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的理论:生态效率,这一理论是通过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行为,在最优秀的经济目标和最优秀的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这一理论强调采用兼顾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策略,来提高经济与环境生态的效益或效率。本文在分析了生态效率的概念、内涵之后,在借鉴OECD的经验基础之上,对生态效率环境管理的实施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改革过程中,以少先队的大队活动,科技活动课、探究式教学等形式对全校师生实施环境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少先队以绿色教育为专题的大队活动 1.走进大自然绿色行动。 我校实施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行动,把回归自然作为重要的实践课堂。全市爱科学月期间,少先队组织“走进大自然绿色行动”主题大队活动。全校师生到京郊凤凰岭果园、北京林果所科普苑进行别开生面的绿色教育活动。在群山环抱,绿荫葱笼,鸟语花香之间,少先队员们兴致勃勃听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解农林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无污染的绿色栽培…  相似文献   

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3,13(2):47-49
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我国现在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 ,经济的快速增长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正视现实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在加快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环境资源人口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把它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甚至是首要的措施。中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环境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核心是如何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应该由合理的发展去解决。这也就要求我们从环境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只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更重要的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概念有效地落实到学校教育、企业合作和社区发展等项目中,教育要成为促进社会变革、自然保护的途径、方法和制度保障。为此,本刊特设立此栏目,旨在一起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让我们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5.
妇女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妇女的社会分工和生理结构的不同,使妇女与其所处环境的双向作用更为突出。妇女在社会上扮演生产者的同时又是家庭生活的管理者,据统计,世界上75%的消费权掌握在妇女手上。消费引导生产,而生产造成的污染对妇女的影响直接的是身体健康的损害,间接的是畸胎、死胎的出现。妇女的特殊角色和生理构成了妇女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甚至有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妇女的专利。因此,妇女环境意识如何必将对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就此,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制定的《行动纲领》强调指出:“妇…  相似文献   

6.
关于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若干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感知、认识和思维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则是人们对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提出的科学、理性的发展现。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两者都以环境及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为反映、认识和思维对象。反映、认识和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和相关性,决定了在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相关关系。认识和理解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关关系的性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搞好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会计理论由于缺乏环境意识,使人们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利用与破坏之间存在片面认识,一方面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环境的不断恶化。当今,人类提出了并在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引入环境会计制度,将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传统片面认识,并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将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不重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观念和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揭阳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预防和减少工业高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实现揭阳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揭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992年揭阳建市以来,在环境资源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一些潜在的因素仍威胁着揭阳市环境的安…  相似文献   

9.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要将经济手段同 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配套使用,提高 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中国向 可持续发展转变。进入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 飞速发展,随着政府职能向规划、引导和服务 的转变,行政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有所 "弱化",探索并完善环境经济手段,使其真正 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环境管理中齐头并进, 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0.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这一理论。阐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是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只有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思路:市场-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300-301,297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运用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克服市场失灵,建设可持续发展舶生态伦理,从物质基础、制度框架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粗放型的"先发展,后保护"发展模式,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水平低.文章从改变产业结构的根本问题出发,探讨了"边发展,边保护"的发展模式,提出了通过推进产业生态化,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邱秋 《中国环保产业》2002,(7):46-47,48
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必须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绿色市场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推动绿色包装,实现包装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观察》栏目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节目于10月17日播出。节目特邀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的特别顾问斯特朗先生、原国家环保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曲格平先生作为嘉宾。节目就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宣传部、学报编辑部联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现予以刊登,供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15.
戴科伟  王远  王腊春  窦贻俭 《四川环境》2003,22(2):57-59,76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文章同时还从环境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环境会计的发展与现状,说明了在西部开发中环境会计应用的必要性和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环境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区域环境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并对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区域环境规划的各个阶段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文英 《青海环境》2007,17(3):132-134,142
文章在分析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环境承载力的新内涵。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环境负荷必须处在环境承载力极限范围内,并提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环境问题与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正面临发展的文明转型.为此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转变认识自然的价值观,走出“人类中心论“,构建环境伦理体系.发挥环境伦理的作用和功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与善待自然,坚持公正补偿、节约、平等和慎行等原则.社会各群体都要负担起环境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It has long been suggested tha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mechanisms above and beyond informing design and consent decisions, and while theor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how this might occur, few have been subjected to rigorous empirical validation. This research advances the theoretical debate by building a rich empirical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practical outcomes, from which its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gauged. Three case study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es in Englan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ata generated from content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r categories of outcomes are delinea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learning outcomes; governance outcomes; attitudinal and valu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The data provide a robust critique of mainstream theory, with its focus on design and consent decisio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ontext-specific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actices in terms of developing theory and focusing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