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现就齐齐哈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思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沈阳模式"--烟囱经济的成功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沈阳也成为了全国少有的环境污染重灾区,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城市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工业结构。并没有带来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反而在过去几轮国内城市的竞争中处于后势。位次一再后移。面临诸多的城市发展问题,沈阳人一度陷入沉痛的反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因应经济增速的变化,2012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进”指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考核GDP质量,采用什么途径提高增长质量,如何引导产业绿色转型,重压期的节能减排需要怎样的市场机制,带着以上问题,本刊记者在2012年两会现场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2,(3):5-5
3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工作委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由于经济结构上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政策上的一些缺陷出现的错误诱导导致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改善这种状况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0,(2):4-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长张国宝1月17日在首届中目经济年会上称,2010年的前15天,日用电量最高达120亿千瓦.这是佐证经济快速恢复的育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2010年全球逐步从经济危机的衰退中走出,迈向经济复苏与结构重构的征程。然而,让人忧虑的是,近100年来全球能源消耗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增。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正使全球遭受更加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曲线概括起来呈倒U型分布。起初,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之后,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丧失,最后,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环境生态恶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急剧恶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极端困难。纵观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规制环境污染始终是经济转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14.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长葛市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狠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气势和趋势,初步走出了一条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二期天保工程启动之时,国家发改委、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为大小兴安岭林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规划》的出台,对于加快推动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对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人们对生态改善的迫切渴望,市场对绿色产品、林特产品等需求的不断扩大,维护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的提出,都为林业和林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又给保护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工程的延续,都为强化生态建设、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机遇。实现经济转型,体制机制转型是前提。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指标。一定要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生态建设,要坚守基础,巩固成果,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定位,将持续增加森林资源,发挥生态功能做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铁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外部驱动力。基于此,以2004—2018年中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高铁开通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铁开通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高铁开通对沿海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经济增长影响却并不明显,而与之相比,内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受高铁影响并不明显,其经济增长受高铁影响比较显著;高铁开通对不同发展周期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用也存在异质性:高铁开通对成长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成熟型、衰退型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并不明显,与之相比,高铁开通对成长再生型和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明显,而对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交通联系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我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日常可达性指数表征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水平,利用工业替代产业产值反映经济转型发展程度,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可达性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揭示不同可达性水平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规律与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可达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可达性水平对资源枯竭城市工业替代产业规模与效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可达性通过影响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等因素间接地推进或阻碍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鉴于此,各地结合可达性水平差异,适宜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转型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经济转型背景下,研究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等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研究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两阶段波动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值区沿"沪宁—沪杭—杭甬"交通线分布,且这一空间特征较为稳定。(3)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全球化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市场化因素的总效应呈现减弱趋势;财政分权在第一阶段对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临近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消极作用,但到了第二阶段,这两种作用均变为不显著;土地财政在第一阶段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第二阶段随着土地的资本化加强,反而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4)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人口密度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也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