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表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阐述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危害性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缓冲带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与土壤养分的流失,其建设与管理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缓冲带对径流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吸收上,对较大区域环境水质影响的研究不曾多见。为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更好效果,应对缓冲带的设计及各种缓冲带合理配置与布局作更深入的研究,并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大浦镇农村生活污染公众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毗邻太湖的宜兴市大浦镇为例,在环境现状调查和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网区农村生活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厕所的类型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径,得出了各类型厕所使用比例、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向河流的排放比例。指出农村生活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网区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污染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评价和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视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国际大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多年研究证实,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和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是发达国家政府农业和环保部门主要议程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用量不断增加,加上施用技术上的不合理,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水库、河流已普遍富营养化,并有加剧之势’“。水源中因农药等含量过高造成渔业损失和人类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随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工作已日益受到…  相似文献   

5.
国外最佳管理措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国外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工程措施有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区和水陆交错带;管理措施有测土施肥、变量施肥、免耕-少耕法和生物篱等,以及它们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式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在气候、土壤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拟了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于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7年,研究区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TN总体呈减少趋势,4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得到的年均非点源污染TN分别为1 841.60、824.86、1 790...  相似文献   

7.
非点源污染模型参数数字化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模型是非点源污染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数量繁多,集总模型不考虑时空变异性,适用流域面积小;分布式模型利用网格划分流域,可以模拟时空变异性,但参数繁多、率定困难、精度达不到要求、难以收集与管理.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合称3S)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参数的选择问题,减少模型中的不确定成分.因此,在未来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利用3S技术解决参数的选择问题,以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概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应用和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排放负荷计算及特征分析是开展相应污染控制工作的基础。基于SWMM模型开展昆明市北部排水片区2013年城市非点源污染逐日排放负荷模拟与特征分析,并选取6项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源头控制技术措施的径流和污染物削减潜力。结果表明:2013年研究区域排入盘龙江的非点源COD、TN和TP年排放负荷分别为2 818.39、119.24、75.21t,最大日排放负荷分别为135.41、5.69、3.86t;2013年非点源COD、TN和TP入盘龙江日平均排放值分别有171、170、215d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削减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浮选雨水口对COD年总负荷超标倍数和超标日平均超标倍数的削减程度最大,屋面雨水收集则对其余指标的削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作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构、原理和输入输出参数,以及该模型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运用RS和GIS帮助获得模型参数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对模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业土壤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氮素损失的途径、机制、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总结贵州农业土壤氮素含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农田氮素损失、优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遥感技术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河网、道路、圩区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在多种空间因素影响下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得到了该区各河段中的污染负荷量.从而为寻求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区河湖水系治理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地回顾北京市近20年河湖水系治理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根据对城区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总量的粗略估算,指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整治后的河湖水系水质恶化最主要的污染因素;结合发达国家对河湖水系治理的一些经验对北京市河湖水系的治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彻底治理河湖水系的污染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供其他城市在治理城市水系污染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4.
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进展及对北京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点源污染是目前影响北京市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国内外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污染负荷当量法、径流分割法、经验相关关系法等经验统计方法,并重点对SWMM模型、输出系数模型等模型估算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对北京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青浦地区实施的化肥和农药减量非点源控制技术进行环境经济评价,并就环境效益的货币化进行重点探讨.试图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入湖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国内外相关湖泊研究的方法,在开展流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业流失、水产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4类途径,结合各乡镇流域面积所占比例、污染源产生量、排放系数和流失系数等估算了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的入湖负荷.结果表明,农业种植业流失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军山潮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入湖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入湖氮总量的37.5%和34.7%,其次为水产养殖污染,占23.2%;畜禽养殖污染是入湖磷的主要来源,占50.8%,其次为农业种植业流失和水产养殖污染,分别占24.4%和20.0%;农村生活污染对入湖氮、磷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7.
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之研究热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佳管理措施(BMPs)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非点源污染治理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BMPs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成本—效益分析与优化配置等。BMPs也可依靠模型测算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目前评价BMPs环境效益的常用模型包括水土评估模型(SWAT模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型)等。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社区、城区甚至整个城市尺度下,非点源污染控制需要进行多种BMPs的优化组合。BMPs的优化配置可基于经验和模型计算进行。近年来,优化算法被引入到BMPs优化配置中,其中遗传算法(GA)的应用广泛,可通过目标函数的引导,进化出最优的BMPs规划方案。但是,中国BMPs成本—效益分析及优化配置中仍存在问题,如模型研究领域缺少与实际监测数据的结合、国内BMPs数据库建设发展缓慢等。  相似文献   

18.
浏阳河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0、2005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普查图和降雨数据,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评估区域长期水文响应,采用相似流域的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从1986~2005年期间,林地和草地有向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农业用地由13.75%增加到20%左右,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分别由原来的1.34%和0.10%变为2.56%和0.80%,期间非点源污染敏感区面积不断扩大,污染负荷不断增加,TN由1986年的675.56 t增加到2005年的1 001.02 t,TP从15.52 t增加到了23.41 t。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N、P污染负荷的构成比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松  陈英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4):226-227,252
对浙江省宁海县颜公河流域N、P污染物负荷的构成比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的严重性。采用美国农业部的AnnAGNPS模型模拟计算流域中农业面源污染的N、P负荷,并对模型模拟计算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招苏台河吉林段为辽河重污染支流,以发展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十分严重。采用输出系数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2003—2012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组成结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2年研究区农业非点源TN、TP负荷均呈先增后减趋势,TN负荷平均贡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种植业(52.62%)、畜禽养殖业(37.66%)、农村生活(9.72%);TP负荷平均贡献率依次为畜禽养殖业(51.58%)、种植业(30.36%)、农村生活(18.06%);(2)河流两岸1 000m缓冲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相对集中,2012年缓冲区内TN、TP负荷分别为流域总负荷的50.30%、54.68%;(3)种植业和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相对稳定,缓冲区内的畜禽养殖业是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