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高度,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综合、长期的征程,本文论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制度与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良好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核。同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支撑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不仅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且要强化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两者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健康基础、生态文明伦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以下结论:(1)生态健康基础是"平衡";(2)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发展",精髓是"持续",实质是"共存";(3)生态文明伦理为"和谐"。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之本,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健康和生态文明提供必要条件,是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行政主导、科技优先二个阶段,现在必须加上生态文明这个新的要素,这是环境保护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法权利机制严重不足,环境权立法已具备条件且刻不容缓。我国生态文明立法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在法制上的全面融合。研究指出,首先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可通过生态文明职能机制(委员会或促进会等)颁布政策性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通过工青妇等团体共同推动,特别是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其次是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规范政府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是对现行立法的后评估工作要把生态文明的要求作为评价要素,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法制上的五位一体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为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需求而逐渐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再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确立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鄂平玲 《环境保护》2007,(21):37-39
编者按: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什么是生态文明?它包括哪些内涵?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哲学、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等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入分析,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秉承"六项基本原则"几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进行了分析,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姜晓亭 《环境保护》2013,41(10):63-66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美丽中国"的基本途径。四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认识四川对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四川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四川开展生态文明和"美丽四川"建设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在梳理生态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出发,提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并从培育多元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创新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部门及地方深化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是其形成的起点,从宏大的人类历史叙事以及党、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前途命运视角深刻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体现了其世界观;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是其落脚重点,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层面为我们描绘擘画了最终要建成"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美丽图景,体现了其价值观;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是衔接起点和终点的支撑桥梁,从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和方法,体现了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方向、目标。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十九大精神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提出建设好生态文明是我国步入新时代的使命,要牢固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此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面对公众关心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分重要而紧迫,但又不能急于求成。本文从分析生态文明制度特征及其建设障碍入手,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方向及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更是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我们便需要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笔者便通过对其的总结,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并从方法、制度、规划三个方面提出见解,以求探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4.
<正>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下一步我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具体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应当包含以下内涵。思想层面,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来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尤其是既能够促进生态发展又能够促进科技进步的制度,应当优先得到制定、完善和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理论层面,要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标-手段链的视角搭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对策框架,并针对框架中所提出的子系统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目标及支撑对策体系之间的"目的 -手段"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对策应从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着力,分别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各子目标逐步实现,最终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提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实际要求,即我国农业发展要符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目标。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杨伟利 《环境》2007,(11):58-61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又把"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8.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之一。强调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从侧重理论、理念建设发展到加强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划定是基础,严守是关键。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本文系统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的框架,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三不")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三不"、实施三"事"(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奖惩)的要求,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杭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杭州的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等对策措施,对于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