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规模最大、地质时代最老、最有希望找到大油气田的盆地。盆地内有4套生油岩系(即海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石炭系—下二叠统、陆相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海相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并可能有6套含油气组合。塔A和塔B地区是该盆地的主要勘探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江苏及邻区中生代含油气盆地按时序可依次划分为海相裂陷盆地(T_1-T_2~1)、前陆盆地(T_2~2-J_(1+2))、陆内走滑一拉张盆地(J_3-K_1)、陆内拗陷盆地(K_(2p+2c))和陆内断陷盆地(K_(21)—E)五类。这些盆地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演化、油气储集等方面均具不同特征,反映它们是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研究对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演化及盆地地质成因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沉积盆地(尤其是象准噶尔盆地这样的老盆地)的古地温与热历史,笔者应用镜煤反射率拟合计算古地温、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方法以研究恢复准噶尔盆地古地温,并且通过与大港油田歧口凹陷的对比研究,深入地讨论了地温与油气形成演化的关系。 依据镜煤反射率拟合计算沉积盆地古地温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油气矿床和某些金属矿床可能的成因和空间联系问题,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不仅在油气区找到了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而且进一步说明了油气田可能与某些活泼金属矿床存在成因联系。目前这项研究已发展到探讨含油气盆地中有关金属矿床产出的相对位置及普查标志阶段,涉及的矿床有汞、锑、铀、钼、金、铜、铅、锌等许多矿床。在某些国家还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石油地质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实践。但我国油气勘探屯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在石油地质理论方面主要有:①海相油气生成聚集;②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形成模式;③如何建立起我国的含油气系统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在研究方法和勘探技术方面如资源评价、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及三维地震等虽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规程,但这些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孟州市石庄位于济源盆地东南缘,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太行山小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中生代经历了长期陆相湖盆沉积阶段,岩石中有机物含量高.所以该区中生界地层一直作为煤系地层并进行了煤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中生界上三叠统谭庄组的灰黑色岩系取样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上三叠统谭庄组为一套含生油岩地层,是济源盆地东侧生油区.在具备一定的运移、储集及盖层等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资源.为今后在河南西北济源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 所谓深部地层,一般指深度超过4000m的地层。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我国油气勘探将向盆地深部发展.虽然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进行了深度超过4500m的油气钻探,并已发现为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露头(二马营组T(e2))发现一油气苗,通过对油苗的微观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油苗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在鄂尔多斯盆地迄今所发现的原油或凝析油差别较大,推测其油源岩为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一发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油气勘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海洋油气田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普查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视为五阶段工艺程序:区域阶段、预测-勘察阶段、普查-评价阶段,详细普查阶段和勘探阶段;可在不同普查探测水平上进行:宇宙—大气—水层—海底沉积物—沉积岩—生产层。在含油气盆地划分出三个地球化学带:上带(水层)、下带(海底沉积物和沉积岩)和生产层地球化学带(油气田、油气藏),它们是上述阶段的研究对象。所述方法与其他方法配合可提高水域油气普查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油气管道在开采沉陷区域内的受力状态和破坏形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与共生煤矿交叉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地下采煤过程中对油气管道不同部位的力学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埋地管道在地表不同破坏形态下的变形特征和力学规律。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了油气管道在开采沉陷区域内的失稳破坏类型,为制定油气管道保护措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为油气与煤炭交叉开采安全技术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宁芜和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铁矿产区,两盆地内含矿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文章对两个盆地内主要含矿岩体的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两盆地中成矿岩体的差异。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宁芜和庐枞盆地主要含矿岩体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这些岩体具有中硅、富钾和高镁的特点,均为中—基性火成岩。与宁芜盆地含矿岩体相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REE、∑LREE和∑HREE含量均较高,明显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地壳物质较多。两个盆地含矿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指示岩体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说明在岩浆侵入和演化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导致岩浆的粘稠度降低,更有利于庐枞盆地铁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CO2地质封存中,封存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根据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盖层中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总结了5种常见的盖层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运用Toughreact软件建立了一维储盖层模型,研究了不同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盖层的溶蚀与自封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不同,引起的CO2-水-岩石的地球化学反应不同,导致盖层渗透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盖层的封闭性;ISCK、ISK组合以自溶蚀作用为主,尤其是ISCK组合自溶蚀效应最严重,不利于CO2的地质封存;ISC、IKC、IC组合以自封闭作用为主,其中IC组合渗透率最大减小14%,对盖层的封闭性有积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南方5个盆地盖层的封闭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为我国盆地CO2地质封存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企图找出一些大油气田的控制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油气在大多数产区的特殊产出情况,同时又能解释油气在世界上少数几个沉积盆地普遍存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相的概念、有机相的划分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指出有机相分析是预测盆地油气资源及油气田分布规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 石油运移是连接石油生成、聚集直至破坏的纽带。石油运移研究是石油成因理论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影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可信度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石油运移是盆地演化中的历史事件,整个运移过程及演化过程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可能重演,因而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50多年来,虽然不断有所发现,但这方面一直没有重大突  相似文献   

16.
