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L,初始氨氮浓度1.0mg/L,pH=7.00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依次为548.30,287.36,191.27L/kg.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pH、盐度和温度的增大或升高,矿质颗粒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pH的影响较显著.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在1000mg/L以下范围增大,固相氨氮平衡吸附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
浙江某农场土壤和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农田土壤及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水相氨氮浓度为5~100 mg/L时,风干农田土壤、风干沟渠沉积物及新鲜沟渠沉积物3种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并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农田土壤与沟渠沉积物的氨氮背景含量分别为12 mg·kg-1和92 mg·kg-1,并且农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系数为8.21,而风干沟渠沉积物与新鲜沟渠沉积物吸附系数分别为5.42与6.84,因此,土壤的吸附能力要大于沟渠沉积物,后两者的吸附能力相近.对3种吸附剂吸附机制的讨论表明,吸附特性与界面性质相关,实验氨氮浓度范围内吸附作用主要为离子交换.相同实验条件下,当初始氨氮浓度较大时,随温度升高,3种吸附剂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对氨氮的吸附为弱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选取雅鲁藏布江中下游5个典型断面,进行表层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解吸热力学研究。氨氮的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缓慢吸附和平衡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或颗粒内部扩散模型可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沉积物对氨氮的解吸过程存在迟滞现象。氨氮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受初始浓度影响,较高氨氮浓度下(>5 mg/L)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R~2≥0.97)和Freundlich模型(R~2≥0.91),解吸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3);较低浓度下(≤5 mg/L)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模型(R~2≥0.90)。得到的吸附-解吸临界质量浓度远大于上覆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表明雅鲁藏布江沉积物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起到"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用于去除苇田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COD_(Cr)。通过材料中煤渣、沸石不同配比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其配比为2:1。进而以吸附实验探讨了该材料对水中氨氮和COD_(C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氨氮和COD_(Cr)的吸附过程可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在25℃条件下,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71 mg/g、0.680 mg/g,而吸附速率主要受到边界层扩散和内扩散的控制。该材料对实际水体的吸附效果显示,在不同COD_(Cr)浓度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对COD_(Cr)的去除效率随着COD_(Cr)初始浓度的增大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氨氮或磷胁迫对亚洲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消失的机理,以高等水生植物亚洲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高浓度氨氮或高浓度磷胁迫对亚洲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浓度氮、磷营养盐(1.50mg/L的NO_3~--N和0.10mg/L的PO_4~(3-)-P)处理相比,高浓度氨氮(3.50mg/L的NH+4-N)和高浓度磷(0.60mg/L的PO_4~(3-)-P)都对亚洲苦草造成了严重的氧化胁迫,导致亚洲苦草叶片中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过高浓度的氨氮或磷虽然可以激活亚洲苦草的抗氧化保护体系,但是不能避免亚洲苦草受到氧化损伤;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亚洲苦草恢复时,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双重控制是保证亚洲苦草成功恢复的非常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性泥炭和改性沸石对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实验的研究,得出改性泥炭和改性沸石单独处理微污染水时都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COD、氨氮、总磷,联合作用时对水体中的COD、总磷可以达到更高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微污染水在最适实验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得出的效果是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TCOD)、氨氮(NH4+-N)、总磷(TP)的浓度分别从77 mg/L、3.75 mg/L、0.40 mg/L降低到20.06 mg/L、0.041 mg/L、0.35 mg/L.两种吸附剂联合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比吸附剂单独作用污染物要高.  相似文献   

7.
