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运红  李明远  李波  魏杰  吴光学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86-191, 208
根据1992~2013年间深圳湾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铅(Pb)、汞(Hg)和锌(Zn)含量、来源、相关性、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污染状况。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92~2013年间,深圳湾尤其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基本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重金属含量在2000~2009年间相对较高;Cd、Cr、Cu、Pb、Hg和Zn的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逐渐降低。重金属Cu、Pb、Zn和As的富集因子指数较高,说明这4种重金属主要来自人类活动。Cd、Cr、Cu、Pb和Zn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相似污染途径和迁移过程。深圳湾底泥中重金属Pb、Zn和Cu属于轻微污染程度,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程度。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中Hg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As和Cd次之。  相似文献   

2.
千河下游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煜  王国兰  金梓函  张军  耿雅妮 《环境科学》2021,42(11):5333-5345
为了研究千河下游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采集千河下游表层沉积物19份及水样20份,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Cu、Mn、Ni、Pb和Zn)含量,分析了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和健康风险,对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进行探析,以DEM、气温和降水等11种因子为自变量,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异探究.结果表明,千河下游8种水体重金属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体标准,其中Pb元素变异系数为3.11,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岭冶炼公司和凤翔火车站周围.水体成人致癌物Rc均值为7.72E-06,呈较轻风险程度,儿童致癌物Rc均值为1.17E-04,呈强风险程度,成人与儿童非致癌物风险均为可承受风险程度,儿童R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凤翔火车站周边,呈较强风险程度;千河下游沉积物重金属除As和Mn外,其余6种元素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元素含量均值为1.12 mg ·kg-1,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2倍,Cd、Zn和Pb污染较严重,主要分布在长青村、南湾村地区、牛家滩村、高庄和东岭冶炼公司周围;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PLIzone为1.71,属于轻度污染;DEM、温度和降水是沉积物重金属PLI空间格局的主要自然影响因素,其交互作用均为非线性增强,对沉积物重金属空间污染扩散起到一定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株洲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Pb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集湖南株洲城郊农田区表层土壤(A层),并分析其Cd、Hg、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示踪这些金属元素的来源,选择农田区典型土壤样品及湘江沉积物、污染源区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农田区A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d、Hg、Pb、Zn含量最高,分别为21.71、24.52、261.49、577.94 mg·kg-1,且Cd、Pb、Zn元素之间显著相关,而研究区附近湘江水体和沉积物中这些元素含量没有增高,说明这些重金属不是来自湘江,而是可能主要来自冶炼厂;铅同位素显示,冶炼厂附近A层土壤206Pb/207Pb值(1.150~1.164)低于周边区域A层土壤(1.164~1.169),208Pb/206Pb值(2.108~2.122)高于周边地区(2.106~2.119),说明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从污染区分布空间位置和铅同位素源解析的结果看,农田区土壤中Cd、Hg、Pb、Zn等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是冶炼厂的冶炼烟气粉尘及与农耕活动有关的其他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4.
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垂向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南京玄武湖3个不同湖区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d、Cr、Cu、Mn、Ni、Pb、Zn)的浓度,对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沉积物(0~20 cm)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顺序为北湖>东南湖>西南湖,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Mn>Zn>Pb>Ni>Cr>Cu>Cd,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重金属浓度呈减小趋势;重金属Cd、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在1.1~1.7、33~38和150~400mg/kg的范围内波动,均大于南京土壤环境中的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北湖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产生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为Cd和Zn,污染分级分别是中度和轻度偏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城市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概况及其垂直分布规律,文章选取南京市前湖和月牙湖2个小型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沉积物中Cd、Cr、Cu、Mn、Ni、Pb和Zn 7种重金属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测定,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月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前湖严重,整体上,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Zn>Ni>Pb>Cu>Cr>Cd。沉积物中重金属垂向分布规律表明,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在表层0~10 cm无明显差别,而10~20 cm波动较大。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中Cd累积最严重,其污染程度处于中度到偏重污染水平之间。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Zn、Pb和Mn也发生明显累积,而污染较为严重的月牙湖7种元素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深圳湾表层沉积物中的Zn、Cr、Cd、Ni、Pb、Cu等6种元素的重金属分析可知,所测样品指标的平均值已全部超过广东海岸带沉积物背景值.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6种重金属的评价结果为Cd>Zn>Pb>Cu>Cr>Ni,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以偏中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部分区域出现偏重污染.参照<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Zn的平均值超过背景值的6倍,已属于超Ⅱ类沉积物.Cr为超Ι类,Cd为近Ⅲ类,其均值已超过背景值的9倍;Pb属于Ι类沉积物.Cu的均值显示其已属于超Ⅱ类沉积物.