铀源条件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岩石中铀含量和铀析出能力是衡量铀源条件的关键指标。为评价伊犁盆地蚀源区的铀源条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系统采集了伊犁盆地蚀源区不同类型岩石样品和地表水样品,测定了岩石样和水样中铀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岩石中铀的含量和铀的析出能力。结果表明:伊犁盆地蚀源区与赛里木湖流域补给区的地层条件基本一致,赛里木湖水的铀异常显示伊犁盆地具有较丰富的铀源条件;伊犁盆地蚀源区内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系花岗岩的含铀性最好且铀的析出能力强,是研究区内最重要的铀源,火山碎屑岩中含铀量中等但铀的析出能力很强,也是区内重要的铀源,沉积岩中含铀量低,且铀的析出能力较弱,铀源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7.
江西信江盆地红层及其地貌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晚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红层的厚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盆地内出露制约着丹霞地貌的发育、景观类型及其组合以及在盆地内的分布.信江盆地边缘主要出露茅店组、河口组和莲荷组巨厚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以铁质胶结和少量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低,这些红层以发育高大的顶斜型峰林型、峰丛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盆地中部的河口组上部和塘边组地层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以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较低,常发育低矮的圆丘状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大型岩洞是其典型的景观类型.过渡地带主要为河口组上部、塘边组和莲荷组下部的砂岩、含砾砂岩,丹霞地貌只发育于断层或河流发育地区,以顶平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以钙泥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高的细碎屑岩中一般不发育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8.
<正> 对广大的哥伦比亚河高原油气的勘探,在确定广大的火山岩流(统称为哥伦比亚河群)下面的地层方面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些火山岩流是在17—6Ma 期间呈脉动式喷出的,并且填塞了原来的一个向西排水的地形盆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印支旋回本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坳褶盆地和海退序列的含矿建造;早中三叠世在局限台地-萨布哈环境下形成周冲村组富铁碳酸盐、铅锌、膏(盐)等合矿建造;中三餐世与三角洲前线亚相有关的沉积环境下形成黄马青组含铜砂岩建造。南象运动是一次变格运动,其界面直接控制象山组砂岩铀矿。晚自垩世与拉伸引张构造有关,形成断陷盆地中的巨厚膏盐矿产.作者认为盆地演化及卤水流体是本区多旋回成矿作用最本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深部流体迁移过程机理不清造成在水力压裂开发页岩气过程中,对于压裂液或深部地层卤水是否会从深部迁移至浅层而污染地下淡水资源这一问题仍存争议。深部压裂液向上迁移至浅层含水层,必须在自下而上的驱动力作用下经由渗透性能较好的通道才会在短时间内(10 a)发生。结合我国油气沉积盆地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从地下流体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页岩气沉积盆地地层渗透率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建立了压裂液向上迁移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地形驱动力和超高压驱动力是携带流体向上迁移的固有驱动力,具有持久性但极限水力梯度为1;而页岩储层上覆地层的渗透率一般小于1×10~(-16) m~2,此时压裂液向上迁移速率小于1 cm/a;水力压裂过程不会改变天然状态下页岩储层上覆地层的渗透率与向上的水力梯度,但新生裂隙若贯通压裂区和导水断层或压裂液进入废弃油气井时,其会对浅层含水层造成污染;利用所建立的压裂液向上迁移的概念模型,对我国典型油气沉积盆地压裂液向上迁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水力压裂前后压裂液很难向上迁移并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