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特拉津生态毒性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40多年,目前仍然是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在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都检测出了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阿特拉津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持留期较长并具有生物蓄积性,不但对粮食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且会扰乱和破坏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因此,深入研究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问题及其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阿特拉津生态毒性、阿特拉津降解微生物及降解途径方面,对降解阿特拉津的酶学、遗传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为更好的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阿特拉津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曹梦华  涂书新  张娥  侯耀宗 《环境工程》2019,37(12):207-211
研究了抗坏血酸还原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率、影响因素和途径。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有效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当抗坏血酸浓度为20 mmol/L,初始pH为7. 0,温度为20℃时,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率达到85. 5%,降解速率为0. 117 d-1。氧气会增加抗坏血酸的消耗量,从而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在20~50℃内增加反应温度能促进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抗坏血酸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表观活化能为22. 6 k J/mol。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降解阿特拉津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性和酸性。抗坏血酸降解阿特拉津的途径主要包括脱氯、脱烷基和羟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微生物降解转化阿特拉津的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创造和保持必要的环境条件,能够降解与转化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已经筛选到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株Arthrobacter sp.FM326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该降解菌在不同含水率(5%、15%、25%)的土壤和不同的水样中(农药厂排污水水样、晋宁蔬菜地沟渠水样、盘龙江水样)对阿特拉津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d后,菌株FM326显著促进了污染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降解效率可达95%)。土壤含水率较低时,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作用主要靠微生物的作用。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中阿特拉津的物理化学降解作用增强,但仍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培养5d后,与对照相比,菌株FM326在3种水样中对阿特拉津均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其降解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农药厂排污水水样(98%)晋宁蔬菜地沟渠水样(91%)盘龙江水样(86%)。  相似文献   

5.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使用与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除草剂阿特拉津的使用和特性,阿特拉津被认为是安全的除草剂,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子结构稳定, 使用后不易降解,在使用过的水体和土壤中均有检出,长期使用后可对水环境、土壤和动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作为一种环境荷尔蒙,已经发现它能够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可能产生变性反应,是人类潜在的致癌物.通过对其危害的研究和防范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可能对人类、生态环境带来的进一步危害.  相似文献   

6.
六价铬(Cr(Ⅵ))和阿特拉津复合污染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给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实现对Cr(Ⅵ)和阿特拉津复合污染的协同修复,本研究在复合污染场地筛选出一株同时具有阿特拉津降解能力和Cr(Ⅵ)还原能力的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 AT.在单一污染条件下,菌株AT可以在24 h内将初始浓度为400 mg·L-1的阿特拉津完全降解,将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Cr(VI)完全还原;同时,菌株还具有很强的阿特拉津和Cr(Ⅵ)耐受性.菌株AT被鉴定含有trz N、atz B和atz C阿特拉津降解功能基因,将阿特拉津降解为无毒终产物氰尿酸,同时生成乙胺和异丙胺两种代谢副产物,其中,乙胺在溶液中持续积累,而异丙胺则短暂积累再被降解.在复合污染条件下,菌株AT对初始浓度为200 mg·L-1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100%,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的Cr(Ⅵ)的还原率为44%.本研究证实了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氮源实现对重金属的转化,为开发绿色低碳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  相似文献   

7.
阿特拉津降解菌SD41的分离鉴定及土壤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东省多年施用阿特拉津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SD4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48 h内对1 000 mg/L的阿特拉津(pH 7.0)降解率为94.95%,在16~42℃、pH 7~10、0%~3%盐浓度条件下,对阿特拉津都有较高的降解率,外源性氮源对其降解无影响。该菌含有trzN和atzBC 3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敏感作物盆栽试验证明,该菌株处理7 d能明显恢复小麦的各项生物量指标,具有很好的土壤修复能力,可为阿特拉津的生物修复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于政  李杰  姜楠  刘政妍  彭邦发  吴彦 《环境工程》2021,39(12):212-219
介绍了淋土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方法,探究了土壤特性及等离子体发生参数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中间产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和频率有利于提高阿特拉津降解率,降低能量效率;增加初始浓度会导致降解率下降,能量效率上升;而增加土壤粒径或降低pH则导致降解率和能量效率下降;含水率增加使得降解率和能量效率先增后减。在峰-峰值36 kV,电源频率为200 Hz, pH=7.03条件下,60~80目的10 mg/kg阿特拉津污染干土经过50 s放电后阿特拉津降解率为70.95%,能量效率为0.014 mg/kJ。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中间产物进行测定,发现产物主要为脱烷基、脱氯和酮或醛等类阿特拉津产物,未检测到低聚物的生成。由于低温等离子体在土壤颗粒周围产生,使得臭氧和·OH等短寿命活性物种共同参与污染物降解过程,使得反应器降解效果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多介质环境行为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以白洋淀地区农田为现场,在土壤表征、环境中阿特拉津含量测定和阿特拉津吸附、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对土壤、地下水和玉米中30年间阿特拉津的含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供试AM真菌菌株,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宿主植物,利用盆栽法建立AM共生体后,再施加10 mg·kg-1阿特拉津进行胁迫.当阿特拉津去除率达到50%时,分别采集未接种+未施药(NM.NA)、接种+未施药(AM.NA)、未接种+施药(NM.AT)和接种+施药(AM.AT)4种处理的根际土壤,通过16S rRNA V4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以及其与接种F.mosseae、施加阿特拉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4种处理根际土壤中的三大优势菌群.单独接种F.mosseae或施加阿特拉津均未对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先接种F.mosseae形成AM后,施加阿特拉津可引起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此外,接种F.mosseae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Arthrobacter、Mycobacterium、Frankia和Stenotrophomonas的相对丰度,其中,Arthrobacter受F.mosseae、阿特拉津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影响.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M间接提高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可为利用AM真菌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愈发的严重,如何治理和监测环境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文章旨在研究环境监测在对污染物总量控制上的作用做出分析,指出目前环境监测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更好的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破坏,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研究的热点,其中Cr因其高毒性及致癌性,土壤Cr污染已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分析了Cr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总结了Cr污染土各项修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列举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今后将不同技术组合研究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目前土壤修复市场提出了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全球环境中.目前,针对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海洋环境的微塑料污染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针对土壤微塑料污染近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对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微塑料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广泛存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功能造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构建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环境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论文将从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入手,在分析中国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诉求,最后从体制优化的角度阐述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环保被当作一种社会义务或福利。然而,在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国际关注并且多边国际规范不断加严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环保既可以造成致命的经济问题,也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从环保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规范的重要内容,环保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环境保护与中国外贸事业发展的关系,并就外贸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较有见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全球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大量使用正使其面临枯竭,而且在开发、转换、加工、运输和利用过程还伴生许多环境问题。风电以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必将在能源产业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石油的开采、加工、输送及使用过程中,对大气、土壤、水体带来了严重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尤为严重。植物修复以其处理成本低、吸收污染物的生物量大等优点已成为人们普遍能接受的去除污染物的首选技术。植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即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污染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刺激根区微生物活性和生物转化作用;增强根区的矿化作用。植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有:环境条件、污染物的浓度和滞留时间、营养元素、表面活性剂、根系分布等。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机械-微生物-植物多技术联用等措施,可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8.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endured fast economic growth and population explosion since the 20th century, which has brought a lot of problem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oil erosion, land desertification, ozone layer depletion, bio-diversity reduction and persistent toxic and harmful pollutants are among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流域以矿业、能源和重化工业粗放式开发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对水资源消耗巨大,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进行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调整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