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而广受关注的“浦江创新论坛”,2011年9月将再一次于上海拉开序幕。“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强调“创新首要的是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5月27日,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全球变化基础研究从2010年起获得了巨大的投入支撑和进展,全球变化专项国家计划设计,每年投入高达3亿元。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军  邓红 《陕西环境》2000,7(2):34-3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发展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环保产业,才能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壮大。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自然环境试验与观测站网体系建设、环境适应性数据资源建设、环境适应性模拟加速试验设备开发、环境适应性量化评价等4个方面介绍了装备环境适应性关键核心技术.然后从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机制和基础研究创新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与装备环境适应性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最后展望了装备环境适应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8日是郑州市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日子,雨雾濛濛中我们赶往开封,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家、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主任薛群基教授。薛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虽然窗外细雨霏霏,但室内却一片温馨。薛教授和蔼可亲,认真细致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一代学者对科学的执著,对科普的关注,对河南的深情溢于言表,我们深受感染。  相似文献   

6.
在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环境的污染问题明显突出,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绿色经济发展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赞同。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更重视环境科技创新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绿色文明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它需要对绿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利用不能超过替代资源的发展速度;污染排放量不能超过自净系统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科技创新、绿色文明符合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加强环保科技创新 助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民 《环境保护》2013,41(8):10-13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关键年。第二次全国科技环保大会成功召开并提出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思想和"战略转型、科技先行"的基本要求,为环境管理逐步实现由污染控制为目  相似文献   

8.
召开2012年度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座谈会,主题是总结十一五以来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进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制度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解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07,(6B):29-29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精神,2007年国家节能宣传周活动自6月10日至16日在全国各地举行。表届节能周结合我国目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的实际情况,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为主题,各省市纷纷举办了论坛、技术研讨会、节能展会等活动,为节能减排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  相似文献   

13.
傅涛 《环境保护》2013,(21):17-18
以科技创新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而面对环保科技发展中的困惑,应对技术服务市场转变,建立面向环境效果的环境医院是推动环保科技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9,(1):64-6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大亚湾核电站在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也成为大亚湾核电人在发展核电征途中奋进的内在动力。自199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大亚湾核电站始终坚持科技工作要紧密围绕生产与发展的实践需要,立足实践,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8,(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大亚湾核电站在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也成为大亚湾核电人在发展核电征途中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的能耗远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成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矛盾的新途径,成为能否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剖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解析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了技术、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科技创新和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当代全球性、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8.
科技工作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和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创新环境的感受与评价既至关重要,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创新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信心,以及对于创新环境各个方面的主观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我国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万钢近日在《求是》上撰文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的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20.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此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万钢说,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也是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