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1991—1994年、1996~1999年、2001~2004年、2006—2007年天津城市年用水量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拟合,用1995年、2000年、2005年的实际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证明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用于城市年用水量预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全面实施以综合控制大气污染、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行动,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逐年上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287天、289天、297天、303天和311天,2010年优良天数比十五末多45天,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达到300天的蓝天目标。截至2010年,主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为0.102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  相似文献   

3.
利用采自吕梁山北部地区的油松样本,建立了过去175年来的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STD)与当年5—6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687(n=50,p0.001)。因此,采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序列重建了1829—2003年5—6月的PDSI序列,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7.16%。重建序列发现9个偏湿时段,分别为1833—1836年、1845—1851年、1857—1863年、1869—1874年、1882—1887年、1896—1899年、1932—1939年、 1949—1965年、 1975—1985年;10个偏干时段,分别为1829—1832年、1837—1844年、1852—1856年、1864—1868年、1875—1881年、1888—1895年、1900—1931年、1940—1948年、1966—1974年、1986—2003年。同时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严重干旱事件以及20世纪末气候干旱化加重的趋势。空间相关结果显示:重建的PDSI代表了周边大范围的干旱变化,同时,与基于历史文献的干湿指数(DWI)显著相关(p0.002),说明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尺度上,重建结果都可以代表吕梁山周边大范围的干旱变化。此外,重建序列与不同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都显著相关(p0.02),说明东亚夏季风对研究区的干湿变化具有调制作用。多窗谱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存在2—7年、12年、13.6年、19.2年、21.6年、26.1年的周期变化,这些周期变化可能与ENSO、太阳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11,(1):94-94
2010年是地球狠狠“反击”人类的一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干旱造成至少25万人丧生。这也是十多年来,由自然灾难造成人类死亡最为惨重的一年,是过去几十年情况最为恶劣的一次,2010年的死亡人数甚至高于过去40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总和。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红枫湖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其个季度间显著性差异标出,从而进一步对贵阳市红枫湖2009年至2010年水体水温、透明度、p 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类大肠杆菌群、叶绿素a等11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2009年和2010年两年数据的差异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010年与2009年相比,贵阳市红枫湖的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均已达到Ⅱ类水质,情况较乐观。  相似文献   

6.
整理2014—2018年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别从年际间、交通流量较大的监测点间的污染物浓度指标变化分析空气质量.结果表明:2014—2017年,除O3外,PM2.5,PM10,SO2,NO2,CO浓度指标值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各指标变化不明显;2014年、2015年奥体中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2016年、...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1-2010年常规气象站资料,主要来自沈阳城区与郊区(法库、新民、康平、辽中)一日4次温度记录,分别为02、08、14、20时。分析结果:热岛强度10年间呈V字型变化,但是2005年后的几年还是比前几年高一些;1、2月份热岛有下降趋势,3月份有上升;4月份热岛强度变化不大,5月份热岛有上升趋势,6月份热岛后5年比前5年高;7月份热岛有升高趋势,2001年最低,2010年最高,8月份后5年比前5年有增加趋势,除了2005年和2004年,8月份在10年中热岛强度比较强,9月份前5年热岛强度较后5年高,热岛强度有下降趋势;10月份热岛强度月平均值最高和最低两年相差很大,前5年热岛强度平均值和后5年平均值差不多;11月份后5年热岛强度比前5年热岛强度高,热到强度成逐渐增加趋势,12月份后5年比前5年热岛强度高,有增加的趋势。然后用MM5模式模拟10年中强热岛日—2007年12月25日的风场、温度场,结果显示温度场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风场越稳定,热岛强度越强;越不稳定,热岛强度越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和EMD方法,分析了中国1961~2005年生态可持续性的周期性变化,并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44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具有明显的4.3年、14.3年和17年3个波动周期,人均生物承载力具有明显的3.5年、8.8年、17.7年和44年4个波动周期;若未来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均延续过去44年的变化趋势,则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赤字将分别为1.366ghm2、1.108ghm2和0.258ghm2,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0.27ghm2、0.441ghm2,而人均生物承载力增加了0.171ghm2。在保持经济、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这种程度的生态超载有可能通过贸易引进生物承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等增加生物承载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
对阿拉善荒漠地区不同时间(2005年、2002年、1999年和1980年)禁牧围封梭梭生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生态特征分析表明7年封育梭梭恢复效果最好,梭梭盖度达到了22.6%,密度增加到每公顷594株,生物量提高到每公顷12.01吨。而25年围封梭梭林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均低于7年封育。年龄结构分析表明1年、4年和7年禁牧封育梭梭均发展趋势,而25年禁牧封育梭梭呈现衰退趋势。动态模拟分析表明通过禁牧封育,干旱区退化梭梭林恢复最佳周期14年,生物量达15.3吨/公顷,盖度28%,密度高达770彬公顷。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生态县建设主要指标和新晃县域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层次共32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计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县规划基准年(2012年)、近期(2015年)、中期(2017年)、远期(2020年)的指标值进行可持续发展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新晃县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4271、0.5694、0.7161、0.8349,呈持续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几条提高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的厦门市填海造地的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3年、1993年、2001年和2007年4个时相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分析处理软件ErdasImage8.6的支撑下,对厦门市填海造地进程分1973年-1993年、1993年-2001年和2001年-2007年三个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个时段的填海造地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1年以后的填海占总填海面积的近50%。