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降解DMF引起污泥毒性及其毒性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处理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序批式好氧活性污泥系统(SBR)为对象,在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300 mg.L-1左右,各初始DMF浓度(40、80、120 mg.L-1)驯化阶段皆为30 d,运行周期为12 h,溶解氧(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研究了DMF在水、泥相的分布及污泥有机毒性变化趋势;探讨了单个运行周期内,出水COD、水相和泥相DMF浓度及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各DMF浓度运行阶段的污泥毒性都体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泥毒性随初始DMF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污泥有机毒性主要由DMF降解过程引起,且主要集中在内层胞外聚合物(EPS)以及胞内区域.  相似文献   

2.
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达到48. 9% .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为4、6、8、10时,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 1% ,2 4 8% ,49 6%和2 5 9% .JL 14在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0mg·L- 1 与2 0mg·L- 1 的条件下,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 8. 2 %与2 7. 6% .Zn2 + (2 0 0mg·L- 1 )、Cd2 + (5 0mg·L- 1 )与Pb2 + (2 0 0mg·L- 1 )不影响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但Cu2 + (5 0mg·L- 1 )、Cr2 + (5 0mg·L- 1 )对JL 14有毒性;菲和蔗糖均可促进菌株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N,N-二甲基甲酰胺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测定N,N-二甲基甲酰胺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均可作为测定废水中N,N-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喹啉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喹啉与葡萄糖共基质时皮氏伯克霍尔得氏菌 (Burkholderiapickettii)对二者的降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共基质条件下 ,喹啉与葡萄糖能同时被微生物降解 .葡萄糖的存在对喹啉的生物降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喹啉的存在减慢了微生物对葡萄糖的降解作用 .5 0mg·L-1喹啉与 34、6 0、110mg·L-1葡萄糖共基质时 ,喹啉与葡萄糖的降解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30 0mg·L-1喹啉与 110、32 0、6 90mg·L-1葡萄糖共基质时 ,喹啉的降解已不遵循一级或零级反应 ,而葡萄糖在 110mg·L-1时仍为一级反应 ,增到 32 0、6 90mg·L-1时转变为零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污泥——草地肥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经过堆肥处理的污泥有机肥培育结缕草 ( Zoysia-Japonica)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以 Cd为施污泥量的限制因子 ,在施污泥有机肥 4 5 t· hm- 2 (干重 )以下时 ,酸性与微酸性土壤 ( p H<6.5 ) ,土壤中 Cd含量 ,低于 Cd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0 .3mg· kg- 1 ,地下水 NO3-N含量 ,低于地面水 、 类标准 ( NO3-N1 0 mg· L- 1 )。土壤中有机质、速效N、总 N、总 P分别比对照增加 1 6%、78%、61 %和 1 4 0 % ,结缕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对照区的 1倍。因此 ,园林绿化是污泥处置利用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铜(Cu~(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中华大蟾蜍蝌蚪进行毒性试验 ,在 1 8~ 2 0℃水温下 ,铜 ( Cu2 + )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 2 4 h、4 8h和 96h的 LC5 0分别为 0 .52 68/mg· L- 1 、0 .3 51 2 /mg· L- 1 和 0 .2 62 1 /mg· L- 1 ,其安全浓度为 0 .0 2 62 1 /mg· L- 1 ,在鱼病防治中铜 ( Cu2 + )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用蒸馏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以气相色谱FFAP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测定水和废水中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0.5~1000mg/L范围内有转好的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0.2mg/L,相对标准差为6.1%~8.5%,加标回收率在78.3%~98.6%之间。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和工业废水中DMF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气质联机法分析水中N,N-二甲基苯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水中有机污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目前国家尚没有N,N-二甲基苯胺的标准分析方法,但在工作中时常能遇到N,N-二甲基苯胺的监测分析.通过对采用气质联机法分析水中N,N-二甲基苯胺的方法的研究,希望能为国内环保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泥沙对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吸附和光解特性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DMAC在泥沙中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 不同紫外光照强度下,DMAC的光解反应半衰期均大于8 h. DMAC的光解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ρ(DMAC)较低范围(<20 mg/L)内,同一紫外光照强度下,初始ρ(DMAC)越高光解速率越快;在pH为6~9的自然环境中,初始pH越高越有利于DMAC的光解;当水体中含有腐殖酸时,DMAC的光解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X592 200502785 精恶唑禾草灵微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宋立岩(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24(2).-193-196 环图X-87 从精恶唑禾草灵生产废水排放口处污泥中分离的产碱菌属H(Alcaligenes sp.H)对精恶唑禾草灵有较好的降解,降解浓度分别为100mg·L-1, 50mg·L-1,25mg·L-1的精恶唑禾草灵120h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兽药阿苯哒唑对蚯蚓皮肤和肠道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不同剂量的兽药阿苯哒唑对蚯蚓皮肤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于100 mg·kg-1阿苯哒唑时,蚯蚓皮肤角质层增厚,分泌物增加,表皮网状粘液细胞中的粘液被排空;600 mg·kg-1时,角质层变薄,分泌物减少,粘液细胞中的粘液增加,胞浆中出现大量脂肪滴.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肠粘膜细胞器和核染色质损伤加剧.暴露剂量为100 mg·kg-1时,蚯蚓线粒体内膜消失,嵴减少,滑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而暴露剂量为600 mg·kg-1时,线粒体严重损伤呈空泡状,滑面内质网扩张呈网状,核内染色质出现固缩和边聚现象.  相似文献   

12.
