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确定煤层自燃危险性是开展煤矿井下防灭火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和研究现有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集对分析方法的原理,然后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建立了煤层自燃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基于熵权和集对分析的煤层自燃危险性判定模型,最后将该判定模型应用于实际矿井煤层自燃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考虑因素全面,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对煤层自燃火灾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政剑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3,34(11):4319-4324
以吸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为目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在10~100μm内的粒径变化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PAC粒径变化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NOM组分的分级吸附特性.3种不同粒径的PAC由市售PAC经过研磨筛分获得,按照中值粒径(d50)从小到大依次为:PAC-1(19μm)、PAC-2(46μm)和PAC-3(76μm).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对模拟水样还是实际微污染水体中的NOM,随着PAC粒径的减小,PAC对NOM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都显著提高.小粒径PAC吸附速率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粒径减小导致的有效吸附位点的增加,另一方面粒径减小也使得吸附质分子到达活性炭表面吸附位点的距离减小;而吸附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较小的PAC具有更大的外层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有效减弱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NOM对活性炭的孔阻塞效应.此外,PAC粒径减小能显著增强其对天然水体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 0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而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8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浓度与土壤粒径对热脱附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集2种不同性质的土壤(黑土和棕壤)作为供试土壤,自配不同污染浓度(棕壤)和不同粒径(黑土)的DDT及其同系物(即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采用热脱附方法,分别对300 ℃,5个停留时间(10,20,30,40和50 min)下的DDTs总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各组分的脱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水平〔w(DDTs)分别为290.17,498.69和718.69 mg/kg〕的污染土壤中,DDTs的总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此外,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污染水平对4种DDT及其同系物在土壤中的去除率也没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粒径(0.25~0.85 mm,0.15~<0.25 mm,<0.15 mm)对DDTs的去除率影响显著,粒径越大的土壤越有利于DDTs脱附.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粒径对土壤中p,p′-DDT和p,p′-DDE的脱附和转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Pb(Ⅱ)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亚心形扁藻(Platymoaas subcordifor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Greville)Cleve]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等6种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的影响。应用统计软件(Origin 7.0)拟合出6种浮游植物的中值粒径,作出粒径随时间、Pb(Ⅱ)浓度变化的分布图,描述了6种浮游植物在不同的Pb(Ⅱ)浓度下,生长周期内粒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粒径对水合氧化镧除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La2O3·nH2O的高效除氟作用,确定了La2O3·nH2O除氟的最佳pH,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a2O3·nH2O的粒径对其除氟容量以及除氟动力学的影响,并与活性氧化铝除氟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a2O3·nH2O除氟的最佳pH为5.5~6.5;La2O3·nH2O对氟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原理;随着粒径的减小,其最大吸附容量及吸附速率均有明显的提高.试验中粒径为0.038~0.050mm的La2O3·nH2O粒径为 > 0.500~0.710mm的La2O3·nH2O相比,前者的最大吸附容量是后者的3.32倍;当平衡ρ(氟)为1 mg,L时,前者计算所得的吸附容量是后者的10.13倍.与活性氧化铝相比,当平衡ρ(氟)为1mg/L时,相同粒径的La2O3·nH2O的吸附容量是活性氧化铝的2.55~13.88倍.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环境颗粒物分析仪(GRIMM180)对成都市2018年10月—2019年9月0.25~32 μm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RH)、能见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0.25~0.5 μm的粒子数浓度占总数浓度的97.75%,数浓度谱呈单峰分布,2018年秋季、2019年夏季表面积谱呈双峰分布,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表面积谱呈三峰,体积谱均为三峰分布;在不同RH区间,PM2.5质量浓度及数浓度均与能见度呈负相关,且其中0.25~0.5 μm粒径段的细颗粒物因为对可见光波段的米散射效应而对能见度产生较大影响;在不同RH情况下,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在低RH(<70%)下,0.25~0.3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最大;在中等RH(70%~80%)下,0.3~0.5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而在高RH(>80%)下,0.3~0.5 μm和0.5~1 μm粒径段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7.
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天山白杨沟风景区2019年8月5-25日10 nm~10 μm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天山地区夏季气象条件对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天山地区10 nm~10 μm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平均为3539.2 cm-3、116.5 μm2·cm-3和17.6 μm3·cm-3.不同降水过程对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不同.不同降水过程中气溶胶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持续时间长的小雨和毛毛雨对气溶胶数浓度谱谱形的影响较小,而降雨量较强的短时降水过程往往会使得气溶胶粒径谱峰值往大粒径段偏移.降雨过程气溶胶表面积浓度谱和体积浓度谱为多峰型分布,表面积浓度主要集中在30~500 nm的细粒子段,体积浓度主要集中在1~10 μm的粗粒子段.相对湿度(RH)对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和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较大,对爱根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气溶胶数浓度谱的峰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40 nm时更加显著.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随风速风向的分布与能见度随风速风向的分布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粒径生活污泥对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腐熟度的影响及差异,该文以上海奉贤污泥厂的生活污泥为研究对象,将0~60mm待发酵混合污泥细分为0~15、15~25、25~35、35~45及45~60mm五个粒径组,在发酵的6、12、18、24天分别采样测定其腐熟度指标发芽率指数(GI)、含水率、温度、T值,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污泥对腐熟度的影响不同,其中15~25mm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产品的发芽率指数(GI)、含水率、温度、T值等指标均反映其腐熟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用准好氧矿化垃圾反应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4 mm以下、4~10 mm、10~20 mm三种粒径的矿化垃圾对渗滤液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2 L/d,进水频率1次/d的条件下,粒径为4~10 mm的矿化垃圾处理渗滤液的效果最好,其渗滤液出水中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土壤粉碎粒径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土壤粉碎粒径对土霉素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以2个性质差异较大的潮土和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土霉素在不同粉碎粒径的2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①潮土和紫色土对土霉素的吸附量均随时间逐渐增大,最后在24 h时趋于平衡.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抛物线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EPRC对磷素的吸附特征,考察了粒径和初始pH值对EPRC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EPRC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减小,EPRC对磷素的吸附量增大,吸附平衡时间缩短;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速率较碱性条件快;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先升高,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最后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2.
