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万成略 《劳动保护》2009,(12):92-94
在钢铁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深度冷冻法是最经济的制氧方法。因能大批量生产制得纯度极高的氧气,该法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深度冷冻法制氧工艺复杂,设备装置庞大,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发生。因此,加强深度冷冻法制氧的安全生产与事故控制,成为钢铁冶金企业在应用该法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氮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正常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78.93%,而氧气约为空气总体积的20.94%。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在液体状态下为天蓝色),沸点为-196℃,而氧的沸点为-183℃。大量纯氮的取得,是采用空气分离装置,在深冷条件下,将空气液化,再通过精馏、洗涤而制取的。纯氮气是工业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之一。 氮气,本身不燃烧,也不助燃,而且是良好的灭火气体。一般在有条件情况下,设备置换,空器试压,都喜欢采用氮气,因此,氮气被人们认为是安全气体。其实不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氮气既然有许多用处和好处,但 也有…  相似文献   

3.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过量氧气对人体的危害氧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好氧型微生物对低氧气浓度环境条件下煤吸附甲烷的降解效能,培养、分离、初步鉴定了高效降解甲烷的好氧型甲烷氧化菌。并在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解吸装置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低氧环境下甲烷降解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氧气浓度为0%、5%和15%三种条件下甲烷氧化菌的降解效能,通过对实验前后甲烷减少量,二氧化碳增加量,氧气减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浓度(0%~15%)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升高及降解时间的持续,甲烷的减少量可达130.5 cm3,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最高可达25.7 cm3,同时最多消耗69.0 cm3氧气;在无氧条件下,好氧型甲烷氧化菌的生理活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最高仍然可以降解11.9 cm3的甲烷,生成二氧化碳3.5 cm3。  相似文献   

5.
氧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标准状态下重度1.429公斤/米~3,凝固温度-218.4℃。氧有极大的化学活性,是优良的助燃剂。它与可燃性气体,如氢、乙炔、甲烷、煤气、天然气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容易发生爆炸,氧气纯度愈高,压力愈大,愈危险。各种油脂与压缩氧气接触,易自燃。被氧气饱和的衣物及纺织品,见火即着。随着氧气在冶金企业日益广泛地应用,氧气的安全生  相似文献   

6.
锅炉给水除氧,目前主要是通过热力除氧器来实现。但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给水中的溶氧,绝大多数高压锅炉还以化学除氧作为给水除氧的辅助方法。这是一种用化学药品加于水中使之与水中氧气起化学反应而除去氧气的方法。 给水化学除氧的药剂,必须具备迅速和氧反应,反应产物和药剂本身不影响锅炉运行等条件。常用的有联氨和亚硫酸钠等。 联氨除氧 联氨又称肼,在常温时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压力为 760毫米汞柱时,沸点为113.5℃,凝固点为1.4℃;在 25℃时,密度为1.004克/毫升;凝固时体积缩小。 联氨的吸水性很强,易溶于水及乙醇,遇水后会结合成稳定的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征,确定影响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以4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煤氧化试验方法,结合键能平衡法计算煤在25~70℃、氧气体积分数0~21%范围内的氧化放热强度,获得煤氧化过程中氧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氧化放热强度三者间的关系表达式;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煤耗氧速度、CO释放速率和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趋势。通过比较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可知,影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煤自身的挥发分质量分数,而外部因素中的温度对同一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影响要强于氧气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8.
我厂铸钢车间熔炼不锈钢用的是HXL-1.5型电弧炉,平均每班需用氧气60多瓶。过去,氧气瓶出口处使用普通压缩气胶管和普通管接头连接,并用铁丝捆扎。在电炉吹氧时,由于氧气压力大,捆扎胶管的铁丝和胶管经常断裂、脱落,造成氧气大量流失。这不仅浪费氧气、影响熔炼,还增大了氧气瓶周围空气中的含氧量,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针对输送氧气管道连接不牢这一问题,我们对原电炉吹氧装置进行了改革。其改革方法是: 1.用高压胶管代替原普通胶管; 2.用液压管接头代替原普通管接头; 3.装配储气罐,使熔炼时一次可供氧气30瓶。 其安装方法如图所示。 …  相似文献   

9.
新钢公司燃一氧枪工程中的氧气管道(管径108mm,长70mm,压力2.0MPa)施工完毕后,按冶金部《氧气安全规程》及设计要求,管道须经8h无油空气吹扫清除管内铁锈及杂质后方可投入使用。但新管连接在铁合金富氧干管上,如按常规做法,即启动氧气站氧压机抽取无油空气吹扫,则三钢厂炼钢炉及铁合金富氧站都得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笔者认为利用瞬间释放瓶装无油压缩空气的能量——爆破法,可吹扫清除管内杂物。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焦化厂废酸废碱生产工业硫化钠的方法,它以某种工业副产品为还原剂,在750℃条件下,对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进行还原,直接制取硫化钠。该法与传统的煤粉还原法相比,省去了萃取结晶的步骤,具有流程简单,还原温度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在过去研制的化学供氧材料──“氧烛”的基础上,经有关单位协作,去年研制成功了以“氧烛”为主体的JM型氧气发生器。这种化学供氧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多次实验和实际应用鉴定,效果可靠,性能良好,适合在隔绝空气和缺氧的条件下供应呼吸用氧。 “氧烛”由氯酸钠、金属粉和过氧化初等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每公斤“氧烛”可产生300~320公升、纯度大于99.5%的氧气。每公斤“氧烛”成本2.2元。“氧烛”在具有自动引燃、绝热、滤过作用的氧气发生器中…  相似文献   

