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新志 《绿叶》2010,(10):47-47,49-54
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种植.我们发现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或者完全放开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都是不合理的.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可以得到部分的伦理辩护,即我们可以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商业化。鉴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有潜在风险,我们应该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实行严格的审批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将其风险“防患于未然”,避免给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使转基因食品能够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薛达元 《绿叶》2010,(3):84-86
短期内研制出增产的转基因水稻还很困难。目前.增产的主要因素还是传统育种技术.养活13亿中国人的是杂交水稻和其他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品种,而不是转基因。但现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到转基因研究方面去了,这样做.风险很大。传统育种技术的路可能被堵死.最终影响的是我们每个人。13亿人口的大国,特别在农业技术上应该均衡发展.而不是孤注一掷,否则,万一转基因这条路走不通,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金自宁 《绿叶》2013,(12):24-31
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天然包含风险,探讨和规制风险也就因此而成为了必然反应和抉择,转基因技术概莫能外。只是.转基因技术的独特令其引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争议.同时这一争议也因各种社会因素卷入而变得尤为复杂。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很难找到简单答案,但基本的制度回应却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金微 《绿叶》2010,(10):55-61
在关于是否应该大力推广转基因的争论中.虽然不少转基因支持者持乐观态度,但不仅广大民众对转基因技术持有诸多疑虑.不少权威学者也极力反对草率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危害。而美国的转基因种植历史也证明,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收益并不能达到原有预期水平,于是开始研发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这既是出于跨国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也是出于美国掌握粮食武器的需要。鉴于对这些利益集团的警惕,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转基因主粮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卢长明 《绿叶》2013,(12):78-83
转基因生物根据危险程度的差异分成I-IV四个等级。目前,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和油菜籽都属于I级或II级,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不同等级和不同阶段的转基因生物或产品混为一谈是转基因认识上经常出现的误区。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油菜从1996年开始种植至今,并未发现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也未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说明当今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掌控转基因生物,将其风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箫  卢宝荣 《绿叶》2013,(12):73-77
自然界中普遍发生着基因在同一物种不同群体(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转移的转基因现象。杂交育种和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育种.均是利用了自然界中基因转移的原理,其本质和目的都是一致的。但前者是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来转基因以改良品种,面临着物种问的生殖隔离障碍、基因转移目标性较差等问题;后者则可在不同物种间转移.基因转移周期短、目标性强,但所转基因可能来自人类食谱中不常见的基因或经过遗传修饰,对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健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充分保障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冰  李建军 《绿叶》2013,(12):84-88
“准吃不准种”转基因大豆政策的出台.固然与中国对大豆产品的强劲需求有关.但也与中国大豆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政策生态密切相关。“准吃不准种”的决策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油料和饲料行业龙头企业,乃至跨国转基因大豆出口商的利益诉求,也反映了国内某些农产品出口商的商业意志,但却很少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国内大豆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意见表达。政府可通过加强强制标识的力度和精度来捍卫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为国内有机大豆生产和加工产业赢得发展空间和振兴机会。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及其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分类和来源,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价值、潜在威胁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与监督管理,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前景。总体看,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肖显静 《绿叶》2013,(12):66-72
转基因水稻风险评价涉及两个方面:在科学方面,公众很大程度上是无知的.需要科普。不过,这样的科普应是全面的.正反两方面的。在非科学方面,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认识不是无知的和非理性的.而是依循“有限理性原则”.根据其安全感知文化、国家政治文化、种植经济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生命伦理文化或宗教文化等,来进行的社会文化评价和决策。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一味用科学评价来裁决、遮盖非科学评价,是用科学排斥人文,剥夺了公众参与评价和决策的权利.是科学理性和人文民主缺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甘绍平 《绿叶》2013,(12):32-36
转基因是涉及到大家切身利益的问题.能不能做、怎样做,应经过更加广泛的民主讨论。既要考虑对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后代人的选择空间和权利,又要考虑会不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从而在利益和不伤害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时,建构和保持一种动态的决策过程,让时间来沉淀一些最好的结果。而是否食用转基因产品,则要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每个人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吴孔明 《绿叶》2010,(3):73-80
转基因只是一种技术.回答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首先要明确转的是什么基因。现在水稻转的BT基因,作为生物农药已经安全使用近70年了,它的杀虫机理很清楚,它产生的晶体蛋白只能和鳞翅目几种害虫中肠受体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人体肠道上的组织不会发生作用。现在农业上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范围越来越大.仅靠原来化学农药为主的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能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子。国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等,也没有太多的选择。走得越早.走得越快.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对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就越主动。  相似文献   

12.
