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晨,合肥市民登临大蜀山,但见松涛轻吟白鹭翩翩,山下蜀峰湾湿地植被茂密野鸭戏水。夜晚,大蜀山周围的居民甚至能听到夜莺的歌唱。这里,是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个在20年前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浪潮中应运而生的高科技园区,目前正与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荣耀渐行渐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高新区20年崛起事实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株洲高新区以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两型社会示范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以低碳经济为主体产业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株洲高新区在有色金属深加工、先进制造等行业的科研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且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具备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利条件。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建设总体上分为产业循环体系、污染控制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殷玉婷 《环境教育》2007,(12):47-48
说起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脑中即刻浮现出两个词:"流域限批"、"挂牌督办"。然而前不久,当记者来到这里,眼前整齐的规划、优美的环境,却让我在心里划出个问号:这里是被挂牌整改的工业园区吗?  相似文献   

4.
洪峰 《绿色视野》2008,(12):22-23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努力:在企业层面上推进清洁生产,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建立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工业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实现良性循环。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工业园区,是各级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循环型工业园区的创建,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从而推动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推进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要从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狄瑞云 《环境教育》2013,(Z1):77-79
创建绿色家庭是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绿色家庭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和本质需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创建绿色家庭是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建绿色家庭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和本质需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决定了其在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把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基本国策,并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表明生态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介绍生态工业定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  相似文献   

7.
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新区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新区所面临的可持续制约因素,对其生态系统缺陷进行了校正,并提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宏观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论文以生态风险景观评价方法及3S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综合考虑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人为风险源及自然风险源,以生态风险受体和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暴露危害分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生态风险分区为评价步骤,揭示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区可划分为三类生态风险监控区,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自然风险源分布集中,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和自然风险源交织在一起,极易发生生态风险放大效应,生态风险次重点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较单一,局部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强度增强,将增加区域生态风险水平,生态风险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范围较小,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论文探索了战略环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思路,为国内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由于存在“不愿用”“不易用”“不实用”等问题导致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文章结合以5G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发展趋势,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三个导向”要求为原则指导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品生态友好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转化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青岛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编制了2016—2020年该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通过情景分析探讨了其碳达峰路径,并为中国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了低碳发展政策建议。研究显示,2016—2020年,青岛高新区碳排放总量从32.88万t增加至43.78万t,碳排放强度由0.47 t/万元降至0.36 t/万元。工业能耗是青岛高新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也是其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部门。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大,是青岛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集中供热设施、煤改气等举措,青岛高新区预计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达到71.58万t,碳排放强度降至0.27 t/万元。我国需制定统一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建立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纳入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挖掘能源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减排潜力,促进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陕北能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陕北能源开发入手,通过对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补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的损失补偿是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不应是社会责任承担。阐明了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主要应包括征收范围、征收机构、征收标准、管理使用和罚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承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工业部门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本研究首先剖析了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以2015年为基准年,面向2035和2050年美丽中国建设两阶段战略目标,研究提出了工业园区碳减排的目标、路径和潜力,以期为园区深化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园区CO2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碳捕集等低碳路径,2015-2050年全国园区预期可减排CO2 18亿吨,在2015年基础上减排60%以上;其中,2015-2035年减排8亿吨,2035-2050年减排10亿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并依托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西部经济开发类型的选择和有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核心要求,城市生态协同发展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城市生态协同发展主要体现为特定地方对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度,体现了特定地方对流域性生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差异悬殊。协同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较少的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污染较少的城市。而生态协同发展能力较差的城市多集中在那些能耗和污染严重的地区。这些城市形成了三大一级城市群和八大二级城市子群的空间分异格局。该格局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协同发展能力之间在现阶段并非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发展需要切实体现一体化治理(流域性)、中央集中性治理(国家战略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统筹性治理(复合地域生态系统)三大内在需求。从长江流域整个生态系统恢复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工协作入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实现上下游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的战略协同。  相似文献   

15.
工业是当前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行业,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关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具体方案,致力于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提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方向和优化路径,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以3E系统(经济—环境—能源)为基础,综合分析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生态化发展决策模型,通过最优化动态模拟方法开展趋势预测和路径研究。通过辛集工业园区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对其生态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规划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战略和实施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