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灌区工程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未来其建设步伐将不断向前迈进,而作为预防、治理生态破坏的基础,灌区工程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意义及作用将日益显著。本文介绍了大中型灌区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灌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点和重点,并对灌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1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3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79 hm2,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发展,表明2013年哈尔滨市生态足迹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不断输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同时又不断向自然界抛弃废弃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哈尔滨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对模型的完善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佟新华 《环境保护》2014,(12):46-47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生态功能区的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滞后、产业结构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开发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区域可利用资源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为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功能区应基于本地特色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从而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我们要现代化也要天蓝水清。这句话对于公众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概念,而对学者来说,如何在发展的经济的同时实现生态现代化,就是一个定量化的研究课题。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哪些生态指标,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几年来不断追踪现代化这一研究课题,对人与生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希望这些谋略和建议能够启迪开拓我们的一些工作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资源的日益稀缺,凸显了物质效用理论的局限。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类效用选择的理性回归。以生态效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人类效用选择的理性,从而构建了循环经济的微观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人口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新永 《环境科技》2006,19(Z1):100-10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日益加重,"生态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冲突.在此,对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均取得显著进步,尤其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基础上,人们更是日益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本文展开对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信息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以便为日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面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本篇以广州市为例,展开对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研究分析,同时着重探讨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地方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社会大众不断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环境监测由此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保护担负着守护和建设"绿水青山"的历史重任。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对推动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环保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标准倒逼工业结构升级,总量减排为经济增长腾出环境承载空间,绿色消费拉动经济绿色增长,环保产业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等。当前,受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等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尚需付出艰苦努力。为此,必须加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态安全的严峻挑战,因此,生态安全正逐步由一个学术概念升级到政治层面,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通过对生态环境整体及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可操作、可定性、可比较的生态安全评价,才能令生态安全这一概念在政府决策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所以,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却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湖泊的无序围垦、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挑战。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不断开创生态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其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的不断增多,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铁路项目生态环评特点,论述了铁路项目生态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并就铁路建设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模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是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资产研究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必要完善.根据生态资产在现实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区域间的多种流转现象,在阐述生态资产空间流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的内涵和研究意义;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2个层面,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及其驱动因子;明晰了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迁的过程;提出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价值评估模型,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将生态环境列为离任审计的内容,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疑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一方面能让领导干部不得不打消"只重经济、不重环境"的错误观念,扭转"以GDP论英雄"的错误思维模式,进一步养成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正确政绩观,让干部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得注重生态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光想着搞经济,而欠下生态的账,因为只有从我们这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兼顾生态环境的发展,所以随着经济的日趋旺盛,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监测,时刻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本文将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大量的污染源,使得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这不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显得迫在眉睫。为达到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还给城市一片蓝天的目的,就必须要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相融合。本文意在通过对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技术做简要分析,讲解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城市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将环境工程建设技术运用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去,为创建健康、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载体的土地,其生态环境显得愈加重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度量生态经济发展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是基于Bicknell的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一定区域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为衡量土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并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问题,过去往往是专家学者和环保人士谈论的话题.现在我党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将其上升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