蜈蚣草对污染土壤中As、Pb、Zn、Cu的原位去除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原位修复试验,探讨了蜈蚣草对污染土地中As、Pb、Zn、Cu的修复(去除)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除了能富集As外,对Pb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上部Pb含量可高达1303mg·kg-1·蜈蚣草生物量达到了极大值时,地上部As、Pb、Zn、Cu含量可分别高达1455、937、365、101mg·kg-1.蜈蚣草对As和Pb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每年刈割2次蜈蚣草,As、Pb分别能够去除15.5kg·hm-2·a-1和8.5kg·hm-·2a-1.蜈蚣草对As、Pb、Zn有很强的耐性,在土壤中Pb、Zn、Cu含量高达10913、2511、510mg·kg-1时,不会显著降低蜈蚣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生物沥滤和电动修复不同的结合方式对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先进行生物沥滤4d之后用电动修复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试验结束之后污泥中的Cu含量为60.5mg·kg-1,Zn含量为170mg·kg-1;而采用同步生物沥滤和电动修复试验时,处理结束后污泥中Cu含量为122.8mg·kg-1,Zn含量为110mg·kg-1.利用2种修复技术处理污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我国污泥土地农田利用的标准,但先生物沥滤后电动修复可以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4.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澳化十四烷基吡啶(Myrlstylpyridinium bromide,MPB)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PB能显著增强吸附固定土壤中的菲,限制其从土壤固相向土壤水相迁移,从而可降低土壤水相中菲浓度,导致黑麦草吸收积累菲的程度降低.在两种不同菲污染水平的土壤中,MPB添加浓度为0~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和茎叶中菲含量均随MPB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PB添加浓度为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菲含量分别为0.12 mg·kg-1和0.35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77.0%和53.3%;茎叶中菲含量为0.12 mg·kg-1和0.26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64.7%和50.9%.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氨 (4mol L) 氯化铵 (1 2mol L) 无水亚硫酸钠 (2 % ) 亚硝酸钠 (0 2mol L)底液条件下,银氨络合物在- 0 0 5V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催化波,银线性范围为 0 5~ 2 0 μg mL,检出限为 0 2 5 μg mL。本研究还作了催化波性质初探、干扰试验,并成功地应用于水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反相HPLC-电化学检测测定苯酚和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此采用反相HPLC安培检测研究了影响苯酚和苯胺分离的各因素,建立了同时分离测定这两种组分的色谱条件。在ShimpackCLCC8柱上,以0.05molLNaH2PO4+0.05mmolLEDTA·2Na(pH5.5)+10%CH3OH作流动相,于E+0.1V处检测,线性范围在0~15μgmL,检测限在ngmL级。  相似文献   

17.
保定城区地表灰尘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以河北省保定市城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保定城区内办公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交通区和屋顶6个类别共14个采样点的地表灰尘,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和营养元素N、P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可能来源.最后,应用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Chronic Daily Intake,CDI)对地表灰尘中Cd、Cr、Cu、Pb和Zn 5种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屋顶灰尘污染物质含量普遍高于其它区域,之后依次是商业区>交通区>工业区>办公区>居住区,Cd(5.10 mg·kg-1)、Cr(470 mg·kg-1)、Pb(997 mg·kg-1)、Zn(1377 mg·kg-1)和P(999 mg·kg-1)的最大值均来自屋顶灰尘,而Cu(867 mg·kg-1)和N(19.40 mg·kg-1) 的最大值则来自商业区的地表灰尘.重金属Cd和Cr具有复合污染特征,来源复杂且多样化;重金属Pb、Zn和Cu的含量在各区域中的变化趋势较一致且显著相关,主要来源于交通排放.Cd的平均致癌风险指数均达到了1.25×10-5,超过了美国EPA 10-6的标准,由此将导致每百万人增加12.5个癌症患者,已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叠加风险度达0.124,重金属摄入为慢性参考剂量的10%左右,不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8.
