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旭 《中国环境管理》2015,7(6):19-21,65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总体规划作为目前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有效配置及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几种主要规划类型,只有做好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把一张蓝图干到底”。“多规合一”自去年发改、国土、环保、住建四部委联合发文展开试点工作至今,一直是规划发展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规划是政府的最大资源,是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但由于各类规划编制、实施主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困扰地方发展,困扰政府管理的重要因素。推进"多规合一",既涉及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多规合一"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多规合一"的内涵:"多规合一"是各类规划的统筹,是系统的空间管理,是简政放权的手段。从市级、省级两个层面,论述了广州、厦门、海南等试点城市"多规合一"开展的现状,比较各试点城市牵头部门、规划体系、发展步骤等发展模式的不同,总结"多规合一"开展以来在解决规划打架、盘活土地资源、缩短审批时间、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生态管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梳理出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展望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管理》2016,8(3):18-20
<正>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当前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缺乏衔接等问题的迫切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确立"全程、整合、创新、开放"四大工作理念,为"多规合一"的扎实推进与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一、要确立全程理念:过程理顺市县"多规合一"的"合一",不代表只编制一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多规空间分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入手,重点分析技术方法与编制思路差异、空间边界与管制手段差异。其次,对"多规合一"实践中的空间矛盾解决途径进行梳理,包括空间图斑差异协调模式、机构改革和规划事权改革模式、构建新的空间管制体系模式,总结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最后,抛开部门之争和体制障碍,不局限于技术手段衔接,践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可推广、复制特征的"三条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大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八大空间管治区"县域空间管治分区体系,配合空间管治规则的融合与创新及部门空间事权的分离与引导,达到用途管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多规合一"试点是我国实现规划变革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侧重从技术层面展开探讨。从规划管理体制入手,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利用"功能—层级—公私关系"的框架对当前试点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的"多规合一"试点在横向部门间以协调为主,部门整合程度不足;在纵向层级上,中央和地方互动缺失,地方内部层级协调方式有待完善;在公私关系上,公民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公私部门合作尚未展开。建议横向部门间采用大部制进行整合;纵向层级间要理清央地关系,强化层级监督;在公私关系上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和组织,并积极开展公私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7.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在“多规合一”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规合一"是未来规划编制与管理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不仅是探索"多规合一"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中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核心,是城市开发不能逾越的距离。划定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为了满足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常运转以及环境容量不超载,城市间或城市功能单元间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间隔的最小距离。利用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划定出的基本规避空间,可以让环规、城规和土规实现统一的空间管控的最终目标。依靠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能够科学地划定城市布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空间管控质量,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大气法》)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实施,其意义可见一斑。那么,面对新法的实施,"十三五"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又该如何布局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政府要主动揽责根据新《大气法》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部对省级政府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政府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使较大生态空间斑块形成闭合区域,在空间属性上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单一性,并加以有效保护,使生态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屏障。从现有文献和同江市"多规合一"实践看,由于历史遗留、追逐利益和监管不力等诸多因素,生态空间甚至核心区域内有耕地和较大面积的生活聚居区挤占生态空间,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迁出生态空间居民工程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路径实现生态空间完整性。与此同时,采取加大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空间完整性的认识、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及加强中俄生态保护合作等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多规合一"是一项从国家顶层设计推进的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河南省获嘉县作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之一,是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小城市的典型代表。本文深入分析了获嘉县多规并存的冲突与差异、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同时在考虑生态环境空间约束与资源承载的前提下,突出生态环境的基本制约与保障作用,提出从底线控制、规模约束、环境保障三方面体现市县多规融合,从规划体系、标准数据、空间布局、信息平台、管理机制五个方面实现多规融合,并给出了多规融合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5月1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高级别介绍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对《中国环境管理》分析,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产能转移提供了更直接的市场空间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伴随着"一带  相似文献   

12.
宋旭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24-27,30
<正>2016年是确定"十三五"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一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今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作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从起草之初就备受关注。此次通过全国人大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  相似文献   

13.
<正>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解读《规划》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顶层设计、战略方向。编制实施《规划》,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接受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硬制度""硬项目"和"硬投入"。文章结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其中的重大改革制度政策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安排以及资金投入渠道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提出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积极推动重大改革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落地,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优化环保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5.
辛向阳 《绿叶》2011,(2):34-4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很多相关问题做出了系统的梳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正是"中国模式"的一个内在奥秘。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现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创造了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协商,既有效率,又有纠错机制的制度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