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COD减排情况分析当前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是污染减排的主要环节,水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之一。在对“十一五”以来水环境主要污染物COD减排和主要流域断面水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总量控制成效和质量改善情况存在不挂钩的现象,政府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中国的污染减排考核制度。在国家高度重视污染减排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及其成效来看,现行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减排措施很难实现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本研究构建了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APeq)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和结构减排措施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在削减某一特定污染物的同时,由于耗能增加可导致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上升;以节能为主的技术减排措施、前端和生产过程控制措施,以及以新发电技术替代为主的结构减排措施可以实现SO2、NOx和CO2的协同减排,且减排潜力较大.此外,本文还在单位(边际)污染减排成本核算与污染减排潜力估算的基础上,绘制出适合中国电力行业的SO2、NOx、CO2和APeq减排路径图,以协助决策者制定适宜的减排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已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治理养殖业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南昌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COD排放9 915.4 t、氨氮排放323.6 t,全年废水产生量129.41万t,粪便产生量32.47万t,尿液产生量58.14万t,其中猪的养殖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养殖业污染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应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因地制宜采取污染物减排措施。文章从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废水治理三个角度分析了养殖业的减排途径,并结合南昌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辽河流域近十年社会经济和水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指标,建立辽河流域COD和氨氮环境学习曲线;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在现有治污水平下,辽河流域未来水污染物排放趋势及水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环境压力巨大。根据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新时期的污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各类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望通过此次的论述研究得出的不同类型高氨氮废水处理的选择方法的理论,为从事治理高氨氮废水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条便捷的选择方法。氨氮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李兴春 《环境保护》2014,(21):42-45
通过介绍石化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总体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及应用情况,以及法律法规与标准发展对行业的影响,指出石化行业污染减排面临着NOX减排形势严峻、在线监测系统大材小用、污染治理设施尚无法保证长周期稳定运行、行业污染治理缺乏激励政策、污染减排新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缺乏协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石化行业污染减排的发展和创新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畜禽养殖总体数量大、规模小、布局分散,严重影响浙江省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本报告以浙江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畜禽养殖业调查资料、现状实测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剖析污染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得出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的主要困难。根据各类污染产生机理和排污特征,参考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传统思路,探索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途径与管理政策集成,推广来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结会的生态减排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环保政策。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本设计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运用预警理论和多种数学分析工具,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国两大约束性指标SO2和COD的污染减排预警系统。该系统旨在对中国各省份的污染减排状况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预警,最终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信号灯的标志发布预警信号,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全国各省市的减排形势,为决策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关注,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分析了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十二五”水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压力,研究测算了深圳市“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完成国家下达的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市污染物总量排放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污染减排目标指标体系,要实现减排目标,必须采取调整、发展、治理、监管、支撑、保障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制革废水的治理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其除氮效果不理想,氨氮去除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处理后的氨氮都远远超过排放标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从技术角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制革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主要特性;分析了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因,氨氮处理方法的选择,生物法脱氮的原理、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典型氨氮生化处理技术一多级A/O(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法和悬浮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氨氮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氨的厌氧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它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兼性和专性厌氧自养细菌的作用,将NH4+-N和NO2--N反应转化为N2的过程。ANAMMOX工艺与现有工艺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回顾了厌氧氨氧化现象的发现过程,介绍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理论和可行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普遍较高,研究氨氮脱除技术对于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及其低浓度出水氨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分析了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法和生物脱氮法的优缺点,着重讨论了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利用填埋场处理功能脱除氨氮的研究,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对氨氮浓度进行了模拟预测,并讨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用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13X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以人工配置的含氨氮废水模拟实际废水,分别以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投加顺序等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系统地考察所选材料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具有较好、较稳定的吸收效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13X沸石在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4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大,达87.9%。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先投放活性炭再投放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比先投放沸石然后投放活性炭的效果高出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是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处理低C/N比、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突出优势.本文总结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不同工业行业高氨氮废水的水质特征,分析了氨氮、有机物等因素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讨论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最后对其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因此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本文从总结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来源和特性入手,分析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危害性,提出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主要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普遍较高,研究氨氮脱除技术对于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及其低浓度出水氨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分析了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法和生物脱氮法的优缺点,着重讨论了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利用填埋场处理功能脱除氨氮的研究,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化行业高含氮焦化污水,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脱氮污泥培养、驯化,对可能制约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得出适宜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培养的水力停留时间、温度、p H及为保持污泥活性要求限制反应器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大负荷值。  相似文献   

20.
氨法烟气脱硫湿式电除尘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小吐 《环境工程》2015,33(2):80-83
燃煤电厂采用湿式钙法或氨法脱硫,利用喷淋碱液吸收烟气中的SO2。脱硫后尾气含有大量的钙盐或铵盐的固态和液态微粒,这些细微颗粒物气溶胶随烟气从烟囱排出后进入大气,成为灰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J-TECH氨法脱硫及湿式电除尘(电除雾)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在传统氨法脱硫技术上的关键突破,经应用验证实际运行脱硫效率大于98%,出口颗粒物浓度小于20 mg/m3,氨逃逸低于5 mg/m3,出口烟气无铵盐夹带,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