朱祯 《绿叶》2010,(3):81-83
从生态学、土地整理等角度加大投入,的确能提高粮食产量,但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还得通过转基因技术。如果我国能顺利推进转基因技术产业化.那我们技术上自主创新的进程将会加速。相反,如果我们只做研发,没有产业化,那我们所有的市场份额都将被别人占领.甚至连转基因的育种权也会被某些跨国公司垄断——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不同命运给出了一正一反的好例子。因此.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以多大的速度加快发展转基因技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达元 《绿叶》2013,(12):11-16
在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中,考虑到科学家恐怕更应该为科技负责.科学界内部需要更多地履行科学家的职责——尽可能地科普和降低风险.尽可能地谨慎和考虑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毕竟.转基因技术一旦离开实验室,进行推广应用.它就不单纯是科学界和科学家的事.而是一个关乎社会福祉的选择和决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辽河油田近年来面对法治监管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环保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以风险管控为中心,持续深入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培育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环保管理总体可控的形势,通过HSE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对辽河油田HSE管理体系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在深化认识、规范制度、提升能力、强化培训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利于企业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其中美国仍是头号转基因作物大国,其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美国在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发、种植、销售和推广方面,都是领先全球的。并且,美国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上,已经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相反,由于接连遭遇食品安全危机,欧盟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市场化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几乎没有成员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所以在欧盟市场内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主要都来自进口,特别是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进口。正是因为美国与欧盟在对转基因生物发展的问题上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及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所持的态度差异,美国和欧盟各自形成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制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纳入分析框架,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食品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选择进化稳定策略的条件与关键影响要素。通过与一元主体现实情境下政府模式监管的对比分析,揭示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行为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监管博弈过程中,利益机制运行博弈矩阵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利益博弈演化策略。食品企业主要利用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交易成本差别提升自身的利润效能;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完善奖励惩罚机制提高食品的安全监管效能;食品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整合企业部门中存在的自愿监督机制,基于承担社会成本的新思路,达到政府—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演化稳定均衡,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7.
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协同运行的前提是各主体链际环际协同履行社会责任,追求整条产业链的总体利益最大化和合理分配,以增加产业链各主体的附加值和社会价值为目标,实现每个环节各主体的利益最优化。各主体利益的差异性造成了闭环产业链合作运行的风险,从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合作增值效益与合理分配分析入手,基于博弈论中Holmstrom的团队理论阐释闭环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可能性与合作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企业责任分配机制,分析了分配不确定性的四个方面原因,提出主体相互协作信任、消除主体信用缺失、强化信息基础共享、拓宽产业链沟通渠道等办法解决闭环产业链运行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闭环产业链共同文化与价值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郝苑 《绿叶》2010,(10):78-83
转基因技术的政治决策需要超越专家的狭隘视角,鼓励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在理性开明的民主议程的引导下,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决策的反思、批评与质疑,不仅不会压制和阻碍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为科学家改良和提高转基因技术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动力。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民主决策的政治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理性对话能力,从而为商谈民主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周立 《绿叶》2010,(3):93-99
不足十年.转基因棉花就“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再来个十年.复杂生态系统的轻微改变.是否还会带来单一化转基因种植的系统性坍塌甚至崩溃?转基因一直与产业化、规模化相关,世界上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解决大规模农场的破产问题?”中国开放转基因的研究和推广,是迟早的事情;中国认可并开放转基因育种市场.指日可待”,这样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迫在眉睫的挽救措施应是,学习美国.利用国家集中体制来做转基因基础研究,避免技术分散、资金分散、人员分散带来的一系列的可能弊端。  相似文献   

20.
荀丽丽 《绿叶》2015,(Z1):38-45
全球化时代,深深嵌入全球生产与加工链条的牛奶,早已失去"自然"本色,成为多种技术干预的"工业品"。中国奶业市场的兴起与乱象皆是政策与资本合力制造的产物。利益格局的无序与失衡才是造成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本原因。中国"牛奶"的"环保"问题不仅是一个质量监控问题,更是一个建构基于行业规范的"利益共同体"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