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夜,我又怀想起那些曾经留下过我足迹的锦绣山川;今夜,我把那珍藏了许久的已经泛黄的一轴轴山水画卷缓缓铺开;今夜,我不禁悄声吟咏起那字字珠玑的山水诗篇;今夜,那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又在招摄我的魂梦,颠倒我的情思……我知道,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心中那早已积淀了千百年的浓浓的山水情结。"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都占有极  相似文献   

2.
李威 《环境教育》2011,(2):83-83
“我们小时候,那林子茂盛的,五六米开外边看不到人,还时常可以捡到野鸭蛋,一捡就一大捧,至于那河里的鱼虾都不用说,能想出多少就有多少。”我看着牦牛河畔,耳边回想起了爷爷的话,爷爷讲话时那自豪劲儿和那高兴劲儿也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3.
腾格尔的歌,唱出了现代人从原始古朴走向城市文明过程中的精神困惑和失落,在追求高节奏的蜕变中,昔日的天堂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飘泊和失落……  相似文献   

4.
哲夫 《环境教育》2013,(Z1):117-118
定西最渴时,洗脸便完全成了一种奢侈,让人活命都不够的那一点点可怜的雨水把去洗脸,那可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这十几年,我走遍大江南北,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所为只是一个字:水。我们总是习惯于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人更离不了水,充斥人体的80%是水。人类是择水而居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缺水是可怕的,我在书中曾描写过缺水的情形:曾经的定西干渴到了非夷所思的地步,定西人  相似文献   

5.
花的思念     
10年前我去过一次木兰围场。从塞罕坝上那鲜花盛开的草丛上走过,一定是将心儿丢在了那里,回来后,夜夜做起花儿的梦。看见那红红的野玫瑰摇着风车转,看见那小小的星星草遥遥把手招,看见那勇敢的干枝梅挽臂留倩影,看见那白白的灯笼花夜来把路照。还有那被乾隆皇帝喻为“金钉钉地”的金莲花,还有草原人称为“忘忧草”的金针花,白芍、欧李花、照山白……总是前后左右环着我笑。因与花儿那种不解的情缘,每至夏  相似文献   

6.
母癞呆     
赵阳 《绿色视野》2013,(3):60-62
我的故乡在淠河湾。淠河在我的故乡不叫淠河,叫沛河。我们那的人"淠"、"沛"同音,外面的人不知道,一听当地人把淠河叫成沛河,也就把淠河叫做了沛河。人民公社的时候,我们的公社就起名为沛东公社。当然现在早不这么叫了,现在外面的人也早就弄明白了沛河其实就是淠河。但我故乡的人仍然把淠河叫做沛河。  相似文献   

7.
郑琳琦 《环境教育》2013,(1):113-113
徐徐地翻开历史的相册与记载,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地映入我的眼帘,瞧!那千千万万棵树竟无缘无故地“失踪”以及“摔倒”了,小乌也无家可归,让人看得于心不忍。这无疑是人类干的好事,“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霎时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对那过去的往事感到十分羞愧!  相似文献   

8.
山中有神仙     
万有文 《绿叶》2022,(8):54-57
<正>车上的孩子显得很兴奋,他不停地在问我雪山在哪里。我指着前方的祁连山说,喏,那就是!他又问,那我们离雪山远不?我说,远啊,那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起了《山海经》里的那些文字,想起了古代羌人在祁连山中种葫芦和油菜花、西戎族人的掠夺与战争,以及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党项、  相似文献   

9.
<正>讲述人:梁兰子年龄:42岁外出打工时间:24年现在打工城市:郑州那应该是1992年的事吧。那时候,我跟北京那个娃儿正在谈恋爱。是咋认识的?不是当保姆那家。刚到北京,就在丰台区卢沟桥那一带,干了不到半年保姆,就不干了。干不了,你再勤快,人家还是很警惕,受不了那监视劲儿。出去买菜,刚好看到有饭馆招服务员,我就去了。我们那一片是一个军工厂,那个小伙子是军工厂的工作人员,比我大5岁,当时我18岁,他23岁。他爹妈都是那个厂里的职工。他到饭馆吃饭,看到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绿色视野》2010,(12):55-56
人常问我君家何处住,我常答道郎住在学堂。当了住校生,好像永远都不能毕业似的,人见怜我,家住学校未免太嘈杂。他哪知道住校之妙,儿事女事读书事,不用操心,这人生悠悠大事,无须费力气,人多爽;童声师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朗朗读书声不是嘈嘈市声,那可是相当悦耳的天籁之音,我不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