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第三次科技委会议提出,1992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号召联合国各机构、各国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为了宣传联合国制定的今年国际减灾日“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的主题,决定在今年减灾日向全世界出版、发行主题为减轻儿童灾害的彩色纪念专刊《认识自然灾害——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的游戏和辅导材料》。并在中国印制中  相似文献   

3.
1 背景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236/44号决议,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目的为了提高防御灾害所必须的公众意识。 1995年减灾日(1995年10月11日星期三)主题是: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与其它联合国纪念日一样,是提高公众关于“预防优于治疗”的意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1994,(2)
国际减灾日的口号是这样确定的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236/44号决议,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的减灾日主题(口号),由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IDNDR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和频发地区,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在未来十年灾害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为参与联合国倡义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和推动新疆的减轻工作,我们对新疆1949~1990年主要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统计,并对今后的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主题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以使社会可能减轻地震、飓风、火山喷发、海啸、洪水、干旱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易损性。关于如何减轻易损性的专门信息包含在以下次一级的主题中: 科学技术在减轻灾害中的作用 建设抗灾的基础结构 动员地方社区开展减灾 这些信息将来自于当代和以前的重大灾害;如果当前灾害的趋势持续下去,还要取自未来的规划,以及可能抵御这些灾害的解决办法。 2001年 10月 10日国际减灾日将是持续了一整年的世界减灾活动的高潮。联合国要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突出全球的减灾活动。这天,在日内…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9日至10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高级特别委员会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成立大会,为增强“减灾十年”意识和筹集资金等问题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建议。委员会考虑到: 鉴于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全世界人民和国家遭受巨大的生命损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委员会代主任委员、主编谢礼立教授应联合国的聘请于1990年开始担任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迄今已三年。今年二月初赴印度参加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第4次会议。本文是谢礼立教授回国后就此次会议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所作报告的摘录。  相似文献   

9.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我国的减灾工作已进入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规划的新阶段,即进入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为了推动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先进的科学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进行自然灾害区划与减灾区划;开展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进行灾害教育;发展灾害保险;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建立减灾示范区;开展灾害科学体系的全面研究和进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减灾短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际减灾日”讲话 “水:中欧的洪涝灾害”摄影展开幕式暨国际减灾日的庆祝活动于2003年10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讲话,他说: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 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1997,(2)
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会后组织了赴唐山市地震科学考察活动。这次会议由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以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协办。来自12个国家的80多名科学家和管  相似文献   

12.
周可兴 《灾害学》1999,14(3):76-77
由联合国系统和中国民政部共同举办的“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于1999年6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现将这次研讨会情况分四方面介绍如下:(一)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的高度重视。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研讨会发了贺信,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确立了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高度评价了联合国开展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所取得的成就。22个国家的39名代表和20多个联合国机构与国际组织的30名代表以及59名中国代表和有关特邀人士共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3.
“减灾”一词,很多人以为是舶来品,主要依据是联合国1987年提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其中“减灾”一词才传开的。实际上“减灾”一词出现的时间还早,在50年代初我国已经在文件中用过“减灾”一词,著短文发表在《中国地震报》(即后来的《中国减灾报》)上。诸如1954年6月3日-20日,中央气象局在北京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提出,到2000年底,所有国家在其发展规划中应当列入: ●自然灾害危害性的综合评估并在发展规划中考虑这些评估;  相似文献   

15.
响应联合国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的号召,我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积极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成立了。会后,大家将分头进行工作。现在我就委员会的工作讲几点意见。第一,要把减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自然灾害从古就有,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同灾害进行斗争的历史,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防灾、抗灾、救灾的过程。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  相似文献   

16.
’94亚太地区沿海城市减灾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12个专业学会和3个有关部门协办,得到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民政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1月1~4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1993年名古屋国际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为了21世纪大城市地区灾害管理”。这次会议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推进本部、爱知县、名古屋市、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世界银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等主办,并得到日本红十字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00年 10月 11日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战略”活动后迎来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配合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防灾、教育和青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10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专题报告会。邀请陈院士(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郭华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长、国家863计划308主题专家组组长)、史培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资源、环境、水利和水土…  相似文献   

19.
日本第3届国际防灾会议于1992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日本千叶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总部、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日本千叶县联合举办的。来自联合国、美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减轻自然灾害的新思想、新经济,特别是关于防御台风、飓风和旋风方面的对策,讨论多灾国家之间的减灾知识合作问题。六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主席Bruce先生作了题为国际  相似文献   

20.
灾害从来不是真正自然的1997世界减灾日活动(1997年10月8日)我们人类在引起灾害或防止灾害方面起了什么作用?许多人相信自然灾害是“天灾”,认为人类在防止灾害或减轻灾害影响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增加过快,已不能完全将其归因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