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入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中,生物与其天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之后,在适宜的生境下,由于缺乏原产地天敌的抑制,极易大肆扩散蔓延,而形成大面积的单优  相似文献   

2.
环境风险评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来入侵物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经贸活动更加频繁,为外来物种的入侵、传播、扩散提供了许多"捷径",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随之加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船舶运输成为海洋生物生态入侵的重要途径。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船舶压舱水生态入侵状况、危害以及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来有害赤潮藻类的入侵进行了深入分析。建议加强生态入侵风险评价,了解外来物种的定居和扩散途径,评估它们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钟伟青 《环境》2003,(5):6-7
另类入侵者在人类社会,我们把强行进入他国掠夺其资源的行为称为入侵。在自然界,生物之间也存在类似的行为,科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为“外来物种入侵”。所谓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将某种物种带到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非原产地区,被带物种在当地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种  相似文献   

5.
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扩散、蔓延、危害的费用与代价极大。外来植物的入侵可以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受损,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严重威胁城市生态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深圳市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分析植物入侵途径,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提出入侵植物的管理和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入侵管理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北半球第一.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而生物入侵是其主要威胁因素.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发现全国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2003年农业部统计,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存在50余种,造成每年至少1000亿元的经济损失.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的46.3%已侵入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育  夏北成 《广州环境科学》2003,18(3):29-32,42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文章探讨了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危害状况、过程、入侵原因,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典型自然保护区外来物种入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命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人侵物种已达283种,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世界最为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种里有近一半种类在我国有分布。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它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2)消费者,指直接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3)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4)环境的非生物物质,如光、热、水、气、矿物、盐类等。四者形成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就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停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兴建许多大工程,例如,十来个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的报告显示:外来生物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70亿美元、印度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给出了4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波罗的海的生物地理特性是自上一次冰河期起逐步形成的.波罗的海这种海水,半咸水和淡水物种以及前几个时期的残余物种的特征的混合正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威胁.本文重点讲述外来物种、富营养化和深海海盆中暂时性缺氧,以及波罗的海在不同的时空内的生物地理统一性等问题.当今的航运活动打破了地理障碍,半成水体的生物区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导致世界范围内水生动植物物种的交换和进一步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13.
波罗的海的生物地理特性是自上一次冰河期起逐步形成的.波罗的海这种海水,半咸水和淡水物种以及前几个时期的残余物种的特征的混合正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威胁.本文重点讲述外来物种、富营养化和深海海盆中暂时性缺氧,以及波罗的海在不同的时空内的生物地理统一性等问题.当今的航运活动打破了地理障碍,半成水体的生物区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导致世界范围内水生动植物物种的交换和进一步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14.
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地球温室效应等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正面临着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河水污染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加和范围扩大等生态胁迫。稳定湿地面积,重建湿地的复合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恢复潮水的正常规律,减少水体污染,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与扩张,促进湿地原有植物的定居与扩增及原有植被的恢复是Hackensack湿地恢复的关键,也是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管理则以植被的生长、芦苇的扩散方式及动态、鱼类和蟹类的种群动态、鸟类的种类及其对生境地的利用情况对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生物检验,有效监控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动态,研究其恢复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科学调控生态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污水的无能耗处理,根据"跌水曝气式生物滤塔"专利设计制作了5层跌水曝气生物滤池,对其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然挂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挂膜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及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池的中上部(第1、2、3滤料层),而对NH4+-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第4、5滤料层)。当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1.5%左右,NH4+-N的去除率稳定在56%以上,且滤料中的生物相趋于稳定时,标志着反应器挂膜已完成,历时约21 d。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生物"(Biology)和"多样性"(Diversity)两个词的组合。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分为生  相似文献   

17.
生物入侵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进程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外来物种已经被视为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全球威胁的因素之一。生物入侵的影响巨大,开展预测工作以便在一开始就发现并阻止外来种侵入,为生物入侵提供最优化的监测和早期控制手段。为此,本文从环境的可侵入性和外来种的入侵性两个方面综述了目前生物入侵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外来种引入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良端 《福建环境》1994,11(6):41-41
水是生命的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地球上总水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97%,淡水湖及河流中的水仅占0.0019%。天然水域中生存着无数的生物,其中有藻类1万多种,甲壳动物2万多种,鱼类2万多种以及微生物10余万种。在自然界,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相应的食物,相互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这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互相依赖和相互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自然的、相对的平衡。确切地说,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当直接或间接地把各种有害物质投弃至水域环境中时,常由于物理的(如扩散、稀释、沉淀等)、化学的(如氧化、还原等)以及生物的(如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墙对紫色土坡耕地中氟苯尼考迁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批量平衡实验,研究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中氟苯尼考吸附-解吸特征及生物炭施用的影响,此外,开展野外坡底生物炭(重量占比5%)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试验,观测自然降雨条件下该反应墙对坡耕地小区中氟苯尼考随地表径流与下渗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紫色土中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低浓度范围内(<2mg/L),生物炭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其在紫色土中的吸附量,吸附过程可能以内扩散为主,另一方面,显著降低其解吸量;紫色土坡耕地中的淋溶作用是氟苯尼考的主要迁移方式;坡底生物炭(5%)渗透墙的构建有效地减控了其在紫色土中的淋溶迁移以及深层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20.
下水道中微生物反应及水质转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物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在分析下水道系统水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下水道系统的微生物和水质转化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个水质变量间的耦合计算及其相互转化和迁移过程。应用实验室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为下水道系统的设计、水质评估等提供指导,也可为污水处理厂等提供前期水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