X53 9603321氨氮在饱水粉砂土和亚砂土层中吸附过程及其模拟/祝万鹏…(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6,17(2)一9~n环信X一5 为在土地处理系统中选择合适保护土层厚度,防止NH才对地下水污染,通过动态土柱试验,研究了NH犷在土层中的吸附性能。用Cameron平衡一动态吸附模型模拟了NH才在土层中的迁移过程,求得‘r不同土层和不同浓度条件下模型的各参数值,并求解出不同时刻,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沿程NH才浓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粉砂土和亚砂土的纵向弥散系数分别为0.175和().oogsemZ/min;当水中…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吸附去除城市景观水体中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中、低钙粉煤灰的磷吸附特性。研究表明:吸附反应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0.49、23.15和6.54 mg/g。30min之内均可达到磷吸附平衡,灰水比对磷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三种粉煤灰对模拟景观水体中磷的去除下限分别为0.02、0.01、0.30mg/L,在此下限以上,随着原水磷浓度的增加,磷的去除率升高,最高可达99.99%;在此下限以下则出现粉煤灰中磷溶出的现象。对城市景观水体的磷吸附实验表明,粉煤灰对总磷(TP)为0.14mg/L、可溶性磷酸盐(DP)为0.02mg/L的轻度富营养化水体中DP没有去除效果。对TP为0.73mg/L、DP为0.40mg/L的重度富营养化水体,DP的去除率分别为77.39%、88.30%和1.98%。实验结果表明,钙含量较高、磷吸附容量大的粉煤灰在处理磷含量相对较高、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景观水体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ANAMMOX颗粒污泥吸附氨氮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析ANAMMOX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及机理,分别考察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和污泥浓度下的ANAMMOX颗粒污泥吸附氨氮特性,以及温度、pH、盐度和金属阳离子对氨氮吸附的影响;并采用了吸附等温式、动力学和热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解析.结果表明,ANAMMOX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在20min左右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随着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ANAMMOX颗粒污泥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低温有利于ANAMMOX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其最佳pH为7.0.盐度和金属阳离子显著影响ANAMMOX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在NaCl浓度为5g/L时,吸附作用已不明显.在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Fe3+对吸附作用抑制最强,Mg2+与Ca2+次之,而Cu2+相对最弱.ANAMMOX颗粒污泥吸附氨氮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是由表层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与悬浮物浓度关系模型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水体散射特性与水环境参数如悬浮颗粒及其浓度密切相关.利用Wetlabs公司研制的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系统,于2006-10~2006-11对太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在对水体散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太湖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光谱模型.此外,利用后向散射率计算水体折射系数,根据折射系数的变化范围,将水中颗粒物的主导因子分为3种类型:①浮游植物主导;②无机颗粒物主导;③两者共同主导.在对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总悬浮物浓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颗粒物主导因子的不同,分别建立了散射系数与无机悬浮物浓度的乘幂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沉水植物水蕴草[Elodeadensa(Planch.)Casp.]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水蕴草在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水体中的氮、磷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TN、NO3-N、NH4-N、TP浓度分别由初始的3~36、2.25~27、1.2~9、1.2~14.4 mg/L降至0.29~6.82、0.3~5.8、0~1.035、0.022~5.51 mg/L。在模拟的不同营养浓度条件下,水蕴草对5种水体中TN、NO3-N、NH4-N、TP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17%~28%、62%~88%、30%~70%、60%~100%。研究同时发现,水蕴草可以较好地净化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并能保持清洁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乙烯醇(PVA)包埋硝化效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制备固定化颗粒,针对不同初始氨氮浓度的模拟废水,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小试实验,探讨了包埋颗粒的传质效能与氮去除过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体积投加率为10%,实验水温为26~30℃,pH值为7.5~8.5,反应器DO浓度为4~5mg/L的条件下,各初始氨氮浓度(50~400mg/L)稳定期包埋颗粒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61.8~242.3mgN/(L-particles·h).包埋颗粒对氨氮的去除较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最大氨氧化速率(μmax)为271.40mgN/(L-particles·h),半饱和常数Ks为66.69mg/L,包埋颗粒内氨和氧的有效扩散系数(De)分别为0.467×10-9m2/s、0.279×10-9m2/s.SEM观察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与新鲜颗粒相比,稳定期颗粒内部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增加.包埋颗粒,活性污泥,包埋颗粒与活性污泥混合3种体系对比实验表明,各初始氨氮浓度条件下混合体系可显著强化生物硝化与脱氮过程,并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氧化-明胶蛋白接枝法对聚氨酯泡沫塑料(PF)进行表面改性,并用于吸附景观水体中的低浓度氨氮,同时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时间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低成本吸附剂,PF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平衡浓度为9 mg/L左右时,其吸附量是河砂(RS)的2.06倍。