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老(旧)城市水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未来发展建设更新需求,坚持"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建设思路,通过优化调整现有排水分区,布置源头减排工程(建筑与小区、公园广场及道路LID改造项目)、过程转输控制工程(排水管网、调蓄池)和末端调蓄治理(泵站)等系统工程设施来构建海绵城市,综合实现工程总体治理目标。利用MIKE FLOOD分析模型和海绵城市监测系统评估工程建设成效,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城市给水管网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宜居质量,本文就当前城市给水管网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措施,旨在进一步改良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安钢舞阳矿业公司由于生产规模急速扩大,在小规模生产的起步阶段以及后续的扩大发展阶段缺乏统一的水系统总体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尤其是给排水设施以及管网的布置随着主体工艺的扩大与改造而因陋就简的同步扩展,造成整个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耗水量大,安全性差,给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分析整个厂区的水系统,从中找出问题,并提出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工程与地下水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 1世纪是地下工程的世纪”,而城市地下工程与城市地下水系统又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体 ,本文介绍了由于城市地下工程的兴建和使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几种主要作用方式 ,并针对这几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洪水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以北京市"7·21"洪水事故为例,对城市洪水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事故树、确定了最小割集,并对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端天气和城市雨岛效应是重要性最强的基本事件,排水不畅、人为因素是洪水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症结。从增强预警、改善排水管网、减少硬化地面、疏浚河道等方面对解决城市洪水灾害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上中下游功能区协调、大中小海绵系统结合、灰绿蓝设施交融提升”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控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从广州市污涝同治、巩固治水成效的全新视角,探讨智慧排水管控,以期为开展进一步智慧海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是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而排水体制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王牧阳 《环境科技》2006,19(Z2):165-166
对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排水管网SCADA系统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实践经验对SCADA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常常会对给水排水设施造成不利影响。飓风“桑迪”于2012年10月29日登陆美国,多个东部城市出现大面积停电,缺水,交通中断以及罕见的城市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从飓风“桑迪”对美国城市给水和排水系统造成的巨大破坏出发,并结合当地政府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展开讨论,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使得中国城市饱受暴雨侵袭的困扰。传统的排水机制是雨水排得越快越好,这就需要加大排水管径、增加排水泵站等,因此更多的的成本和更大的地下空间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雨水完全可以成为资源,而不是污染源。基于以上事实,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被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雨水系统发展的趋势。LID技术从源头减少并延迟暴雨径流和峰值,使开发后的城市水文循环接近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状态。而基于LID技术的绿色水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透水性铺装、植被浅沟和景观雨水调蓄池等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城市,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十分成熟。中国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发达城市进行了LID技术的尝试。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LID技术必将得到推广和应用。可以将LID技术与现有的雨水处理设施相结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雨水系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新型导排水材料——毛细透排水带的现有应用和相关研究,结合填埋场导排系统容易发生堵塞的现状,首次提出将毛细透排水带用于国内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全新应用方向;并开展了室内模拟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细透排水带在渗滤液导排系统未发生堵塞时,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当其发生堵塞时,毛细透排水带可大大增强渗滤液的导排能力,使渗滤液及时排出;且实验结果证明,水头越高,越有利于毛细透排水带发挥导排作用,导排层被堵塞的越严重,导排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城市中,排水工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好坏,因此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去对待城市排水工业的发展,调整相关的政策、加强管理,并且合理地完善和利用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3.
王诗婧 《环境工程》2020,38(4):108-113
基于综合流域排水系统模型(Infoworks ICM),将海绵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及城市河网、排涝泵站系统相互耦合,形成了全过程内涝防治系统模型。此耦合模型将内涝产生的源头、过程、末端三个阶段进行耦合评估,弥补了传统内涝防治措施中单一模拟管网或雨水控制系统的不足之处。分别通过模拟现状、完善管网系统、增加雨水控制设施、完善排涝泵站系统4种情景,分析了建立全过程内涝防治系统的优势。模拟结果表明,3种耦合措施在现状系统基础上对城市内涝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管道排水能力逐步增强,内涝风险区面积分别降低了13.5%、39.4%和86.9%。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内涝防治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风险,建立完整的全过程内涝防治体系在实践层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排水系统是现代城市的排污环保的重要动脉,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旧排水系统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长春市排水专项规划设计实践,分析了长春市排水现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城市排水制度从合流制到分流制的总趋势,对长春市新、旧城区排水体制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排水体制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不同排水体制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排水体制的优劣,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排水体制.回顾国内外已有的对不同排水体制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排水量也开始增大,为了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下文结合排水泵站的节能设计经验,以期探讨交流。就以全地下式排水泵站为例,该泵站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在绿化工作中的效率很高,不会影响到附近的生态环境,科学进行排水泵站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排水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城市应急系统建设是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推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高度重视。介绍国内外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现状,分析我国城市应急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四个关键要素为指导,本着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提出建设城市应急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资源供需系统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系统的优化分析。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人口、工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污染等4个状态变量,其中总可供水量是系统的控制变量;得出水价和水污染整治投资比例是两个关键因素,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缺一不可。论文以长春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动态变化,并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污染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中水回用水平较低,提高污水回用水平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常州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中水回用情景,比较不同情景对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水环境状况和社会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维持现状中水回用规模不变,常州市未来将出现供水短缺,至2020年缺水量达到2.49亿m3,同时污水排放量达到14.97亿m3;如果中水回用率逐步提高到20%和40%,用水和排污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持续增长;如果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60%,常州市的用水和排水规模将维持不变,实现供排水的总量平衡。三种提高回用率的控制方案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均低于0.1%,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常州市未来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海云 《环境科技》1989,2(1):35-38,8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城市环境规划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提出空间型城市环境规划系统模式。重点指出,城市环境规划实质是一个大系统,最合适的方法是系统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