解氰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温州东方集团的电镀废水及污泥中分离得到真菌 ,并进行纯化 ,共得耐氰菌 19株。其中 7株均能在含CN-为 80 0 /mg·L-1的马丁氏培养基中生长 ,耐受力最强的 12 # 菌能在 2 0 0 0 /mg·L-1CN-浓度中生长 ,经鉴定 12 # 为黑青霉 (Peni cilliumnigricans) ,该菌能以CN-为唯一碳源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C ,最佳pH为 5 .5 ,在最佳条件下 ,12 # 菌在 12h时可将含CN-45 /mg·L-1的废水降解至 0 .5 /mg·L-1以下 ,达到国家一级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Cu、Pb、Cd、Hg亚致死浓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对三疣梭子蟹的危害,进行了Cu、Pb、Cd、Hg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影响的试验.结果发现,当Cu浓度为0.005mg·L-1(Cu渔业水质标准的1/2倍,简称1/2倍组,下同)以下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Cu浓度为0.01 mg·L-1(1倍组)时蟹幼体也能发育至2期幼蟹,但在试验第19d全部死亡;Cu浓度为0.02 mg·L-1时(2倍组)蟹幼体仅发育至1期后就全部死亡;Cu浓度为0.04mg·L-1(4倍组)和0.08 mg·L-1(8倍组)时蟹幼体只能发育至大眼幼体就全部死亡.Pb浓度为0.025 mg·L-1(1/2倍组)、0.0125 mg·L-1(1/4倍组)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Pb浓度为0.05 mg·L-1(1倍组)时蟹幼体能发育至2期幼蟹,但在试验的第20d全部死亡;Pb浓度为0.1 mg·L-1(2倍组)和0.2 mg·L-1(4倍组)时,幼体仅发育至1期幼蟹就全部死亡;Pb浓度为0.4 mg·L-1(8倍组)时,幼蟹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0125 mg·L-1(1/4倍组)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Cd浓度为0.0025 mg·L-1(1/2倍组)仅有1期幼蟹出现,至试验结束时虽未死亡,但未能变态为2期幼蟹;Cd浓度为0.005 mg·L-1(1倍组),仅只有1期幼蟹出现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1mg·L-1(2倍组)、0.02 mg·L-1(4倍组)时,仅只能发育至大眼幼体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4 mg·L-1(8倍组),幼体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Hg浓度为0.0005 mg·L-1(1倍组)时,三疣梭子蟹幼体均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Hg浓度为0.001 mg·L-1(2倍组)只能发育至1期幼蟹就全部死亡;Hg浓度为0.002 mg·L-1(4倍组)、0.004 mg·L-1(8倍组)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说明,Cu浓度为0.005mg·L-1(1/4倍组),Pb浓度为0.025 mg·L-1(1/2倍组)、Cd浓度为0.00125 mg·L-1(1/4倍组)和Hg浓度为0.000125 mg·L-1(1/4倍组)以下进行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给水管网中耐氯性细菌的灭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4种常见消毒剂对从实际管网中分离出来的7株耐氯性细菌进行消毒实验.结果表明,这7株细菌均具有较高的耐氯性,其中1株耐氯性最高的类龟分支杆菌自由氯99.9%灭活的CT值为120 mg.(L.min)-1,另外2株血红鞘氨醇单胞菌和甲基杆菌99.9%灭活的CT值分别为7 mg.(L.min)-1和4 mg.(L.min)-1.比较4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发现,二氧化氯和单过硫酸氢钾的消毒效果较好,能够在30 min内使分支杆菌的灭活率达到5个数量级.自由氯由于衰减较快,消毒效果不佳.一氯胺能够维持一定的消毒剂浓度,但由于其氧化性较弱,因此需要提高浓度,才能满足消毒要求.能在1 h内灭活3个数量级以上分支杆菌的消毒剂投加量为:3.0 mg/L一氯胺、1.0 mg/L二氧化氯(以Cl2计)和1.0 mg/L单过硫酸氢钾(以Cl2计).考虑到我国水厂消毒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间歇性提高一氯胺浓度或改换二氧化氯消毒的方法,提高对耐氯性细菌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