结合粒度分析,其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有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与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其在粒径较大的深圳湾河口区污染程度最小.而在时间尺度上,在近20多年中与背景值相比,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增加则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及沉积物中N、C、H、S元素的含量和pH值,分别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地质积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分析评价沉积物的生态危害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pH平均值为7.51。重金属Cu的浓度范围为12.78~156.13 mg/kg,Cr的浓度范围为2.41~154.09 mg/kg,Pb的浓度范围2.38~27.54 mg/kg。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uCrPb。Cu、Cr、Pb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的N、C、H、S元素的范围分别为0.17%~2.42%,2.09%~36.58%,0.77%~4.54%,0.13%~0.96%。Cr、Cu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尚未受到重金属Cu、Cr、Pb的污染。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表明泸沽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尚处于基线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梯级拦河堰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的方式将大量重金属元素滞留到河底沉积物中,滞留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长期影响地表水质和水生态.在2020年5月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布设有梯级拦河堰的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梁滩河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各河段内沉积物累积量和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梁滩河干流沉积物ω(As)、ω(Cd)、ω(Cu)、ω(Hg)、ω(Ni)和ω(Pb)均值分别为(4.66±4.78)、(0.361±0.256)、(32.30±14.38)、(0.069±0.039)、(33.47±15.37)和(26.34±11.52) mg·kg-1,由于污染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梯级拦河堰对河流连通性的破坏,各点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着较大的空间变异系数.改进的地累积指数(Im)显示,Cd是沉积物中污染水平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有12.50%的监测点位处于偏中度或中度污染水平,污染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集中的上下游区域.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RI)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显示,除污染水平较高、毒性强的Cd和Hg外,流域内背景值含量较高的Ni也对地表水生态风险形成威胁.在梯级拦河堰的影响下,干流沉积物中滞留As、Cd、Cu、Hg、Ni和Pb总量分别为446.10、47.28、4997.80、10.81、5135.68和4048.16 kg,其中Cd、Ni和Pb会长期威胁地表水生态安全.由于较高的重金属滞留总量和更易形成厌氧环境,各级拦河堰上游附近河段也是重金属内源释放所需关注的重点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来源:Cd、Cu和Pb主要源于居民/工业点源污染;Hg主要源于农业面源污染;As和Ni主要源于自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近海潮间带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点重金属总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30%,个体重金属浓度除间隙水中差别较大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0%.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均值为41.2μg·L-1,原水、沉积物间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2.7μg·L-1、112.7μg·L-1、345.0mg·kg-1和262.3 mg·kg-1.潮间带各介质中重金属构成有显著差别,典型重金属元素Zn、Cu、Pb和Cr在原水和过滤水中约占40%~50%,而在悬浮物、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约占到50%~80%.潮间带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与滨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分布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其污染来源为陆源污染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相关性较弱,但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贵州威宁草海重金属污染现状,对该区域内2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Pb、Cd、Cu、Zn、Fe、Mn)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d、Zn和Pb的含量分别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32.44、614.45和185.30倍,主要来源为采矿及矿物加工.此外,县城污水排放对Cu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d、Zn和Pb主要以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存在,形态分布受Fe元素影响较大;Mn则以弱酸可提取态为主,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值(1.2×101 a-1)超过限值(1.0×100 a-1),对成人(7.91×10-5 a-1)和儿童(1.11×10-3 a-1)造成的致癌风险超过了可接受水平,其中,Cd是主要的致癌风险元素.综合来看,草海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of Pb,Zn,Cu,and Cd along a soil-plant-insect-chicken food chain at contaminated sites.The study site nearing the Pb/Zn mine had been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severely.Cadmium and Pb concentrations steadily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trophic level (p<0.01),but concentrations of Zn and Cu slightly increased from plant to insect larva (p>0.05).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the highest in chicken muscle,with lower values in liver and blood.Bioaccumulation of Pb was observed in the chicken livers.The eliminations of Pb,Zn,Cu,and Cd via insect and chicken feces avoid 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insect and chicken bod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pecific animal organ of tissues could not be neglected,although transfer of metals to chicken from plant and insect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12.