表面改性极大地提高了PF对氨氮的吸附能力,改性物(MPF)对氨氮的吸附能力是活性炭(GAC)的1.45倍,RS的4.56倍。MPF对氨氮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极小,吸附速率由表面扩散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吸附共同控制,且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以熵推动为主;同时,溶液pH值条件对氨氮吸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能力,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氨氮和磷酸盐共存时接触时间、粒径、pH值以及温度对膨胀蛭石去除氮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蛭石具有较好的同步脱铵除磷性能,在pH值为7,温度为25℃条件下,用1.00g粒径为80~100目膨胀蛭石对100mL氨氮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50mg/L和10mg/L的模拟污水处理4h后,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79.4%和93.0%,两者吸附过程均明显表现为"快速吸附,减速平衡"二阶段特征。中性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最好,酸性或碱性条件有利于磷酸盐去除,温度升高,氨氮去除率下降,磷酸盐去除率上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膨胀蛭石对氨氮与磷酸盐的等温吸附线均较好的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氨氮溶液在流动体系下的吸附特性,该文探讨了不同床高、初始浓度以及进样流速对功能化硅藻土固定床穿透性能的影响,使用Thomas、Yoon-Nelson、Adam-Bohart、BDST模型对较优条件(C_0=10 mg/g,H=3 cm,Q=3 m L/min)线性拟合分析和吸附过程讨论。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获得平衡吸附量1.17 mg/g和最大去除率95%,穿透时间与进样流速和浓度呈反比,而与床高成正比。固定床再生能力强(5.0%NaCl为洗脱液),吸附/解吸循环3次去除率几乎不变。Thomas、Yoon-Nelson、BDST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氨氮吸附过程(R>0.990 0),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小,各模型能相互补充,准确描述动态吸附规律和计算实验参数,间接证明吸附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可忽略内外扩散的影响,既与静态实验相互验证,又为该吸附剂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静态吸附实验,及连续运行条件下,改变进水Hg2+浓度的吸附实验,研究了好氧活性污泥对污水中Hg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静态吸附集中在前8小时;好氧活性污泥对Hg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35 mg/g;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不同Hg2+浓度对比组中的活性污泥对Hg2+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逐步提高进水Hg2+浓度,可以提高活性污泥对Hg2+的吸附能力:连续运行条件下,存在明显的生物吸附作用;在连续运行的过程中,5.73 mg/L的Hg2+对好氧活性污泥去除COD和氨氮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57.30 mg/L时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对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粉煤灰作为吸附材料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粉煤灰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容量随着水中NH4+-N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氨氮浓度存200mg/L和500mg/L下,粉煤灰对NH4+-N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rm方程和Elovich方程.对...  相似文献   

18.
通过颗粒强度测定、扫描电镜分析(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零电点测定(pHPZC)考察改性前后沸石表面特性的变化,考察pH值、沸石投加量、初始氨氮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机制进行描述.经过NaCl改性后的沸石的颗粒强度明显增大,表面更加粗糙,孔径增大,钠离子通过交换作用进入到沸石内部.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8g/L,温度为35℃时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qe)与氨氮初始浓度呈正相关性.Langmuir等温线比Freundlich等温线更适合描述实验数据,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3.210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表明NaCl改性沸石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采用常温循环吹脱-移动床吸附工艺处理湖南某钒厂V2O5生产过程排放的高盐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分析了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吹脱-吸附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Na+浓度为50g/L、NH3-N浓度为13 000mg/L)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且高纯度氯化铵的回收利用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填料去除氨氮优化配比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吸附试验的方法,选取沸石、无烟煤和粉煤灰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对选用材料进行了吸附试验并对不同填料配比的去除氨氮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pH值、有机质和无机离子对最优配比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沸石、无烟煤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2:1混合时,NH4+-N去除效果最好,达到95.8%;在pH值略偏酸性的条件下,最优配比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达到90%以上;有机质的种类和浓度也对最优配比去除氨氮有一定的影响,与空白相比,葡萄糖使得最优配比去除氨氮最大降低了57.4%,草酸浓度为0.2 mg/L时,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2.79%;、SO42-、NO3-对最优配比去除氨氮的影响区别不大,与空白液相比氨氮的去除率下降3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