12.
宋明大  赵亚凡 《安全》2002,23(2):18-19
0 前言 氧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氧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而为我们日常所接触,它无毒无味,在氧气储罐的定期检验中,氧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留下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下面就以一次氧气储罐开罐定检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为例,阐述氧气储罐检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及高炉富氧等强化冶炼措施的采用,钢铁企业需氧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管氧输送量的增多更为明显。管氧大多数采用纯氧、中压输送,因此氧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防止氧气管道燃爆事故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同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我厂新安装两个月后的一根氧气管道燃爆事故进行分析,供同行在管氧管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添加不同阻燃剂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阴燃特性,对聚氨酯泡沫材料一半干燥一半采用添加Mg Cl2、防老剂、质量分数为10%的水三种情况进行阻燃处理。各次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 Cl2的材料阻燃效果较好,温度传播到含有添加剂的材料时,由于材料的阻燃性吸附阻止氧气的传播导致没有发生阴燃向有焰火的转化;当传播到有防老剂材料时,由于防老剂的阻氧导致氧气量缓慢减少,在接触后的前期由于氧气量变化缓慢导致气相反应的出现,随着氧气量减少,阴燃结束;当传播到含水材料时,温度出现下降同时阴燃传播速度变慢,但是阴燃仍然能够维持,最后由于氧气的大量进入转化为有焰火。  相似文献   

15.
冶金企业制氧站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提供氧、氮、氩等气体。氧气在钢铁企业中的用途很广,如吹氧炼钢、高炉富氧鼓风、连铸坯和废钢的火焰切割、机修的焊接切割,以及烧出铁口、烧出钢口和烧渣口等。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判断雁南矿采空区遗煤的自燃危险程度,提出由封闭耗氧试验测定所需的窒熄(临界)氧气体积分数(12%)、最短自然发火期(47 d).利用雁南矿I0130101综放工作面束管收集的气体实测数据,采用氧气体积分数法确定该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氧化带宽度.鉴于由实测数据无法确定采空区内连续的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对现场工作面风速、压差和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建立此工作面的物理模型,考虑重力和上行通风对采空区流场的影响,采空区冒落介质非均匀且按照"O"形分布,利用Fluent软件对雁南矿I013010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仿真与实测的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的分布进行对比验证,最终得到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最大宽度为122 m,判断当前推进速度(5 m/d)下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可能性低.矿上长期生产结果验证了利用封闭耗氧试验判断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氧气对煤低温自然发火的影响,对煤自燃灾害防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施提供支持,设计煤在通入不同体积分数(20%,50%和100%)氧气条件下的绝热氧化试验方法,得到3种试验条件下煤自热升温的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分析升温速率(R)、表观活化能(Ea)以及特征温度(Tc)与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升高,煤的自热升温速率增大、升温过程缩短,而表观活化能值和特征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较其他煤样低;等转化率法显示高挥发分煤样的各转化率下活化能也均低于其他煤样。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都显示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样较其他煤样易于燃烧。分析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煤样燃烧热重曲线和不同燃烧时氧浓度情况下的热重曲线得出,氧化程度越高,燃烧时氧浓度越高,煤越早开始燃烧,燃烧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氧烛是将氯酸盐或高氯酸盐与金属燃料、催化剂混合后压缩所制得。其产氧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来促成氯酸盐或高氯酸盐分解,释放出氧气。氧烛不仅因燃料燃烧而消耗所产生的氧气,而且在产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少量的氯气等有害副产品。为解决上述两个缺陷,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微波诱导催化技术来代替传统的燃料加热方法。即在氧烛配方中舍弃燃料,而使用外加的微波作为氯酸盐分解的热源。具体方法是先对氯酸钠氧烛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反应温度的差异解释氯气作为副产品产生的机理;为验证利用微波诱导加热代替燃料加热的可行性,对TE10基模微波场中氯酸钠的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氯酸钠在微波场中升温均匀。因此,微波诱导是抑制产氧过程中有害副产品产生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92年3月20日,四川省威远钢铁厂1号高炉(87m~3),在富氧鼓风试验送氧调试中开启氧气总阀时发生剧烈爆炸,致使在场人员全部受害(死亡14人,重伤3人,轻伤6人),炸毁氧气总阀和阀后近1m的不锈钢管。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开启氧气总阀时,阀前与阀后压差过大(阀前压力2MPa,阀后为0.1MPa),违反了冶金部《氧气安全规定》中“直径大于70mm的手动氧气阀门,只有阀门前后压差小于0.3MPa才允许操作”的规定。 (2)由于压差过大,开启阀门时氧气流速极高,加之新安装的管道内存在铁屑、焊渣等杂物,又无接地装置,管道脱脂也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