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记者:关于“入世”对中国的影响,很多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机遇更大,有人认为挑战更大。无论怎样,“入世”这件事情我们中国已经做成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并没有为“入世”做好充分准备。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恰当? 张汉林:不恰当。我经常说,中国“入世”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毕竟是少数,奖牌获得者也是少数。但是,奥运会的规则对于所有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人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奖励健康     
永夏 《安全与健康》2006,(10):56-56
最近,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候培森提出了一个观点:那些埋头苦干、最后病倒或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应当受到批评,而长期保持身体健康的人应该受到奖励.这一观点,无疑跟我们过去提倡的"越是拼命越革命"的固有理念唱了个反调,但却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10,(8):32-34
主持人:大家好。上一期我们从选人的角度讨论了选人之道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各位嘉宾和观察员畅抒己见,从理论、实务等不同角度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今天,我们将从用人之道这一角度继续谈论这一话题。我们还是先请张女士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史海拾贝     
《劳动保护》2009,(9):50-51
建国60周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这条道路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不论是人们的观念,还是体制和机制,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都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本期开始,我们从《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中,选取了建国初期10年中从事劳动保护工作的各类人员对当时工作的一些议论,这些我们似曾相识的观点,问题,议论,让我们看到建国初期我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的观念,也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劳动保护》杂志对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工作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以及政策、观点上难点,都是依靠《劳动保护》杂志解决的;开展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许多内容也是来源于《劳动保护》杂志。因此,我们把《劳动保护》杂志看成是自己知心益友。但是,去年和今年,我单位订阅的《劳动保护》杂志有的期就收不到,影响我们的阅读,心里很不是滋味。对这样的问题不知怎么处理,希望告知办法。 中原冶炼厂王铁成王铁成同志: 你那么喜欢我们的杂志,对我们是个宝贵的鼓励。全体编辑同志将再接再厉,更好地办好这个杂志,以期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队经常听到一些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议论:我们上班不出事就行了,领导何必管那么多,出了事算我倒霉。这种观点在职工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乍一听似乎挺有道理,但经不住推敲。这是安全工作在思想认识上的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冶金安全》1978年第二期刊登的《对(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一文的商榷》(简称《商榷》),对我在《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简称《概念与计算》)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该文的基本观点,即认为漏风率与供风长度成线性关系,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所谓漏风率是漏风量与供风量之比。如果供风量为Q_0,漏风以后的剩余风量为Q,则有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队经常听到一些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议论:我们上班不出事就行了,领导何必管那么多,出了事算我倒霉.这种观点在职工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乍一听似乎挺有道理,但经不住推敲.这是安全工作在思想认识上的大隐患.  相似文献   

9.
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制度,不是没有计划,不是没有战略和人才,而是不能坚定、彻底地执行。那么,怎样让执行更有力?执行力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体系,战略目标、制度体系、绩效考核、管理技能、企业文化等是这一个链条上的核心点,要执行力有效,必须解决这些关键点上的问题。本期,我们请到了安防行业内的上市企业及优秀的集团企业相关负责人,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观点与企业经验,为我们破解执行力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和基础性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在当前的历史时期,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将安全置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实现有安全保障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10,(9):35-38
主持人:各位嘉宾和观察员,前两期我们分别从“选、用、育、留”这四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选人和用人的角度,讨论了选人之道、用人之道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各位嘉宾和观察员畅抒己见,从理论、实务等不同角度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今天,我们将转变一个角度,选择从育人之道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继续我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从桥上往水里扔树枝,你知道所有树枝都将顺流而下,但你不可能知道哪根树枝漂流得最快,这种情况就和气候变化一样。我们知道全球变暖势不可挡,但我们不可能确切指明今后哪一年最热。"他的基本观点很清楚:由于每年有多达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10,(8):120-121
<正>一幅漫画道出了某些领导者的心态.有些领导把"保险"当成了"保护",以为有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不再重视生产安全。这是一种短浅的观点。我们不仅要重视生产设备的损失,更应有人文关怀.重视职工的生命安全"以人为本"。否则,这位领导的"乌纱帽"也难以"保险"了!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尽心尽责。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职工大多认同这一点。然而,一旦事故真正来临,总结经验教训时,一些职工总会感叹:事故来得太突然,让人想不到,叫人防不胜防。似乎事故都是“悄无声息”而来,我们无法预测事故在何时何地发生……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来到桦甸市林业局采访时,在走廊恰巧遇到出差刚刚归来的局长田春林。"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必须真抓严管,宁左勿右!"谈起安全生产,他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简称为QEOHS一体化管理体系),但整合的深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有些企业只是停留在共用要素的整合上,缺乏从整体的角度对体系进行一体化策划。下面,我们结合一家供电公司的情况介绍一下我们的策划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主编导读 南春旺部长非常重视公安科技工作,在这篇对记者的谈话中阐述了很多令人鼓舞的观点,我们应该在认真学习领会贾春旺部长讲话精神的同时,仔细思考一下如何抓住当的大好时机,以实际行动推动公安科技工作和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发生在河南省义马气化厂的"7·19"爆炸事故,是今年全国化工行业发生的第三起重特大事故。事故发生后,很多圈内人士提出,我们的风险管控工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本刊约请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中心主任叶坚新及德凯东南亚区过程安全咨询总监苏德亮分别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刘露奇 《环境与发展》2020,(1):120-120,122
目前国内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非常的严重,尤其是酸雨和粉尘危害相对较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加强锅炉脱硫以及除尘技术创新与改造,对燃煤烟尘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本文先对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电厂锅炉如何进行烟气脱硫与除尘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有天,编辑部同事一起聊天,资深编辑老王提出一个观点:安全标准的多维度。大家都似懂非懂,老王慢条斯理地讲解:"这不现在都讲3D、4D嘛,我们也可以探讨探讨安全标准的多维度。"这个多维度的概念给笔者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