广西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及生物体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1998年广西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的资料,分析了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海洋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海水中的Pb和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和As及生物体中的Cd含量部分超标。  相似文献   

13.
铜陵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宏萌  袁旭音  赵静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53-1859
测定铜陵矿区的新桥至顺安河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的全量和形态,并结合环境条件分析它们的迁移变化特征,以阐明不同重金属对河流沉积物环境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重金属除Cr外,Cu、Zn、Pb、Cd的均值皆远超长江下游沉积物背景值,其中以Cu和Cd最显著.重金属横向迁移结果显示,矿山重金属会随着沉积物的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新桥河沉积物的迁移变化显著高于顺安河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r皆以残渣态为优势,Cd则以酸提取态为主;迁移过程中Cu、Zn、Cr残渣态逐步增加,毒性减弱;Pb、Cd的活性态比例增大,仍有较高的释放风险.重金属的纵向迁移结果表明,离矿山的位置远近对沉积柱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起决定作用;新桥河沉积物金属总量高、活性组分多且垂向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说明尾矿堆积速度较快且释放风险较高;顺安河金属总量较低但垂向变化幅度较大,且多种元素的变化趋势不同,说明矿区下游河流沉积物既受尾矿的影响,也受河流流域物质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重金属Hg、As、Pb在烤烟中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烤烟对Hg、As、Pb的耐受力较强;Hg抑制K326根系的生长,Pb、As对K326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和烟株累积总量多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处理下,3种重金属的含量在根系中最高;在相同的处理下,重金属在烟叶各部位的含量按大小顺序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分配在根系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不断降低;按重金属元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排序为Hg>As>Pb。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重金属在烤烟中的累积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重金属Hg、As、Pb在烤烟中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烤烟对Hg、As、Pb的耐受力较强;Hg抑制K326根系的生长,Pb、As对K326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和烟株累积总量多呈增加趋势。在不同的处理下,3种重金属的含量在根系中最高;在相同的处理下,重金属在烟叶各部位的含量按大小顺序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分配在根系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不断降低;按重金属元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排序为Hg〉As〉Pb。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路侧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青藏高原G214、S308和G109国(省)道的部分路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这3个路段不同位置处距路侧不同距离的100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各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Cd、Pb的含量.同时,用非线性回归法拟合了Cu、Zn、Cd、Pb元素含量随距路侧距离变化的曲线,并用CHAID决策树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路侧土壤Cu、Zn、Cd、Pb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3个研究路段路侧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已产生一定的富集;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随距路侧距离的增加均呈指数型下降趋势;影响研究路段重金属含量的主导因素因不同的元素各异,影响Cu、Zn、Pb、Cd含量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海拔、土壤类型、车流量和路侧距离.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干旱区某矿冶场对周围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生态脆弱区,近年来西部工矿业发展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空间布点采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GIS技术以及地积累指数评估等手段,对新疆某矿冶场区周围土壤的9种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Cu和As元素为研究区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Cr、Zn、Ni和Cd累积程度较轻、受人为干扰小;Co和Pb元素在少数样点存在人为干扰累积的现象,但程度也较轻;土壤中Mn没有明显累积和人为干扰.因子分析结果发现9种重金属主要存在2种来源,As、Cu、Ni、Cr、Zn、Cd和Co主要来源于第1种源;元素Mn和Pb主要来源于第2种源.从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可知,As、Cu、Ni、Cr、Zn、Pb、Cd和Co的最高含量样点都分布在尾砂库附近区域,因此对尾砂库进行封闭处理是减少重金属污染物向周围环境扩散的重要措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基于大气污染分析的PCA/APCS受体模型不适用于本案例中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18.
贵州铅锌矿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宏  张利  郭飞  杨峥  王惠艳  彭敏  张富贵 《环境科学》2023,44(5):2856-2867
土壤中积累高含量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以贵州省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和作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制图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与来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量化了居民暴露于铅锌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平均值分别为:58、7.9、175、64、0.461、65、1 539和2 513 mg·kg-1,均显著高于贵州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As、Cd、Cu、Hg、Pb和Z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其受到了强烈的铅锌矿冶炼等人为扰动.RI评价显示,土壤重金属存在极强、较强等级为主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Cd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22%和10%的玉米籽实样品中Pb和As分别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重金属污染阈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暴露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健康风险.土壤pH值是影响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作物系统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