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土坡临界滑动面搜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拟任意滑动面的方法,该法能自动产生运动许可的滑动面。同时,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即不连续飞行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Spencer法计算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对几个复杂土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外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模拟滑动面的新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可用于复杂优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的条分理论和响应面法的研究,针对边坡可靠性计算往往没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以及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和响应面法(RSM)的特点,将响应面法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条分模式中的稳定性系数隐式方程的迭代计算方法代替,建立了条分模式下的边坡可靠性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响应面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响应面法原理简单,计算效率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精度,适用于对边坡可靠度的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膨胀力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合理假设,在传统剩余滑坡推力法中引入膨胀力项,得出了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基于该公式对某膨胀土坡的离心模型降雨试验进行了模拟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膨胀力施加与否、不同裂隙分布位置和深度、不同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下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得出了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考虑膨胀力时膨胀土边坡的安全系数相对于未考虑膨胀力时大幅下降,符合膨胀土边坡降雨破坏的实际情况;裂隙位于坡中时膨胀土边坡较裂隙位于坡顶时更危险;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也对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但超过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会受到限制。该方法为工程中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三峰边坡南段土质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现场勘查,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和快速拉格朗日法分析了马三峰土坡的稳定性,搜索出了潜在的滑动面并计算出相应的安全系数,结果认为土坡整体是不稳定的。通过2种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对此土坡的破坏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认为此土质边坡破坏的力学特征为牵引式滑坡,失稳不是一次性地全部滑塌,而是分阶段滑动,破坏模式为一系列动态的平面—圆弧滑面破坏。如不及时治理,该滑坡体将会继续向后缘发展。  相似文献   

5.
九寨沟“8·8”地震后发育大量的土质斜坡崩滑灾害,这一类型的崩滑斜坡坡体较为破碎,厚度较小。传统的传递系数法计算模型应用于这类崩滑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存在将边坡整体计算及不能反映局部崩滑稳定性的问题。将崩滑斜坡破碎程度分为:极度破碎、高度破碎、中度破碎、轻度破碎以及不破碎,基于传递系数法,考虑了坡体的 5种破碎程度,对滑坡稳定性系数以及推力大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并以九寨沟县热西寨老电站对面崩滑为例,对比了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结果表明: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模型比传统计算方法得出来的数值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分块法计算每个滑块稳定性存在差异,有的在极端工况下处于欠稳定,有的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分块法差异计算结果,得出了崩滑斜坡的分块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计算分析了南京九华山隧道工程开挖爆破对明古城墙的影响。在对国内外流行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采用频率与震速结合的爆破震动安全标准的必要性,且采用德国爆破震动安全标准作为计算九华山隧道开挖爆破对古城墙的影响的判据;分别利用目前流行的震动速度和震动频率公式进行计算,判断开挖爆破对古城墙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爆破震动对古城墙安全构成威胁,并计算得出开挖爆破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7.
考虑位移监测的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极限平衡法、概率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法,但是这些方法都仅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滑坡的实际变形角度来考虑。为此,在运用Morgenstern-Price法、蒙特卡洛-破坏概率方法和强度折减法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和破坏概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滑坡位移监测的R/S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三峡库区青龙咀滑坡为例,采用上述四种方法对该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在计算工况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其危险性为中等。  相似文献   

8.
陈家大院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其涌浪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大院滑坡位于重庆市鲤鱼塘水库库首区,距离大坝仅约1km,其稳定性及其可能失稳产生的涌浪对枢纽工程的危害可能较大。利用岩土工程专业计算软件FLAC-3D对陈家大院滑坡在各种不同运行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场、塑性区及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推荐的涌浪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推荐法及其改进方法分别对陈家大院滑坡可能产生的涌浪进行了计算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1)滑坡稳定最不利工况为水库450m正常蓄水位,其稳定安全系数为1.10,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大坝处滑坡可能失稳产生的涌浪最大高度为4.32m,对大坝不会构成威胁。该结论为大坝的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主成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均质土坡为例,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和主成份分析数值处理方法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主成份分析,克服了传统方法大量试算的困难,考虑了各因素问的交互作用,定量给出了各主成份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常见的均质土坡或松散堆积体岩土质边坡中,粘聚力、摩擦角和坡高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贡献最大;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下的一般岩土体地区,土的重度和地震加速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强度折减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传统整体强度折减法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同一系数进行折减。