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和港口用地。填海活动与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厦门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填海活动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环保治理等方面构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2001─2009年的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福建省节能减排成效从优到劣的排序结果依次为2007年,2008年,2006年,2005年,2009年,2004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 基于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模型的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涵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适于开展节能减排绩效的横向评估或纵向比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丁媚英 《环境》2015,(2):35-37
<正>2015年是佛山市的"环保法治年",是佛山完成"十二五"规划环保目标任务的冲刺年、环保责任的落实年、环境质量的提升年,全市将狠抓环保责任落实、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佛山在2014年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执法年"之后,乘势追击,2015年进一步提出了"环保法治年",而且继去年史无前例地一年召开两次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后,2015年开年后的首场全市性综合会议便选择聚焦环保。会上,佛山市代市长鲁毅与各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代表签订了2015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应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以1980年盐城海岸带植被图和4期(1991年,2000年,2008年,201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5个时期的湿地景观信息,通过计算能够准确反映景观结构变化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形维数、破碎化指数和廊道密度指数等,分析了研究区近40年的湿地景观结...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和200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6部委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重点领域及部分省、市范围内,先后两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09-2018年太湖大气湿沉降氮磷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太湖2009-2018年大气湿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及2017年8月-2018年7月进行了两次环太湖大气湿沉降逐月调查,并从降水中ρ(TN)和ρ(TP)、湿沉降率及沉降通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太湖大气湿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9年8月-2010年7月降水中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3.170、0.077 mg/L;2017年8月-2018年7月降水中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3.160、0.056 mg/L;T检验结果表明,两次调查ρ(TN)、ρ(TP)污染水平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较高污染浓度降水事件的减少,全年降水中ρ(TN)、ρ(TP)变异较小.②与2017年8月-2018年7月相比,2009年8月-2010年7月太湖TN、TP湿沉降率平均值分别下降33%和53%,且TN、TP湿沉降空间分布更均匀.③与2009年8月-2010年7月相比,2017年8月-2018年7月太湖流域大气TN、TP沉降通量分别为7 641和131 t,分别下降30%、47%.研究显示,两次调查降水中ρ(TN)平均值均远高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g/L),因此大气湿沉降中的营养盐对太湖富营养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防护林建设、港口码头整治、岸线复绿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得以落实.以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前5年(2010—2015年)和后5年(2015—202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以及河湖滨岸缓冲带土地利用和港口码头分...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果园和刺槐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和刺槐是黄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两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比分析二者土壤固碳功能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条件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治理的王东沟小流域,选取坡地上不同生长年限苹果园和刺槐林群落,测定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以及根系生物量和地表凋落物含量,研究不同治理措施下SO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苹果园中SOC、TN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刺槐林中呈增加趋势.与农地(对照)相比,3年、8年、12年、18年苹果园SOC、TN含量分别降低了3.26%、10.54%、18.08%、22.55%和-8.08%、-0.48%、4.97%、16.91%,12年、18年、25年刺槐林SOC、TN含量分别增加了5.31%、32.36%、44.13%和2.49%、15.75%、24.22%;23年、8年、12年、18年苹果园细根生物量,分别为农地(对照)的25.97%、66.23%、85.71%和96.10%,凋落物量均为0 g·m-2,而12年、18年、25年刺槐林细根生物量相较农地(对照),分别增加了23.53%、79.41%、157.35%,凋落物输入量分别为194、298、433g·(m2·a)-1;3有机物输入差异是导致果园和刺槐生态系统土壤固碳功能差异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60年、2005年和2009年旅游景区EI值均大于75,生态环境为优;与1960年比,2005年和2009年EI值分别减小0.99和1.50,生态环境逐年变差,并呈加剧之势;Ibio、Iveg、Iero和Ienv值均分别减小1.43、0.87、1...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哈尔滨站近100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河流径流量变化是对区域气候和下垫面变化的综合反映,了解和认知其变化对流域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1900-2005 年径流量资料,采用距平累积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哈尔滨站近百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哈尔滨站8、9月份M-K检验分别达到0.006和0.034的置信度水平,但年径流量没有表现出显著趋势性特征。1920年开始哈尔滨站径流量开始减少,1997年开始径流量由减少变为增加趋势。哈尔滨站径流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1900-1907年、1915-1928年、1975-1980年和1999-2005年为4个枯水段;1970-1974年为平水段;1908-1914年、1929-1969年和1981-1998年为3个丰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