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海中国鲎资源现状以及保育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鲎种群数量近年来急剧下降,资源面临枯竭.位于北部湾的广西北海作为中国鲎理想栖息地,是我国中国鲎的主要产地,因此在北海开展中国鲎的保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调查分析了广西北海地区中国鲎幼体集聚地西背岭潮间带(21°24′30″N-21°25′24″N及109°11′12″E-109°13′14″E)中国鲎幼体分布现状以及...  相似文献   

3.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本文以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为例,根据保护区管理层次的划分及海域特点,将海域划分为西港海域、同安湾口、九龙江河口、西南海域、东部海域、同安湾、大噔海域7个区域,采用专家调查法,估算不同海域对海洋保护区价值的贡献率与单位面积海域的价值,以及各海域中填海造地、港池/锚地、桥梁建设、采矿、修船/造船、旅游娱乐、海底工程、排污、航道、施工10大类人类活动对海洋保护区的损害程度,建立了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估算模型。以填海造地活动为例,计算了该活动对厦门海洋保护区不同区域的生态损害补偿标准。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目前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厦门海域属开放性海域,潮汐属半月潮型,一般大潮升5.65米,小潮升4.69米。年降雨量约1260毫米,流入厦门港湾的最大河流为九龙江,年迳流量达117.48亿立方米。厦门岛周围还有独居石矿床。由于海水的运动、河水的注入,厦门海域以外的放射性有可能到达近岸水域,同时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核能的开发利用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医疗、科研,教学上的普及应用,有可能给厦门海域增加放射性的强度。为了发展国民经济,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我们选择了天然放射性的代表核素之一铀和能反映天然本底及人工放射性污染水平的总β做为检测项目,于1982年8-12月对厦门海域的放射性现状进行三次调查,为评价海域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海域水面开阔,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根据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将该区域分为湿地和水域分别研究,参考Constanza等人提出的十七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替代法以及专家评估法等方法,对长江口海域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长江口海域生态服务价值为123.5亿元.  相似文献   

6.
建立平潭中国鲎保护区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勤  游华 《福建环境》2002,19(6):14-16
中国鲎是一种极具学术和医药价值的古生物。福建平潭曾经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中国鲎产区。由于长期缺乏保护,平潭中国鲎资源量持续急剧下降。根据平潭海岸经济发展特点,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才有可能避免该物种在我国最著名的产区遭遇局域性绝种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厦门海域沉积物中钍的水平分布具有以下特征:整个厦门海域沉积物中钍的平均含量从东嘴港、厦门外港、厦门西港至九龙江口逐渐减少;在九龙江口及厦门外港,钍的含量随着离九龙江口距离的增加直线上升。这说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钍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海洋本身的含钍物质,而非来自由九龙江水带下来的陆源物质。钍的这种分布特征和该海区铀及总β放射性的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厦门海域水体及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含量及水体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和特征比值分析其来源,并对石油烃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正构烷烃含量与1995年厦门海域的水体正构烷烃含量相比有较明显的升高,石油烃污染有加重的可能性。沉积物正构烷烃含量为1.80~4.27 μg/g,对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长短链比值(L/H)、碳优势指数(CPI)和主峰碳数等特征比值的分析,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环境为还原性,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九龙江口海域正构烷烃组成为双峰型,陆源贡献大于海洋贡献且有受到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东海域和大嶝海域正构烷烃组成表现为单峰型,主要体现为海洋生物贡献,但是无法排除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 605 hm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 796 hm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 hm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 hm2。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0.
平潭中国鲎保护区规划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潭中国鲎自然保护区(省级)于1998年列入《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过去四年间,平潭的滩涂环境、鲎资源分布及社会经济结构都起了较大变化。因此,有必要结合现有条件,重新考虑保护区选址、形式、规模等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现有平潭中国鲎自然保护区预留区内,跨海澳、甲狮澳至钱便澳海区和坛南湾观音澳以南海区仍具备适宜中国鲎保护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环境.建议在相关区域设立两个核心区,分别为被保护对象提供产卵、发育场地和越冬、摄食场所,并在两区之间留出季节性保护的洄游通道.本文还就保护区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叁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刘启明  梁海涛  锡桂莉  胡欣  葛健 《环境科学》2019,40(3):1217-1221
以厦门湾6个典型海滩为工作区,分析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厦门湾6个海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范围介于(28. 1±9. 4)~(312. 7±35. 2) n·kg~(-1)之间.②厦门湾海滩微塑料分为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等4种类型.各站位点均以碎片类和发泡类为主,占总数量的80%左右,薄膜类和纤维类所占比例较少.③厦门湾海滩粒径1 mm的微塑料占最大比例,超过60%.粒径为1~3 mm和3~5 m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较小.④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厦门湾海滩微塑料碎片类和纤维类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发泡类和薄膜类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⑤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大部分微塑料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带有明显裂痕.