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改革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始出现投保企业数量下降情况,同时保险赔付率过低,产品风险保障功能不强,风险服务差异大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缺乏上位法依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数量受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方式、领导人风格等影响较大。今后应按照中央提出的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要求,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法规制定,明确强制保险范围和手段,体现政策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它所具有的经济激励、赔偿、监察、评价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环境管理措施,在加强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作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辨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内涵、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指导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沈阳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进情况、推进方法及配套政策措施,明确了沈阳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保企业的确定原则,结合当前沈阳市该险种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缺失造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进不力、企业投保意识不强、环境专门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协调配合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关问题,提出了选择适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模式、加强环保部门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将环境污染责任险推进融入到环境监理工作中等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郭权  徐明  董颖  陈吕军 《环境保护》2016,(18):56-59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基于市场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投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本文分析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指出其具有第三方索赔、公益性、强制性、依赖性、合同内容复杂性和特定性等特点。并从相关主体出发,提出了构建环境责任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未来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等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的实践发展趋势,发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具有趋于强制、投保范围明确且趋同、产品性价比提升、保险市场受政策影响波动大的显著特点,地方试点实践中面临缺少环境风险定价方案、事故预防难开展、政府部门权责不清及数据信息共享缺乏的现实困境;同时在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贵州新一轮试点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困境的实践突破基础上,总结统一条款、统一风险定价、统一投承保平台的"贵州模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的上位法依据,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制度;根据环境风险形成全过程理论,采用"两步走"方式,平衡科学性与成本关系,建立保前风险评估—保后隐患排查标准体系;建立国家—省级—地市多层级多主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治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管理企业环境风险、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本文尝试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影响评价结合使用,对重污染和环境风险较高的行业,将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通过环评的一个条件,并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和承保。通过保险的危险监督功能,能够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和环评机构的评价过程产生监督作用,同时对企业"建设—运营"整个阶段的环境风险进行连贯性管理,由此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初衷是为企业降低风险,为什么企业对投保并不积极? 伊生: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是国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没有立法,企业可保可不保;目前企业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一般情况下治污还是主要由政府买单。其次,国家的处罚力度不高,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支柱型的污染企业有所保护。企业投保不积极。  相似文献   

8.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可在保险公司投保,若发生污染事件,保险公司将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受害者得到赔偿,投保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这是一项三方共同受益的环境经济新政。  相似文献   

9.
汪劲 《世界环境》2011,(4):23-24
存在的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政策框架设计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吸收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法,较好地指导了近来开展的试点工作.但因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没有法律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使得该险种的推广缺乏上位法的保障.又由于环境污染来源多样、因果关系复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保险公司缺乏相应的经营经验,推出的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其他试点中的险种相比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燕 《环境保护》2011,(16):64-65
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区域,长株潭地区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实践中,凸显出许多不足,例如,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不合理、企业投保懈怠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运用保险机制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历程,探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赔偿机制,基于我国发展实践分析赔偿机制运行面临的诸如环境污染损害难以量化、保险费率难以厘定等瓶颈问题,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水平、营造发展社会氛围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有效推动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部分受害者得不到相应赔偿,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风险分散功能,能有效实现对环境侵权的社会化救济。通过对湖南省境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促进和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是厘定保费的重要依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有较大需求,现有环境风险评估相关规范性文件在应用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时存在适用性问题。本文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出适用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环境评估指南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一次市场手段运用到环保领域的重要尝试。环境保护部决定在江苏、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深圳、宁波和沈阳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为全国的大面积推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浅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众多的经济单位结合在一起,建立保险基金共同对付不幸事故.本文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希望建立起相应的保险制度并且对其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无锡是我国最早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地方.文章回顾了无锡市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引入环境风险管理的历程,对无锡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举措,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大政策引导、宣传和参保动员、发挥保险公司的积极性等进行了分析;指出把环境管理和社会制度有机融合才能更好更精准和更有效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无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成功在于多手段防控,降低了企业和区域环境污染的风险;推动整改落实,提高了企业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能力;实现快速赔付,有益于社会稳定与安全;改进技术服务,增强了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筹集资金,用于提升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等多方参与,有利于构建环境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2月21日,环境保护部与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需要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若未投保的话.环保部门将采取相关约束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在最新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环境污染“强制”保险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2015年9月21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试点进展进行总结,探讨环境高风险企业界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强制”功能、生态环境损害纳入强制环责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推动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中国推行近一年了,试点工作正按照计划有序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得到丰富,表现出了与国情相符的特色.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还面临着立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环境成本并没有完全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当中,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非常匮乏,推行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应根据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适度调整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策略。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方面,可保持现有试点的规模,集中在几个环境风险高、事故频发的区域和行业进行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为今后全面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