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卓岚 《环境》2009,(11):94-95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世界各地的人们、环保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生病”的地球做一些实事。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0月24目当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在各自的城市同时开展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为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度缔约国大会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6月5日,丹麦将举行四年一次的国会大选,这次大选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环境和气候变化。这个日期不同寻常,6月5日是丹麦的宪法日,即丹麦人的国庆节,也是法定假日。1849年6月5日,丹麦颁布了基本法,即宪法,从此,丹麦结束了君主专制,改为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2019年5月6日,联合国在巴黎发布的《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3.
正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生于1960年9月15日,丹麦政治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在丹麦被政界誉为"最绿色的女部长"。康妮·赫泽高是丹麦保守人民党的成员,1984年1月至1990年10月担任丹麦议会成员,2005年被选为丹麦议会选举成员,曾在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担任记者。2007年11月,康妮·赫泽高接任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2009年,她代表丹麦在哥本哈根主办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2010年  相似文献   

4.
邹晶 《世界环境》2009,(4):42-43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判会议,但似乎都并未带来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即将到期,特别是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的“添乱”,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为人们期待的“最后稻草”。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首脑齐聚哥本哈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家元首集会.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为期两周的会议被迫拖期一天,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相似文献   

6.
经过13天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终于在丹麦时间2009年12月19日下午闭幕,初步达成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国际社会对该协议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作为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对于各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已经或正在而且将来会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即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这次会议在气候变化领域和全球政治进程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其被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下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日内瓦宣言的决定,联合国于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和16日至18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柏林授权特设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对气候变化公约的议定书具体案文开始实质性谈判。136个国家和103个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团出席会议。会前,美国代表团散发了美国立场文件,提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所有国家都必须采取行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小组(IPCC)在完成它的中间报告后不久,就将着手组织签署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正式谈判。该报告将在1990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气候大会上予以宣读,此后,联合国及其成员国政府将受到尽快拿出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正式文本的压力,以供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署。1990年5月25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对 IPCC 科学工作小组完成的温室变暖预测作出了反应,在一次讲话中称,如果其它国家承担它们各自的责任,英国将减少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确立以围绕自主减排为中心,各国主动参与减缓、适应及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模式,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范围内。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际科学界及政府机构对气候变化脆 弱性研究及适应对策评估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这可以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三次报告书所提出的前沿研究方向中反映出来。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性发展高峰会议上以及在印度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成员国家第八次会议所产生的重要文件中,各国政府以及其它有关国际机构都明确提出要求把适应对策评估研究作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联合国GEF提供新的经费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诉讼是美国近年来环境法上日益受人关注的一种诉讼形式.气候变化诉讼特点如下:气候变化诉讼参加人往往较多,潜在的被告主要包括政府和企业,潜在的原告主要包括私人产权所有者和州、地方政府;气候变化诉讼提起依据复杂多样,包括成文法、普通法和国际法律规范等.气候变化诉讼是美国民众及地方政府应对联邦政府消极不作为的气候变化策略的一种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孙钰 《环境保护》2006,(1):67-6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于2005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这是1997年京都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会议,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出席了2014年12月在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外,还有770多个国际组织派遣代表参会,会议规模很大。在艰难的谈判中,各国都清晰认识到,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挑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利马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6.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期发布了《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该系列报告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十年对全球排放差距进行针对性评估。"排放差距"概念的提出对十年来气候变化多边谈判,特别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周期性审评进程、《巴黎协定》下的全球盘点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报告是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并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份实质性文件,具有历史性意义,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里程。为探讨《巴黎协定》通过的进程、意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与路径,本刊记者对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华沙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第五天,一场以“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在行动”的主题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本次边会是中国政府代表团连续第二次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该主题边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挪威、乌干达、印度、波兰、巴西等国的参会者共4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1月13日~24日,来自160个国家的政府部长和外交家云集荷兰海牙,决定加速温室气体削减的国际行动。 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下,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框架战略。这一框架战略可增进金融和技术的合作,使所有国家接受对气候友好的政策和技术。战略框架还设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燃料发展前景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丹 《世界环境》2009,(4):27-28
2009年6月29日,丹麦外交部宣布在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各国政要将乘坐环保燃料交通工具穿梭于哥本哈根市内,其中一半车辆将使用基于秸杆的第二代生物乙醇驱动。据介绍,这次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丹麦准备了122辆基于生物能源、清洁柴油、混合动力和氢动力的环保车辆,其中60辆基于生物能源。生物燃料合作伙伴计划将负责为会议期间各国外长乘用的大部分车辆提供第二代生物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