关于酸性粒子大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性粒子在许多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大小一直用Gras公式计算.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Gras公式有时并不合理.提出对Gras公式进行改进以粒子投影长度L与截面积直径d的比例关系,L/d<0.62用Gras公式计算,0.62~1.62用修正的Gras公式计算,>1.62须具体对待.并用具体算例证实了新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沙尘粒子的尺寸分布和沙粒的等效介电常数模型,给出了微波在沙尘暴中的传输模型,表明沙尘的衰减和相移与沙粒的等效半径成正比关系,并对不同能见度、不同频率和不同高度下沙尘暴引起的衰减和相移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对微波的传输特性影响最大,瑞利分布和正态分布的预测结果比较接近且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控提供科学支撑.大部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是以化学组分为基础,此外,粒径特征也是颗粒物的重要属性之一,通过分析化学组分的粒径特征,有助于提高解析结果准确性.针对目前组分粒径分布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三维多粒径因子分析模型(ABB)基础上,将已知源类标识组分粒径分布信息作为约束限制,构建基于组分粒径分布特征的多粒径源解析模型(SDABB).通过模拟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了评估,探究了SDABB模型对源谱共线性和源贡献粒径分布相似性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ABB模型对源谱共线性和源贡献粒径分布相似性较敏感,将粒径分布规律纳入后的SDABB模型,两种情景效果均明显变优,即SDABB模型可以较好解析共线性源类,并且对贡献粒径分布相似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研究,比较了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垦区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60 a的围垦过程中,在强烈、中度和无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均表现出在脱盐过程中随围垦年限增加而砂粒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加的过程,脱盐后砂粒的年均下降率可达0.72%;2)在无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出滩涂围垦和脱离海水影响的自然过程,而强烈和中度干扰强度则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人为和自然干扰的综合效果;3)耕种方式、时间以及土壤侵蚀等因素均会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强度造成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4)土壤粒径的时空分布可以综合反映出滩涂围垦区的环境特点,对指导垦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围垦过程中,不同的开发利用时间及区位表现出了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使垦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和资源配置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未来滩涂围垦区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离心法进行土壤颗粒分级,优化了离心时间和转速,并对河北保定,浙江嘉兴,磐安、永康和温州五地典型土壤样品进行了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初步研究,探讨了土壤颗粒直径和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离心法土壤分级技术的回收率为96.73%~99.74%,实验按照粒径尺寸将土壤样品分成四级,分别是砂粒(>20 μm),粗粉砂(5~20μm),细粉砂(2~5μm)和粘粒(<2 μm).保定土壤的砂粒含量最高,达92.68%,磐安土样的粗粉砂含量最高,达4.12%,各样品细粉砂颗粒含量相当,均值为1.73%,粘粒含量很少,均值为0.44%.土壤有机质含量以磐安土壤最高,达9.15%,而土壤pH值则是保定土壤最高,为8.14.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雾、霾等气溶胶引起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大气气溶胶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该文重点研究了光学粒径谱仪在气溶胶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对比3款典型粒径谱仪的测量原理、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特征,选用光学粒径谱仪系列(OPS)是比较适合在线测量自然环境下大气气溶胶粒度分布的。通过一系列对大气气溶胶中典型的固体和液体气溶胶的在线测量实验,发现更换HEPA过滤器对在线测量的结果有影响,而不同采样时长和不同通道区间不会影响OPS对大气气溶胶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海燕  胡文容  李晶  陈磊 《环境科学》2007,28(10):2236-2242
对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差异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表征脱水性能好坏的毛细吸收时间(CST),新鲜活性污泥为9.84 s,消化污泥增加到607.5 s,消化污泥固体颗粒从悬浮液分离所需的时间变长,脱水性能变差.其原因一方面是消化过程使EPS中蛋白质和多糖降解,另一方面是大大降低了消化污泥中原生动物数量,减少了促进微生物凝聚的EPS物质向污泥中的释放.消化污泥EPS含量为123 mg/g(以干污泥计,下同),比EPS含量为540 mg/g的活性污泥减少了77%.EPS的降解使较大的污泥颗粒分解成较小的污泥颗粒,活性污泥占体积最大的颗粒粒径是133 μm,消化污泥下降到44.6 μm,活性污泥的平均粒径是132.6 μm,消化污泥仅为70.48 μm,结果导致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的污染、尤其细粒子污染严重,导致很低的能见度(2.5km);PM1.8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0.68μg/m3和249.35μg/m3,细粒子质量浓度占PM10的68%;粒径为50~100nm颗粒物的数浓度最高,为2×104~3×104个/cm3;降雨过程对粗粒子和细粒子均有去除作用,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尤为明显;降雨后PM10和PM1.8浓度分别比降雨前降低3倍和6倍;降雨过后的晴朗干洁天气有利于新粒子(3~20nm)的生成,生成的新粒子快速长大到50~100nm;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以后几天内又变为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