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进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兴春 《环境保护》2016,(13):38-42
石化行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重点行业。本文梳理了国家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政策要求和标准规范,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总体进展、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石化行业企业实际,提出了推进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是当前改善大气环境的主要手段,国家近年来先后密集出台了诸多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本文针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监管控制标准、监测仪器、监测方法、监管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规范挥发性有机物定义,明确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关键指标,尽快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管标准体系,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的问题,促进环境检测工作发展,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工作效率,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来源,指出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收集方法和检测方法,指出检测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检测误差,增强检测质量控制,实现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进各项资源配置工作,推动挥发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江梅  张国宁  邹兰  魏玉霞  张明慧 《环境科学》2013,34(12):4751-4755
以大气灰霾为代表的区域复合污染问题,导致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通过对国家和地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依据排放特征以及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建立和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某些室内公共场所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广州市人流较大的餐厅、歌舞厅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经过采样分析,所有样品中共定性检测出了46种化合物,其中11种属于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大部分样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TVOCs)处于我国室内环境质量评价试行标准二级范围内,两个新近装修的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过了试行标准的三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介绍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引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以及目前我国现有挥发性有机物管理要求。通过借鉴先进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经验,初步探讨乌鲁木齐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汽车污染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健康影响不断加深,人群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需求不断提高,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受到人群的关注,本文针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梳理并阐述目前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我国车内饰污染物质量控制标准,总结并分析车内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样本采集方法及重点关注物质.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家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是重点关注指标且其限值具有差异,除日本外,其他国家暂未将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控制标准.(2)我国车内饰质量控制标准指标中有机物指标占所有指标的66.90%,其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指标占有机物指标的30.94%,且多为增塑剂、阻燃剂类等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的物质.(3)车内空气半挥发性有机物研究涉及气态、颗粒态以及粉尘样本,超过66.67%的样本采用主动采样法进行收集.研究中关注的重点物质包括溴化阻燃剂、磷系阻燃剂、邻苯二甲酸酯、全氟化合物等阻燃剂和增塑剂类物质,其研究次数占所有物质研究次数的88.14%.针对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提出两点建议:(1)在现有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与技术指南的基础上,我国需要...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要探讨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包括其来源、分布、影响等,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2013,(1):394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家层面上VOCs已经被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有关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地方、企业和科研人员密切的关注.为了支持国家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有关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2011年出版"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检测分析、减排控制、环境政策研究"专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郝郑平研究员为专辑的特邀主编).专辑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VOC8排放控制相关标准体系.有机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有机溶剂使用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体系框架.该体系结构上包括通用型标准、工艺型标准和行业型标...  相似文献   

11.
生活饮用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所需,所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的生活饮用水的处理过程中,地表水常常要通过一系列的消毒杀菌手段才能够被人们所引饮用,但是这些消毒杀菌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的。因此,如何对生活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生活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分析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家提出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本文从挥发性有机物的定性、定量、检测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林  郝润  方莉  聂磊 《环境保护》2020,48(9):37-41
文章结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体系研究与实践,分析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现状,提出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要重视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从基础研究体系、污染源治理体系、监测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四部分对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颗粒有机物大约占对流层大气中细颗粒物(亚微米颗粒物)总质量的20%,目前认为其大部分来源于挥发性分子的氧化过程.这些颗粒物在诸多大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亟需更深入地了解其复杂组分和化学性质.近期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中,直接观测到了颗粒物中有机氮化合物在夜间的生成过程.该类有机物大约占夜间生成的颗粒有机物的1/3,并随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增加而增加,但却会在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很高时受到抑制.这些观测结果将有助于对颗粒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以来VOCs污染引起高度重视,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从控制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角度,提出完善科技,落实政策,探索第三治理模式等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根据武汉市各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武汉市2014年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为163 278.3 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125 561~199 036 t(-23.1%,2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分为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5大类,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7.6%、30.3%、18.7%、1.8%和1.6%;道路机动车、炼焦、石油化工业、建筑涂料使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显著高于远城区。  相似文献   

18.
    
正PM_(2.5)与臭氧是我国现阶段大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大气环境恶化的关键,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支持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在2011、2013年出版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减排控制、环境政策研究"专辑的基础上,策划编辑出版了本专辑,征稿邀请发出后得到挥发性有机污染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  相似文献   

19.
《环境科学》2013,(2):788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家层面上VOCs已经被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有关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地方、企业和科研人员密切的关注.为了支持国家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有关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2011年  相似文献   

20.
《环境科学》2012,33(11):4051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家层面上VOCs已经被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有关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地方、企业和科研人员密切的关注.为了支持国家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有关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20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