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人口数量与人体健康在90年代,地球上不得不把原来供2人的有限资源用来供应3口人——相当于每年增加9700万人口。在人类历史上这10年人口增长最快。从1970~1990年间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40%多——相当于16亿人。在下两个10年中增长速度会更快,将达17亿,从而使地球总人数增达70亿。但从那以后,地球人口年增长率将会下降,到2110年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05亿左右。其实这些巨大增长掩盖了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的事实。现在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仅为0.5%,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来之于耕地,耕地是人类的生命线。让我们看一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所面临的耕地资源危机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全世界耕地有多少?我们生活的地球,陆地面积占29%,海洋占71%。陆地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其中草地和耕地占1/4,沙漠占1/3,其余为冰川、冻土及沼泽。──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据计算,地球上的耕地能养活80亿人。而人口急剧增长,使世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在1650年世界只有5亿人口,1850年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亿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58亿…  相似文献   

3.
一人与自然关系在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表环境,经历天文时期、地文时期和生文时期后进入到了人文时期,出现了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类环境问题,是地球演化到人文时期的一种地球行星的新现象,也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人文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原始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社会是从采集植物和狩猎开始的。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顺从于自然环境,人类遵循着生态学规律,融入天然食物链,人口数量与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总量存在着严格的制约关系,人类对…  相似文献   

4.
麦克尼尔是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该书获2001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这部力作的核心思想是:20世纪,人类活动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尺度改变了地球的面貌。虽然这一观念并非麦氏首创,但麦克尼尔在书中最开始就利用历史的宏观叙事和数据曲线介绍了1500年来人类经济的增长,以及从公元前1万年来人口的增长和能源使用的历史,生动说明了20世纪的一个特殊事实,即人类开始主导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5.
不要浪费     
正《自然》2018年7月31日地球的资源可能还没有耗尽,但是地球处理废物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地球被认为是一个有限的系统,但它所供养的人口正在增加。联合国估计世界每年将增加大约8300万人口,到2050年地球人口将接近100亿。在发达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吨资源(如矿物、化石燃料和生物量),有的可以达到40吨,是印度人均资源消耗的10倍。实际上,GDP每增长1%,为满足国家需求而开采的金属矿石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6.
柯金良 《环境工程》1990,8(2):60-60,63
<正> 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和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1988~1989年世界资源报告,根据全球资源状况的继续恶化阐述了当今人类面临的6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现综述如下。 1 人口暴增和人体健康恶化从1950年到1987年间,全球人口翻一番到50亿,1989年全球人口达到51.62亿,1998年有可能增至60亿。据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2亿。90%的人口增长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它们所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概述语。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基本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重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已使大量生物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利用价值之前就已经消失,这是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莫大损失。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不顾后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在过去的4亿年当中,平均每27年才有一个高等植物物种消亡,而联合  相似文献   

8.
地球环境产业开发的国际趋势爆炸性人口增长和产业活动的迅速扩大、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引起了地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并且,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世界各国团结一致,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地球环境问题。 1989年11月,在荷兰召开的各国环境部长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课题是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性变暖问题。此次会议强调,各国政府都应重视制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章制度。会议还认为,应尽早采取措施,使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趋于稳定,并规定降低排放量的标准和期限。地球环境产业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地球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展和人工物质排放量的增加,地球的自然循环负担加重而产生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使人类活动的扩大与自然界大循环相一致和相谐调,否则,人类活动的范围很有可能因控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曾经如此赞美人类。自远古起源以来,逐步演进发展,不断创造着历史,改变着世界。从钻木取火到建屋筑宅,从潜艇入海到卫星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而随着开发探索的空间日趋扩大,人类逐渐意识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是自己唯一的家园。地球不仅衍生了人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自身进步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攫取与不合理的利用,却使地球遍体鳞伤,也为自身未来人类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农业的问题,不仅是在我国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是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和食物的组成的改变,人们不得不寻求农业生产永续高产的道路.因为我们食物还得靠绿色工厂给我们生产.而工厂化生产食物那还只是我们的理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当世界人口从10亿增加到20亿时经过了100年的时间,从20亿增加到1960年的30亿,经过35年的时间,当30亿增加到40亿只经过14年时间,从40亿增加到今年50亿只经过了13年时间,人口的猛增自然对农业生产带来压力,加上人类食物组成的改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们食肉量每年在增加,肉类的增加需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绿十字会(Green Cross International)于1993年4月在日本京都宣告成立,该组织的口号是 "保护人类的自然环境,保证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未来,通过一切有益活动促进价值的变换,用它来建立适当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相呼应,其功能是为挽救因为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而处于危险状态的地球,对因环境影响而受到破坏的现场给予救援,对人类进行日常的环境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宜居地球、碳中和与全球可持续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世标志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伴随碳排放快速增加和下垫面改变,对地球表层影响加剧,地球宜居性遭受破坏。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建设宜居地球的关键举措。基于多源数据对全球大规模城市化的地理格局与演化过程进行多维度刻画,对碳排放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初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增长呈分化趋势,城市规模结构整体增长,规模增长的空间热点集中在东南亚以及非洲中东部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2)全球城镇用地显著增长,自1992年的36.4 km2增长至2018年的79.3万 km2,增长率达126.0%。同期,亚洲增长占比45.4%,是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地区。(3)伴随快速城市化全球能源碳排放迅速增长,2018年碳排放量达到376.7亿t CO2,自1970年增长219.1亿t CO2,其中,结构上电力部门增长占比45.8%、地区上亚洲增长占比84.3%。城市化率、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关联呈分异特征,高城市化率、高收入国家间分异显著。呼吁建立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探究“碳中和—宜居地球—可持续城市化”的关联关系,认识可持续城市化对于碳中和目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喘息之年     
正当人类暂停下来,地球得以再次呼吸。你听过旧金山金门大桥下传来的啾啾鸟鸣吗?你见过十几头座头鲸"抛下"幼崽用崭新的方式"携手合作"捕鱼吗?你想象过,非洲斑嘴环企鹅行走在水泥铺就的宽阔马路穿越空无一人的街道吗?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当人类的行动被新冠肺炎疫情束缚,活动足迹从地球的城市、乡村、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关注,一个是人口增加,另一个是经济开发.帕克斯基在2001年的时候说,人类在改变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18.
<正>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时下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以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和化石能源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甚至"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生命史上第一个具有地球物理学力量的物种"(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欧洲人口专家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0万年里,共有800亿人出生,这些人总共存活了2.16万亿年。20世纪的一百年虽然只占人类历史的四万分之一,但期间出生的人总存活年数却占了人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人口在2016年已达73亿,预计到2030年人口还将达到90亿,粮食生产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问题。而农业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用户和土地用户,带来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然而,一方面人类面临着食物供给的挑战,而另一方面,根据粮农组织报告,全球生产的食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即每年大约为13亿吨被损失或浪费掉。食物的损失和浪费发生在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端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发达国家每年大约为6.7  相似文献   

20.
人口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个人类生态学基本问题。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对于人口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与1970年相比,中国妇女总生育率由5.81个孩下降到2.31个;出生率由3.34%下降到2.106%;按1970年实际增长率推算到1987年,等于少生2亿人口,为社会节约2万亿元抚养金;同时在减轻资源消耗和人口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