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环境》2009,(6):76-79
概况 巴斯夫(BadischeAnilin-&Soda—Fabrik,简写为BASF)由弗里德里希·恩格霍恩(FriedrichEngelhorn)于1865年成立,主要从事化纤纺织染料和煤焦油生产。在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巴斯夫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  相似文献   

2.
正罗伯特·凯斯(1929年1月31日-2018年4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欧洲学术界院士,美国缅因州特伦顿地理学家、独立学者,布朗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解决人类使用地球资源与地球转化的问题。生涯:凯斯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作为一名学者,他从未完成过本科学位。1946年至1948年,他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学习经济  相似文献   

3.
乔治·夏勒     
邹晶 《世界环境》2006,(6):91-91
乔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现任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副主席。1933年5月26日生于德国柏林,十几岁时随家移居美国。1955年获阿拉斯加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夏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足迹遍及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的教育,需要慢慢来!这不是新观念,却有利于孩子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让孩子之间毫无意义地较劲,过早和过度地开发小孩的大脑,可能会输掉孩子的一生。德国人的教育方式可供借鉴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或可供家长和老师们借鉴。"我的孩子7岁,这有他的高智商证书,可否请老师额外教他广些东西?"一名移居德国的华人妈妈,恳请老师帮助孩子加陕学习进度。老师像看到外星人一样,一脸难以置信的  相似文献   

5.
<正>詹姆斯·弗兰克(德国,1882-1964年),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与赫兹共同获得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弗兰克,1882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商家庭,就读于威廉中学。1901年毕业后在海德堡大学学了1年化学,后来又在柏林大学学物理。在瓦尔堡的指导下,弗兰克1902年进入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1906年获博士学位。在法兰克福大学担任助教不久,又返回柏林大学任鲁本斯的助教。任教期间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物理学"大学授课资格",随后他在柏林大学讲课直到1918年。从1913年开始,弗兰克和赫兹合作对电子与气体原子和分子间的碰撞进行了非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林业发展得益于近自然林经营。其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完备的顶层设计、配套的法律体系和规划措施、严格的管理办法、专业的经营方案、对林业人才的培训和对森林教育的重视。我国的森林经营是林业建设的短板,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现象。我国曾尝试积极借鉴德国经验,就近自然林经营展开了试点实践,但在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其进程有所停滞。建议继续推进近自然林经营的理念和实践,将其作为林草部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探索多样化的森林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保障性政策措施;强化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的编制,建立多功能森林经营体系;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发展,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人才培养,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3S”等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红外线遥感技术在防控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德国和加拿大等林业发达国家的森林监测状况,以及国内的一些森林监测与评价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Peck先生现任美国地调局局长。他于1960年在加州科技大学和哈佛大学就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从那时起他在美国地调局拥有相当的地位。在1977年他被任命为地调局总工和地质学会的理事长。1982年被任命为地调局局长。 Dallas Peck先生曾撰写了50多篇科技报告,并受到很多荣誉。在1970年和1979年就受到过内政却颁发的“显著贡献奖”(Me-  相似文献   

9.
德国北部博览会之都汉诺威的世界博览会展馆内,除了有大量和电子科技有关的展览会入驻以外,每两年举办一届的L1GNA(世界林业和木材加工技术)博览会也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展览会。2009年的LIGNA虽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参观人数从2007年的顶峰10万人下降到83万人,但是,博览会提出的口号“在危机中求生存,从木材中得到更多,利用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却充分展示了世界林业和木材加工业的新趋势——应对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环境保护局、德国按工业行业分类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日本不分工业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文在介绍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电子工业,介绍美国、世行集团、德国、日本的相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并对照我国情况进行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珍  陈亢利 《陕西环境》2001,8(3):38-40
0 前言受德国政府的资助,笔者从1999年5月至2000年的4月在德国进修城市环保,期间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并参观了数十个给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和电厂尾气脱硫装置,对德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比较系统的和全面的认识,现将德国的城市环境保护的内容和特点介绍给大家。1 德国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1.1 德国的水源保护德国的水源保护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水源保护地的保护。1.1.1 地下水的保护。地下水的保护包括已污染的地下水的处理、地下水的补充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的处理。对于已被污染的一定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2.
子英 《环境》2009,(3):46-49
您知道有人曾为了抗议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做出把自己绑在烟囱上的夸张行为吗?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给这位勇于为环保抗争的人士颁发了一个“环境英雄”(Heroes of the Environment)奖项,以表扬他对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而他,就是德国的环境意见领袖——迈克尔·布劳加特(Michael Braungart)。他一直坚持的资源循环使用理念,被称作“从摇篮到摇篮”。  相似文献   

