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器
2008年,生态县、市以及生态示范区榜单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创建工作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2008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市、省)建设,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年3月7日,命名了2个“国家生态市(区)”和69个“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命名了第一批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地区需要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正在创建中的地区则集全民之智,努力达到创建标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是今后环保工作主要任务。生态示范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措施。如何以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对全力推进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5.
江苏省如东县以创建生态县为抓手,完善机制,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转变方式,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攻坚瓶颈,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工程;严格监管,全面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布局,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2007年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以来,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环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安徽省休宁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格外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把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营造优美环境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和框架,指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就南平市创建生态示范区工作提出了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创建科技创新机制、以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等措施及设想,为各地创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7,(8):19-19
生态创建对于城市的生态建设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国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首批试点省,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杭州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杭州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下一步整体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上海闵行区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左右,并逐步改善"纳入40项民生指标之一,成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落实民生的一项约束性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黑龙江双鸭山市政府把2007年确定为生态环境建设年,决定全面推动《双鸭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北京密云县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创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论文以四川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力依据,对四川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1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3.
The heuristic value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conceptual device has met with considerable political and civic buy-in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It is seen as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visualizing ecological overshoot but debates about methodological soundness have undermined this potentia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erging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d footprinting approaches that use input-output analysis to test 'what if?' policy scenarios and hence turn EF into a proactive driver for sustainability-oriented policy development. It focuses on the London case and the specific arena of planning policy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013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4hm2,出现了5.619hm2的人均生态赤字,表明太原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减太原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我省自八十年代初始,已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在不同区域条件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八五”期间试点范围还将会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为生态农业建设规范化提供依据。本文拟写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原则、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解释和评价单项指标群体。通过指标评价方法,既可找出影响生态经济功能的限制因子,又可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及配套措施。将有效地促进县级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沙湾县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实践证明,建立县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区,给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很好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措施,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做好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绿洲农业资源,实现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