这块大陆几乎全是由冰层构成。据初略计算,南极冰块的体积约有七百万立方英里,但是,近年  相似文献   

8.
<正> 1980年2月在新西兰惠灵顿将要举行第5届冈瓦纳专题讨论会,不过看来对于冈瓦纳大陆的重建,仍然不会有满意的答案。Du Toit(1937)推测冈瓦纳大陆是由5个主要组成部分——非洲、南美洲、南极州、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的一个整体。除了印度的位置(有的人把它放在东非旁边,有的人把它放在西澳大利亚附近)以外,当时建立的这个格局似乎是合理的,而且现在已为大家所公认。不过,根据这样的组合,平面上就还缺少不少东西。 要解决冈瓦纳大陆完整拼合的难题,第一个先决  相似文献   

9.
南极是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覆盖其70%表面的冰川保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守护着人类的家园。但是,从最初的科学考察到现在的南极旅游,人类涉足南极的活动逐步增多,特别是2008年1月12日澳大利亚商用旅游航班抵达南极后,持续不减的南极旅游热由于这种新到达方式的出现而继续升温。因此,对南极的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损害责任制度的设立又重新有了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近30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习惯"了生态安全告急的消息。2019年澳大利亚干旱大火令超过100万只的野生动物葬身火海,包括80%的考拉;刚刚过去的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大陆创下气温高达20℃的纪录;2020年初,袭击非洲的蝗虫之灾,严重危胁非洲和全球的粮食安全。年复一年,各种科学研究报告重复着告急的讯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创新高,地表平  相似文献   

11.
大洋洲陆地面积为897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人口为2900万人,约占世界人口的0.5%,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但各岛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发达,其它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2.
南极告急!     
杨文 《环境》2002,(6):6
今年3月英国《卫报》报道,南极洲一座名叫拉森B的巨型冰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冰雪消融,轰塌瓦解,这令科学家感到十分担忧,因为它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十分严重,到了人类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因为如果气温不断上升,冰架冰川继续崩溃,将会引起南极大陆冰块融化,直接导致海平面上涨5-6米,后果不堪设想! 拉森B位于南极洲最北部,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威尔士大小,它的厚度达200米,估计重量达到50万万亿吨。英国南极考察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年4月,75名地球科学工作者(包括来自美国以外的9个国家的21名科学工作者和几名研究生)在弗古尼亚州谢南多国立公园举行会议,从全球角度讨论了南极板块。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二个大的问题:(1)冈瓦纳大陆解体的原因和意义;(2)自解体以来现代南极板块的演化;(3)古气候、古循环及古生物地理学。冈瓦纳大陆的解体在研究这个超大陆解体的原因和意义之前,首先必须考虑象冈瓦纳这样的大陆是怎样产生,怎样发展的,实际上也就是冈瓦纳大陆的复原这个问题。1977年由L.Nicolaysen 召集的《恢复冈瓦纳大陆》专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气象厅发表,南极大陆上空继续出现臭氧洞,今年9月臭氧洞已扩大到1859×10~4km~2。破坏臭氧层的氯氟气数量,在对流层的增加开始趋缓,而平流层依然在增加。据美国宇航局等的观测,臭氧层的面积为南极大陆1400km~2的1.3倍左右,高度17km附近的臭氧量已比臭氧洞出现前减少约40%,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气象厅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已达到南极大陆面积的1.8倍。据卫星观测,臭氧空洞面积2490km~2,创历史最大记录。据日本的南极昭和基地观测,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比70年代末发现臭氧空洞时减少了45%~75%。据气象厅推算,1996年减少的臭氧量为7950万吨。  相似文献   

16.
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年来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但国内外对南极旅游资源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其分类和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我国南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南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已开展实质性旅游活动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共558个,按属性可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类型丰富,水域景观占比较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格雷厄姆地沿海及附近岛屿、罗斯海周边岛屿及大陆形成了两个高密度集聚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是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与我国相关的南极旅游资源较少,中国在南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和成熟度也相对较低,未来应尽快摸清南极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南极旅游影响研究,推动我国南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康 《环境科学》1992,(3):36-36
根据1991年10月4日在马德里签署的一项条约,南极成为受保护的大陆。按照该条约,至少在2041年以前禁止开采石油和矿物,即便到2041年,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星子理论和地球的星子堆积模型.以及地质演化两阶段模式和区域演化序列的差异,提出一种综合地质构造单元:大陆壳体。大陆克拉通内部壳体具独特的共合构造特征.文章将该构造模式称为大陆壳体并合构造(Juxtaposition-Coales-enceContinental-CrustoterraneTectonics),作为研究大陆克拉通地壳形成、演化的工作模式。作者在系统分析全球大陆克拉通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和对中国东部板内地壳构造研究基础上,将大陆克拉通地壳划分为若干类型.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地壳区的区域演化序列,及并合带的类型、特征和演化,对全球大陆克拉通地壳构造以并合构造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有地震目录,在假定我国大陆地区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活动区,巨大地震的孕育不受其它地区地震的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巨大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阶段性特点。由此对本世纪巨大地震发生进行了估计:本世纪我国大陆地区尚可发生6次左右巨大地震,下次巨大地震最早可在2019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20.
普里兹湾是南极科学考察和海洋环境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对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及其周边海域获取的3 个短柱样品进行了粒度、210Pb、常量和微量地球化学元素等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及周边海域沉积物沉积速率为0.05~0.18 cm/a,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等垂向变化不明显,研究海域近百年来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无大变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与多种物源指标的相关性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南极大陆陆源物质的输入。样品粒度分布显示了其具有典型的冰筏沉积的特征。研究结果是普里兹湾环境基线的重要组成,为我国南极海洋科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