13.
陈斌林 《环境》1996,(5):25-25
环评制度起源于美国,真正在德国被采用的时间并不长。在德国一直强调的是建设项目的“环境相容性”。许多德国同行认为“环境相容性”对环保要求已超过环评制度。所以,直到1990年2月12日,环评制度在德国才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德国的环评制度只着重于建设项目本身,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一个环节,而实际执行时,往往超出  相似文献   

14.
<正> 美籍中国科学家毛河光博士于1941年6月18日出生于上海,当他七岁时随其家庭去台湾。1959年进入台湾大学地质系并于1963年取得学士学位。1964年他到美国罗泽斯特大学研究院成为W·巴西特和T·高桥的研究生。当时他的两位导师正计划把刚刚由美国国家标准局V·瓦尔根布尔格(V.Valkenburg)等人发明的金刚石窗口压腔移植过来,并建立一个研究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性质的实验室。毛河光对这一新技术很有兴趣并立即显示出他的出色的工作才能,使他的  相似文献   

15.
<正>马绍尔群岛,太平洋上一个人口只有7万人的小小岛国,靠近赤道,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风光秀丽,却在二战时饱受蹂躏。该群岛曾先后被西班牙、德国、美国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从日本人手中夺取了马绍尔群岛,并将其作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军事据点,后来被迫成为美国的核试验场所,被起绰号叫"太平洋试验场"。1946年至1958年这几年间,美国在此进行了67次核试验,其中23次在该国的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1987年4月美国Tefar Lin博士在南京工学院对该校环境工程专业师生和部分环境工作者介绍的美国流域性河川污染整治规划设计,并指出了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1946年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1973年获博士学位,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DNA错配修复"让他和瑞典的托马斯·林达尔和土耳其的阿齐兹·桑贾尔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生活保罗·莫德里奇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拉顿出生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生物老师,同时在拉顿高中当篮球、足球和网球教练,父亲鼓励莫德里奇对自然的好奇心。1968年,莫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美国要在2000年以前将温室 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 美国总统克林顿已命令美国联邦各局拟定若干计划,在2000年以前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水平。他需要一项成本低、可望在1993年8月完成的计划,以及若干能继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美国总统的其他首创精神还包括,要求联邦各局增加购买回收和再利用产品以及能量效率计算机,购买美国造的使用清洁燃料的汽车,并公布就地使用和储存有毒物质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正>比尔·麦克基苯1960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纽约工作并成为自由撰稿人,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他在《纽约人》、《纽约时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的数百篇有关自然的文论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他广博的知识以及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确定了他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麦克基本先后出版了  相似文献   

20.
<正>童卫东: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室内乐学会理事、中国文化部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组委会秘书长、2012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音乐艺术总监、2013年香港国际小提琴评委会主席。曾先后师从于汪缮修、杨通六、胡惟民、隋克强、林耀基教授以及jorg-wolfgang、jahn教授学习小提琴。1984年,童卫东在第2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96年获得德国DAAD基金会奖学金并由国家教委公派赴德国留学,1998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工作。童卫东曾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比赛的评委工作:2001年文化部第7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评委;2003年11月中国音协全国"金钟杯"成人小提琴比赛评委;2009年第9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评委,意大利第15届安德烈、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11年8月美国库伯杯奥柏林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12年4月韩国东亚首尔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13年第15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