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某炼油项目配套建设的码头和海底输油管道位于物种资源丰富、珊瑚礁集中的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该炼油项目所在海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在对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珊瑚礁移植等生物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了美国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目标、理论基础、监测内容。监测是掌握海洋自然保护区状况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是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美国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的和所保护的资源类型同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相似。且监测水平与管理机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解研究美国的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2021,(5)
正海洋保护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30年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1980-2010年山东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73个,总面积99.9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34%。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别为7个,36个,20个和10个,面积分别为21.95万hm2,54.96万hm2,16.38万hm2和6.65万hm2。自然保护区类型涉及森林生态,内陆湿地,海洋海岸,地质遗迹,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古生物遗迹等7类,但以森林生态类,内陆湿地类和海洋海岸类自然保护区为主。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6年年底,世界遗产名录中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52处,遍布世界165个国家,其中自然遗产地203项,世界双遗产35项,其中已有35个国家的49项遗产被列为世界海洋自然遗产。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是多种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当中潜藏着极大的价值,但目前还没有一项世界海洋自然遗产。将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评估标准与海洋价值进行整合,从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栖息地、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所具有的海洋遗产价值不逊色于其他临海国家。为此,文章从保护我国潜在海洋价值和捍卫我国海洋权益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申报世界海洋自然遗产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充分理解突出普遍价值(OUV)评估标准、加强对我国海洋遗产价值的调查力度和对潜在海洋遗产价值的挖掘和研究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是当前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热点问题,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则是其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全球、区域和国家尺度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概况,着重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地球生命力指数法、海洋营养指数法和快速评估法等。分析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指明今后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质量——Ⅰ.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其中包括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作用以及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此外,作者还就如何保护海洋环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3年11月辽宁团山海蚀地貌自然保护区选划研究现场调查,探讨了该区海蚀地貌的成因,评价了海域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依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7504-1998),确定了保护区类型,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给出了保护区级别。结果表明,保护区海域环境质量总体尚好,生态群落正常,保护区类型符合《海洋自然保护区分类原则》(类别III)相关标准,主要保护对象为海蚀地貌景观,该保护区可建成国家级,这在全国沿海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关注。 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指生活在海洋(包括河口)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虽然目前人类还只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一小部分(如渔业资源),但各种海洋生物彼此互相联系,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环境》2016,(6)
正37.4万针对惠州大亚湾"5·1非法跨界倾土"事件情况,大亚湾区城管、交通部门已对相关责任单位及个人罚款37.4万元。42个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对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42个自然保护区集体给予通报表扬。其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集体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13.
现代海洋开发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领域。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无限的资源。其中有:①海水资源;②海洋生物资源;③海底资源;④海洋航运资源,⑤海洋动力资源;⑥海洋空间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开发内容繁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产业群。它既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也包括海洋石油工业、海水资源利用工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新兴的海洋产  相似文献   

14.
张灿  曹可  赵建华 《环境保护》2020,48(7):8-13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发展情况,梳理了国家机构改革打通"陆地和海洋"后体制机制改变带来的机遇,分析了一段时期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及能力短板,从完善制度体系和能力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以及欧洲-大西洋公海海洋保护区的案例分析,概括了国外海洋保护区在体系完善、管理实践和协作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合格的海洋保护区管理机构需要有效的指导、监督及管理,应具备专业性、执行力和稳定性。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家层面上,需要一个经过充分研究制定的海洋保护区系统规划,对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应立法确立。沿海省份要配合国家系统落实本省辖区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也可以建立省级海洋保护区,并就特殊保护目标申请上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具体的海洋保护区应做好保护区管理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地方社区可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地域风俗传承等方式,培养地方性人才直接参与保护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2,占总面积的71.0%,海洋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人口剧增和陆地资源的日益衰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我国是传统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经鉴定的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七分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受过度捕捞、破坏性海洋作业、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推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我国应当抓紧制定《自然保护区法》。该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由于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建设和管理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自然保护区立法应本着协调好自然保护区共性和个性的原则、严格管理和保护的原则,以及对海洋保护区给予更多政策倾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对海洋生态空间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为例,识别了海上风电场周边鸟类、海洋生物及其多样性、渔业资源等海洋生态空间受影响因子;根据影响海洋生态空间的主要要素及其受影响因子,开展了相关数据的现场调查与资料搜集;结合电磁环境、海洋生物等实测数据以及噪声、鸟类等搜集资料,评估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苏美两霸争夺核优势和海上霸权,把大量放射性废物排入大气及江河湖海。这些污染物经过沉降、河水携带和渗透等过程,绝大部分迁移到海洋,与直接排入海洋的放射性废物一起,造成了海洋的放射性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中的某些核素,被海洋生物强烈吸收,从而导致海洋生物的污染。 了解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是近代海洋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是这方面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其基础工作是测定放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的焦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无论是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大批量的生病和死亡、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还是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都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人类迫切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拯救不堪负荷的世界渔业资源和应对不利的气候变化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