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根据我国20年来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茂名滨海新区在有关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立法、司法、执法保障机制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做法,理论研究亦存在空白。论文在借鉴国内其他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茂名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创新与法制保障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提出了滨海新区创新发展的方向,这对茂名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对我国来说举足轻重。而在我国,规范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变得至关重要。农业科技立法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搞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基础,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4.
陆因全  陆玮 《环境科技》1999,12(1):42-43
最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中国环境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利用属于中国科学学会的科技智囊团,研究在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的科技功能与定位,对指导当前环保部门机构改革有现实意义。本文应征就环保决策科学化、科技管理规范化、研究工作实用化、环境工程最优化四方面谈谈我们没见。l环境决策科学化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早已客观存在,1975年,国家出台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基本方针。10年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征式实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江西各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步伐的加快,作为赣北的一颗明珠——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从法制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构想。  相似文献   

6.
7.
林帼秀 《环境》1999,(2):40-40
环境保护涉及的是“人类——环境”这一特定系统,在以技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引导约束人的环保行为、调整规范人们的环保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环境保护要引入法律机制,以法作手段调整国家、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因环保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关系;而要推进环境法制建设,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正如宋健指出:只有人民有了充分思想准备,才能达到(环境)立法目的,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环境)执法才能顺利实施。然而,当前公众的环  相似文献   

8.
以科技创新助推环境保护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科研的任务就是为制定国家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监测、环境应急事故的处理等提供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政府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政府创新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环境保护法制、环境保护制度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创新与环境保护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政府创新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法制、环境保护制度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环境保护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位居前列,其环境保护工作完全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之上。目前,日本已经制定了包括环境一般法律、地球环境、大气污染、噪音震动、水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循环利用、化学物质、自然保护、受害救济等相关法律在内的十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其中,日本循环型社会的构筑和水环境保护方面集中体现了法制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兵 《陕西环境》2001,8(2):33-34
200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在香港举行的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城市环境保护),就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城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特别就香港环境保护的条例、法规及其特点进行了重点研究,感悟到了香港的发展正在体现人类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及对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创新思路,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壮大环保产业,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为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行政主导、科技优先二个阶段,现在必须加上生态文明这个新的要素,这是环境保护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法权利机制严重不足,环境权立法已具备条件且刻不容缓。我国生态文明立法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在法制上的全面融合。研究指出,首先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可通过生态文明职能机制(委员会或促进会等)颁布政策性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通过工青妇等团体共同推动,特别是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其次是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规范政府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是对现行立法的后评估工作要把生态文明的要求作为评价要素,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法制上的五位一体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但又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如何加强认识,使环境保护和再生利用协调发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寿山 《福建环境》1996,13(4):28-28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斗争过程的产物。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和手段,它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环境。一部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进步史。 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进机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获得惊人的成就,给人类社会创  相似文献   

18.
19.
20.
发展乡镇企业与加强环境保护,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因为,环境质量的变化,对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若某地的区域环境质量较好。那么,它将为该地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资源。反之,则会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资源的可利用率降低等局面,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与此相对应,企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工作也存在着上述两种作用。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取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如何才能使乡镇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两者的发展规律,使其平衡在一个最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