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具有污染因子种类多、排放点广、排放量和排放规律难以确定的特点,导致无组织排放成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难点。为加强煤基活性炭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治理,本次研究以国内煤基活性炭的主产地宁夏平罗工业园为例,深入调查了园区内煤基活性炭生产企业现有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主要环节及治理现状,针对压型及晾条等生产环节存在的无组织排放严重的问题,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以及加强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要求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GB/T 30201-2013《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及GB/T 30202.1--5-2013《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试验验证情况等,本系列标准于2014年发布实施,它对规范我国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科研、生产、应用以及推动干法脱硫脱硝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煤质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如何选择活性炭的性能指标,煤质活性炭新旧国家标准的变化及煤质活性炭的再生等值得探讨问题。本文对煤质活性炭饮用水处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长焰煤粉并提取其中的胶体,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煤基胶体的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研究了煤基胶体在石英砂的多孔介质柱中的运移特征及p H值、阳离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煤基胶体的实测粒径与理论计算粒径基本吻合,煤基胶体表面具有丰富的褶皱和极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并呈片状,煤基胶体的化学组成以芳香烃为主,在试验范围内,煤基胶体的Zeta电位在-34.0~-21.2 e V,随p H值升高而下降。溶液p H=7时,煤基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最强,c/c0为0.664,增加p H值或降低p H值,运移能力下降。Ca离子对煤基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离子强度IS(Ca Cl2)由0.001 mmol/L增加到0.1 mmol/L时,胶体悬液c/c0从0.569降至0.129。  相似文献   

5.
攀钢烧结机头烟气脱硫技术方案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攀钢烧结机头烟气现状 ,并分析了该烟气中硫元素的主要来源 ;目前国内部分已运用于生产和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大烟气量低浓度 SO2 脱硫技术 ;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已运用于生产的利用活性炭吸附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并对攀钢进行烧结烟气脱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活性炭和以活性炭为载体的浸渍炭是个体防护装备及集体防护器材的重要装填防护材料.除军用民用领域应用外,活性炭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环保、医疗卫生、农业、能源、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我国活性炭生产和应用经过50余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活性炭生产的大国,年产量由1981年的1万吨发展到目前的25万吨,占世界产量约1/3[1].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二氧化硫处理的新技术活性炭加微波还原分解二氧化硫.探讨了在微波场中活性炭的升温行为,得到了一定质量的活性炭随温度的升高脱硫率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在470 ℃条件下,可以达到96%以上的脱硫效率.可以采用冷凝方法将单质硫回收.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含碳吸附型防护服的发展历程,具体阐述了活性炭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作为吸附材料的防护机理,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活性炭纤维在含碳吸附型防护服中研究和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攀钢烧结机头烟气脱硫技术方案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攀钢烧结机头烟气现状,并分析了该烟气中硫元素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部分已运用于生产和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大烟气量低浓度SO2脱硫技术;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已运用于生产的利用活性炭吸附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并对攀钢进行烧结烟气脱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应用于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工艺适应范围广、环保性能好、脱硫过程不耗水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简要介绍了我国SO2的污染现状及目前各种脱硫技术,采用干法脱硫工艺,着重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反应温度、烟气中O2体积分数、SO2体积分数和活性炭粒径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脱除SO2的效率;2)烟气中O2体积分数越高,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与烟气中O2体积分数成正比;3)烟气中SO2体积分数越低,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随SO2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4)活性炭粒径对活性炭的脱硫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