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马天  王玉杰  郝电  关胜  但德忠  王斌 《四川环境》2003,22(2):19-24,34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建立、生态监别技术和方法、生态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包括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和指导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且在评价某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时,往往忽略了生态法治的作用。为此,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环境条件—健康影响—行动(DPEHA)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生态法治特色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深圳市2019年和2020年生态环境健康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推进深圳生态环境健康保护法治化建设。未来研究要将评价体系应用至不同城市,以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生态环境指标的各级评价标准作为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BP网络模型。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模糊识别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环境质量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价了长沙市天心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结果表明,应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效进行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长沙市天心区自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5.
自《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颁布以来,水利、水电、矿业、交通等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逐步纳入生态评价内容,在项目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安排相应的环保“三同时”内容,工程验收时,要求同时检查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这类非污染生态...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是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又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分析洞庭湖区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进行了湿地生态脆弱度的量化评价,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河北省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市级行政单位作为评价的基本单元,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对河北省生态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确保河北省生态安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玲 《青海环境》2004,14(3):128-130
本文在研究分析西宁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基础上 ,参照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和标准 ,试对西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并提出了生态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喻良  伊武军 《四川环境》2002,21(4):38-40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各层次模型,并以福州市为例,通过对该市近年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分析,对今后城市规划提出建议,为以后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直接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生态学样方调查法和景观生态学生态完整性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开都河柳树沟水电站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这种评价方法能更全面有效的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广泛关注,对生态风险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将其应用于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可以为旅游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历程及涉及领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类型及导致的生态终点,并列举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及方法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析与展望,指出未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学科交叉为途径,实现对旅游生态风险及其评价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表现及动态演变规律;构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政策体系与相应标准等。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能够快速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通过论述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秦皇岛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试行)》,对豫西M市2010—2013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该市自身特点对该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往往着眼于一定的生态环境视角.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往往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特性,代表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体现明显的生态差异性.通过对土地三级分类体系下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具有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了模糊赋值,评价了新疆各地(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二级类生态环境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 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力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闵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源虽然逐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持力则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故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较为理想的趋势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2000-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单位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归一化系数评价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效的,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却不具有可比性;地市级单位在应用规范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将"区"作为和"县"同级的评价单元;COD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与区域降水的总量负相关,在对COD负荷进行评价时,应考虑的是区域的降水总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石油开采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该地区某石油开采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影响生态的主要途径,调查了周边区域生态现状。基于项目生态影响特点和途径,分析了该项目可能对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土壤结构、植物、动物、农业、水土保持造成影响的后果和程度。给出生态恢复与重建目标,从避让、减缓、补偿、修复等角度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建议,提出生态监测的推荐指标和频次。在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避免或有效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选择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原则,指出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再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确定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这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1年,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综合评价值均在30—60分之间,属于一般水平,且有望实现良好水平。其中,生态环境系统对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权重为0.4744,且综合评价值均高于同年份其他系统;生态保障系统的影响最为有限,权重为0.0545;二级指标层中影响靠前的依次为天然气的使用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区绿化覆盖率等。基于此,对各项评价结果展开深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