整体而言,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陆源污染是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厦门西港近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及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厦门西港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14种重金属元素(Sc、V、Cr、Co、Ni、Cu、Zn、Sr、Cd、Sb、Tl、Pb、Fe和Hg)的垂向分布特征、污染历史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 1795年之前,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稳;1795~1849年间,Sc、Cr、Co、Ni、Cu、Sr、Cd、Tl、Pb和Hg含量有明显增加;2001~2011年间,Sc、Cr、Co、Sr、Tl、Pb和Hg含量又有增加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有3大来源:交通和工业活动、自然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贡献率分别是72.87%、12.20%和10.99%.柱状沉积物中铅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铅同位素组成从底层至表层由工业活动及污水排放逐步向机动车尾气排放漂移,厦门西港近岸海域中铅污染主要受交通和工业活动、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环境背景值是评价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为确定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水平,以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在分析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筛选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沉积层位,根据数据分布类型计算得到1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范围):Sc 13. 85(11. 52~16. 69)、V 101. 03(94. 61~107. 45)、Cr 63. 50(55. 00~69. 20)、Co 14. 62(13. 70~15. 54)、Ni 29. 92(27. 23~32. 54)、Cu 21. 48(17. 95~25. 01)、Zn 118. 81(96. 39~141. 23)、Pb 41. 80(38. 41~57. 35)、Sr 97. 78(93. 22~102. 34)、Mo 1. 39(0. 59~2. 19)、Sb 0. 58(0. 53~0. 63)、Ba 407. 00(378. 15~427. 00)、Tl 0. 93(0. 72~1. 05)、Bi 0. 71(0. 51~0. 82)、Fe 32 610. 27(19 903. 73~53 428. 67)、Mn 393. 20(306. 67~793. 63)、Cd 0. 066(0. 056~0. 076) mg/kg。以上背景值与福建省海岸带土壤、厦门A层土壤、中国陆壳、中国浅海沉积物和全国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相比,总体上比较接近,但Sr含量略低,Pb和Zn含量略高,说明可信度较高且具有地域性。影响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是陆源物质、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厦门市2004-201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厦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厦门市实际情况,较好地揭示出厦门市环境空气污染程度连续、渐变、模糊的特点,给出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客观地反应出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提高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厦门湾为研究区域,借鉴相对风险模型评价海洋塑料垃圾对中华白海豚可能产生的摄食风险.以4类不同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作为风险源、以中华白海豚作为风险受体,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评价和量化厦门湾摄食性塑料垃圾对该区域中华白海豚的风险及其时空分布.识别高风险的塑料垃圾类型、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季节.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对中华白海豚构成的潜在生态风险不同,其中小型和中型垃圾的风险较高.塑料垃圾对中华白海豚的生态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夏季和冬季是风险高值相对集中的季节,夏季的高风险主要是因为受到台风和旅游业等影响造成海洋垃圾源强较高,冬季的高风险则与中华白海豚在此季节最为活跃有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塑料垃圾和中华白海豚密度分布重叠较高的位置,夏季的高风险区域分布于大嶝以及九龙江口的鸡屿附近海域,冬季的高风险区域分布于西海域以南水域和九龙江口的鸡屿附近水域.研究成果可为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厦门市环境噪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指数平滑预测模型,提出了符合当前环境噪声的分段三次指数平滑模型。计算了不同平滑系数时数学模型的精度,同时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福州市10年内的噪声污染进行了预测。预测发现,噪声污染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到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分别达55.09 dB(A)和67.19 dB(A)。指数平滑法的应用效果与平滑系数的选取关系密切,应用时要根据预测的精度要求和预测期限的长短,适当选取平滑系数,并对预测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预测未来中期环境噪声准确率满足使用需求,并为其他环境噪声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问题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张盛  杨海超  张建通 《环境科学》2019,40(12):5581-5592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一流湾区的桎梏,对标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世界一流湾区可以为应对大湾区土壤环境压力提供方向指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突现检测的文献计量定量分析方法,对世界三大湾区土壤污染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湾区土壤污染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污染物来源、空间分布、修复处理研究,以及土壤污染的生物可利用度、对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海洋生物指标在土壤污染评估的作用;土壤污染物研究的热点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上,海洋生物关联研究则对土壤污染的毒性、引发的生物性畸变和生物标志物讨论较多.通过对比国内外湾区土壤污染研究状况,发现我国湾区土壤污染研究相比世界三大湾区起步较晚,且现有国内文献成果的研究区域和主题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湾区土壤污染的海洋生物关联研究方面热度较低.因此,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海陆一体化研究、扩展考察领域至土壤污染的相关海洋生物研究,对完善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研究、应对大湾区土壤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框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2011~2018年九龙江流域-厦门湾的水环境治理经历3个阶段,治理水平逐步上升,但存在陆源氮磷输入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然海岸生态修复亟需统筹等问题.结合InVEST模型、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借助污染物“源-汇”空间分析手段识别治理优先区,发现厦门岛排污口为氮磷输出主要点污染源、流域东南区域为主要面污染源,而厦门湾西海域是承接污染物的主汇区.进而提出源汇空间绩效科学评估、陆海统筹社会-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适应自然的生态工程解决方案等现代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污染基线调查中沉积物的部分要素测定结果为依据 ,较系统地描述了厦门港湾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并对其污染状况及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厦门沿岸沉积物污染的防护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