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导报》2003,(18):33-3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一、现状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以及苏环办犤2003犦15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二、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范围与内容在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和组织承担省管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并对所采用的现有历史数据进行审核。1.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环评大…  相似文献   

2.
陈文端 《环境科技》2007,20(3):50-52
环境现状调查所获得的区域环境质量参数值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资料,其科学性直接影响到能否得出科学、可信的环评结论.在此针对现状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随意套用现有资料、监测资料准确性和可用性差等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若干应重点关注的因素和规范的操作,更好地促进现状调查工作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环境现状调查在建设项目环评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区域环境质量参数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评结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而在实际的现状调查工作中,却容易出现随意套用现有资料、监测资料可靠性有待于提高等问题,文章针对环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应重点关注的因素及规范操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求提高现状调查的质量,更好的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现状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的工作实践,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 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又必须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在整个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环境监测是主要的来源和依据,因此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监测的最终结果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提出了污染治理方案、生态环境规划及生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实施对环境评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够,众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评价工作中难以准确理解规范的要求,在确定主要评价对象、选择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及实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从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就《技术导则》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中较难实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修订建议,以供广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应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章探讨了城市总规环评中大气环境要素的评价,包括城市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容量评价与影响预测模型等,并针对城市规模大小特点建议选取相应评价方法,旨在完善现有环评技术导则,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10-111,116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是客观反映区(流)域环境本底状况的重要手段,它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数据。虽然国家及地方已出台相应的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其中一些较常见却易被忽视的问题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以引起重视,使环评现状监测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现状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根据工作经验,归纳总结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力度,省厅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全省129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区域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回顾性分析、污染源的回顾性评价、环保基础设施的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等,其目的是通过对开发区历史环境与现状的比对分析,环境管理及其他环境研究,对原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预测模型和结果正确性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同时提出更为合理和实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目前,省厅正在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问题,介绍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职能,如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探讨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提出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问题、认识程度问题和技术手段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中的建议,规范化管理措施、认识程度和技术手段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2003年~2011年辽宁省境内新、扩改建火力发电厂和供热机组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国家有关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有关规定,就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只有在SO2、NOx、PM10环境现状监测值为标准值的90%、30%、5%以上情况下才进行预测,否则,环境空气预测可以减免。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取得的成绩,同时讨论了现阶段中国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方面。通过对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不够,公众的意见不被重视等。最后,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与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三同时”制度、环境监察之间的关系分析,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在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环境监理与环境监察的定义,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环境监理介入建设项目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落实“三同时”制度、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国环境监理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环境监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简单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水环境评价中的pH值、DO、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取样时间等。如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环评报告书评价结论,只有掌握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评价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贾少华  刘爽  刘大钧 《环境工程》2021,39(10):197-200,212
环评管理、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是构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3项重要管理制度。对中国尾矿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做到了科学评级、科学监管,但大部分企业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尾矿库的信息不全或缺失,部分尾矿库污染防治效果有待提升。针对尾矿库制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指出打通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三大板块制度体系,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有机衔接,是全面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该成果为推动尾矿库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以及职能入手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重点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规划环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规划环评的缺失隐含巨大的环境风险,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环境监测部门开展监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环评监测的现状,提出目前环评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