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市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总含量为8.48 ng/g~24.40 ng/g,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1 ng/g~7.73 ng/g和2.97 ng/g~10.52 ng/g,其组分特征为来自环境的残留。与沉积物风险评估低值(ERL)和风险评估中值(ERM)对比评价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程度,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的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惠州农业土壤、灌溉水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惠州市51个农业土壤样品、12个灌溉水样品和21个农产品样品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进行了测定.HCH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1.66μg/kg、灌溉水5.86ng/L、农产品24.74μg/kg;DDT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4.98μg/kg、灌溉水2.06ng/L、农产品41.72μg/kg,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到水体及农产品中.从HCHs和DDTs异构体组成可以看出,环境中绝大多数农药残留是由于历史上使用造成的,个别地区可能还有新的污染输入.同其它地区相比,惠州农业土壤和灌溉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较低,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DDTs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黑潴河下游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变化范围为41.2~129.3ng/g(平均值为83.7ng/g),PAHs的组成以5~6环PAHs组分为主。黑潴河下游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比较了基于不同方法建立的沉积物中PAHs环境基准值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选择生态效应区间法对黑潴河沉积物中的PAHs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黑潴河下游PAHs生态风险较小,属PAHs低生态风险河道。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定量检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表层沉积物中16 种优控PAHs 的总量范围在505~4532.2ng/g (干重) 之间,平均值为2359.4ng/g,属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材及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表明, 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不存在,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 风险主要来源于低环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5.
采集兰州西固区土壤样品,采用GC/μECD方法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残留,并分析调查区土壤中OCPs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OCPs异构体在兰州西固区土壤中的检出率均为100%,总质量比范围在18.34μg/kg~125.34μg/kg之间,平均值为54.84μg/kg;土壤中BCHs和DDTs残留质量比分别为0.742μg/kg~29.3μg/kg和10.9μg/kg~98.6μg/kg。OCPs残留以p,p'-DDT和β-BCH为主。不同采样点土壤样品中OCPs的残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路边样绿化带样树根土样菜地样。对DDTs与BCHs异构体残留组分分析发现,调查区土壤中残留的BCHs主要源于历史应用,而DDTs源于近期污染。  相似文献   

6.
中国表层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国6个重点水体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各化合物含量范围分别为长江6.20~163 ng/g、淮河7.90~249 ng/g、海河12.1~401 ng/g、松花江5.75~152 ng/g、太湖29.1~2 810 ng/g和滇池19.1~795ng/g;16种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别为:长江1 147 ng/g、淮河1 723 ng/g、海河2 595 ng/g、松花江793 ng/g、太湖12472 ng/g、滇池3 714 ng/g,属中等污染水平。利用特征分子比值法分析结果表明6条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均可能以燃料(包括柴油、汽油、煤、木材)燃烧以及焦化污染为主。淮河和滇池还可能存在轻微石油泄漏污染。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6条水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估表明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这些水体表层沉积物中不存在,但长江、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风险主要来源于荧蒽和菲。太湖和滇池水体中存在的潜在多环芳烃风险种类较多,风险主要来源于菲、荧蒽、芘、苯并(a)蒽、苊和蒽,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高风险区域底栖生物的受损状况、污染来源和途径,以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GC-ECD方法测定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高海拔地区表层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变幅为2.4~78.7 ng/g,平均15.9 ng/g。最高值出现在江门。总HCHs变幅为ND~19.2 ng/g,平均2.91 ng/g, 最高值出现在佛山。总DDTs变幅为ND~74.6 ng/g,平均值为9.91 ng/g。最高值出现在东莞。六氯苯在佛山较高。灭蚁灵在深圳的污染较其它地区严重。总体来说,HCHs污染程度较低,但部分地区有林丹的使用;有些采样点DDTs的污染程度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且有些区域可能有非三氯杀螨醇的DDTs外源输入。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广州15个城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含量,分析其分布特征及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广州15个城市湖泊沉积物中16种 OPFRs总质量比(∑16OPFRs)范围为138ng/g~306ng/g,平均值为203ng/g,污染属于中等水平。TBEP、TCEP、TBP、TDCP为主要OPFRs,其中TBEP值最高。相关性研究表明,大部分OPFRs单体与总有机碳无显著相关性,OPFRs来源具有点源性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中 OPFRs 来源并不单一,游客产生的废弃塑料、大气沉降、污水排放、路面径流及污泥再利用等都可能成为其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沉积物中OPFR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GC-ECD)方法对从南四湖湖区采集表层沉积物中的12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进行了分析测定。PCBs的含量范围为7.84~42.8ng/g,主要以低氯代物为主。湖内各监测点位的PCBs浓度要高于入湖河口各监测点位;湖内各监测点位中,上级湖各点位的浓度要高于下级湖的点位。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PCBs主要来自造纸漂白过程和焚烧炉排放。与类似水体相比,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CBs含量属中低含量水平。整体而言,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商丘市包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包河表层沉积物6个位点的样品中多环芳烃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采样点的情况对其进行源解析,共检测出6种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0~9. 50 ng/g。按城市分布情况来看,工业厂附近多环芳烃的含量相对较高。比值法和因子分析法结果显示,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目前包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处于低风险水平,尚未对生物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