由于两强度参数发挥作用先后以及衰减程度的不同,传统整体强度折减法不能真实的反映土体渐进破坏过程,一些学者提出运用双折减法来探究边坡的破坏问题。基于土体应变软化特性,通过土体的峰值与残余强度建立起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将得到的强度参数关系式作为双参数折减组合的依据。该方法以破坏接近度作为判别土体是否破坏的标准,引入局部阶梯折减的思想,对局部破损区域(FAI>0.8)采用不同的折减组合,研究均质土坡的渐进破坏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局部软化阶梯双折减法可以体现两强度参数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整理出两参数间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自变量对应的参数先发挥,因变量对应的参数后发挥;在算例中,黏聚力的折减系数大于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黏聚力的强度储备比内摩擦角大,发挥得较为充分;模拟计算出的破损区面积以及边界处的塑性应变差值更加连续、平稳;阶梯双折减方法得到的综合安全系数小于整体折减法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应用上偏于安全,与其他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受网格密度的影响,综合安全系数的范围为 1.207~1.229,该范围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安全、高效拆除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基于箍筋对支撑梁侧向约束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揭示解除箍筋侧向约束效应前后梁内砼单元应力状态的演变规律及对支撑梁爆破效果的影响,并研发新的支撑梁线性切割预处理方法、布孔方法及其毫秒延时起爆网路,形成较为系统的支撑梁爆破拆除技术。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支撑梁线性切割预处理方法可显著增强拆除效果;多向协同布孔法可改善爆炸能量耦合状态,减小爆破飞石危害;基于爆破网路连接单元的毫秒延时起爆网路可有效控制振动强度,提高网路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成永刚 《灾害学》2004,19(Z1):88-91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论述了爆破地震波对岩石边坡失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岩土参数区间性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区间分析方法和非概率可靠性思想,建立岩质边坡稳定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并针对区间运算结果扩张问题,引入区间截断法和区间优化法,对边坡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进行较为精确的求解。然后,以湖北某岩质高边坡为实例,进一步探讨了岩体参数变异性对岩质边坡稳定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爆炸作用下的堤坝破坏形态,基于MM-ALE法(Multi-material ALE method)对某土质堤坝的爆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堤坝土体中的应力波传播及密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M-ALE模型可以再现堤坝爆炸溃决演化的全过程,且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堤坝坡面及坝顶自由面附近的反射稀疏波和压缩波反复叠加作用是形成爆炸溃口的关键因素;爆炸坑洞演化相对于爆炸应力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爆后堤坝土体被分为爆腔区、压密区和原状土区三个不同的区域,坑口附近压缩带阻止了由水流冲刷引起的连续纵向下切及溃口边坡失稳坍塌引起的间歇横向扩展,局部爆炸压密对保证爆后堤坝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爆破拆除土坝和堰塞坝等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混沌现象固有的内在结构进行寻优搜索,为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将混沌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单纯形法的局部搜索能力结合起来形成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结合简化Bishop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搜索到的是全局最优解。通过与遗传算法、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在保证安全系数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搜索到的是最危险滑动面。可见,单纯形-混沌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青海省地方铁路鱼卡至一里坪线路经过的雅丹地貌密集分布区现场调查和地质勘探,以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数值软件ABAQUS对区域内典型雅丹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选取典型形态的雅丹地貌进行天然状态下的静力分析,对该区内雅丹地貌的天然稳定性做出评价。进而根据列车通过场地振动测试结果,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不同边坡角度雅丹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计算,揭示了列车振动引起的雅丹失稳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不同施工边坡角度对雅丹地貌自身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列车荷载振动作用下对雅丹地貌自身的稳定性影响显著增强,其总位移、Mises应力值和剪应力S12值均显著增大,且随着列车运行距离的增大,雅丹的峰值加速度急剧减小。随着边坡角度的增大,加速度的放大作用愈加明显,且坡脚到坡顶的PGA呈明显放大趋势。最后给出了该线路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对其周围雅丹地貌稳定性影响显著的距离和合理的路基边坡角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高陡,应力条件复杂,存在LS_(331)、LS_(337)、LS_(3319)层内错动带,F17断层等软弱结构面,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评价其左岸边坡开挖稳定性,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边坡微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微震活动的时空以及震级分布,揭示岩质边坡开挖扰动下的微震活动特性及其施工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强度越大,边坡损伤越大,微震活动越活跃;爆破后0.5h内应力急剧调整,微震活动频繁;震级分布在-1.6~0.4之间,爆破开挖诱发大量震级小能量低的微震事件,诱发边坡的渐进损伤;软弱结构面是微震事件的主要活动区域,具有发生破坏变形的可能性;左岸边坡岩石破裂以复合型破坏和剪切破坏为主,伴随少量拉伸破坏。该研究可为工程后续开挖和支护提供参考,为同类微震活动特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与动态化设计施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中部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实际监测资料,结合勘察、设计、施工情况得出了各种不利边坡稳定的因素,分析了该边坡实际变形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监测点,监测边坡变形、锚索受力和雨量,以反应出边坡在开挖后的实际发展状态,进而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该边坡特有的反向坡体内部的变形做出解释。根据不同的边坡状态提出对该类型边坡的长期预警参考值。实际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容易受雨水、爆破施工等外界因素扰动,原有施工设计方案不完全适合于该边坡治理,优化后的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完成了该边坡的抢险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