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国富  周增炎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95-997,1012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功能较差,前期试验和中试试验采用投加悬浮填料强化其脱氮能力,进而研究了曝气方式对生物膜量的影响,及低温、填料投配比和生物膜量等因素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孔曝气能显著提高填科的生物膜量,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填科投配比对系统硝化效果影响不大,冬季通过提高系统的曝气量,可以保证系统的硝化效果基本不变,使出水氨氮较低,出水完全可以达标排放,表明试验投加悬浮填科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功能是经济,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器硝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投加悬浮填料的普通活性污泥法与投加悬浮填料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硝化能力很低;但向普通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悬浮填料后,填料载体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与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可强化原有系统的硝化功能,出水NH3—N小于15mg/1。该工艺不需对原有的处理设施作重大改造,非常适合于老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投加悬浮填料改善活性污泥法处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向曝气池中投加悬浮填料以改善曝气池的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可以降低曝气池的污泥负荷,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试验用悬浮填料能大大提高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而且该填料挂膜块,膜厚适宜,易于流化,投加和更换方便,是一种极优的生物填料。  相似文献   

4.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优化填料投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中试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其他     
X799.3 9601135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赵旭涛…(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5,14(9)一17~20环信X一100 采用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scAS)和吸附活性污泥法(13 SAS)脱氮工艺进行城市污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4小时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和NH才一N去除能力及较好的稳定性。BSAS工艺具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填料投加能提高生物量,但sCAS法NH户一N去除能力却低于BSAS法,前者硝化速率小于后者,反硝化作用也小于后者。两种工艺均能有效控制丝状菌膨胀。仍以BSAS工艺的污泥沉…  相似文献   

6.
通过向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投加悬浮填料形成了MBBR工艺,该工艺实现了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的优点叠加,是污水处理厂的一种廉价?高效的提标改造方式.对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不同季节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提标前后污水处理工艺中脱氮相关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标改造...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采用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工艺(SCAS)和吸附活性污泥法(BSAS)脱氮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的脱氮试验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脱氮能力。吸附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BSAS)是依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反硝化作用原理而设计的工艺,根据贮存—代...  相似文献   

8.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好氧区硝化功能的强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好氧段投放高硬度聚乙烯悬浮小球作为生物载体,可以强化系统的硝肥功能,提高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同时避免产生填料间污泥结团。经两套试验装置的5种工况条件下平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区全池投放聚乙烯悬浮小球,装填密度在10% ̄15%,TKN去除率达98.2%,TN去除率达到86%,TP去除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9.
添加腐殖土复合填料有利于提高SBR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但复合填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晰。文章通过向SBR系统中投加复合填料,考察其对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从微生物学角度揭示复合填料强化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效能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投加100 g复合填料时,SBR工艺出水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3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达到97.4%和94.9%;复合填料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优势菌落,使专一性功能菌数量增加,其中Patescibacteria(52.81%)代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76%)成为优势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eria)丰度降低,这与投加复合填料后活性污泥脱氮性能得到提升,污泥沉降性能得以改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悬浮载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吸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进行了城市污水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脱氮能力。BSAS工艺采用强化吸附手段让回流污泥与原水在缺氧条件下混合,促进贮存物质的积累,加速内源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庄泉  杨健 《环境科技》2006,19(2):38-39,4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N,P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简要介绍了“多级高浓度自浓缩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新工艺.新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对二沉池基本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BOD,COD保持较高的去除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较适合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将短程硝化功能菌和反硝化功能菌分别接种至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AF)中,构建了生物强化的MBR-AF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并以活性污泥作空白对照,考察该工艺对高氨氮废水的短程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强化体系MBR的启动期短,仅需30d,而活性污泥体系MBR的启动期长达100d;强化体系MBR亚硝酸氮积累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在30℃下,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强化体系MBR-AF工艺总氮去除率不断升高,最高达90%以上,比活性污泥体系高20%;强化体系MBR膜污染程度轻,膜的使用寿命长.说明功能菌强化在高效亚硝酸氮积累和氨氮转化方面起关键作用,可作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阮志华 《环境工程》2005,23(2):83-84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产生的剩余污泥 ,一般较难处置 ,缺少有效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室试验成功的基础 ,经过为期 1a的现场运行考核 ,采用常温兼氧酸化水解—生物反应的新工艺 ,解决了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 ,实现了污泥“零排放”。将污泥处理与废水生物处理组合在同一系统 ,不仅操作管理方便 ,而且可提高原处理系统的CODCr达标率约 5%~ 1 5%。该工艺特别适用于含氮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可使NH_3 -N进一步脱氮去除。  相似文献   

14.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强化内源反硝化脱氮及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效率,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化工艺.试验采用连续流处理装置,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20~410 mg/L)、NH4 -N(36~58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1h、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4 -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90%、95%和75%.在缺氧段碳源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升高;当碳源不足时,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降低.污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反硝化速率大大升高.水解酸化段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达到56.2%,污水、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以水解酸化作为传统的城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既可有效地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系统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可实现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田美  刘汉湖  申欣  赵方庆  陈帅  姚永佳 《环境科学》2015,36(5):1739-1748
百乐克(BIOLAK)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成功推广的多级活性污泥工艺,然而,迄今对于百乐克工艺的核心元件——活性污泥的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尚鲜见报道.以连云港市大浦工业区废水处理厂为例,借助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百乐克活性污泥中大规模的宏基因组数据(428 588条高质量DNA序列).鉴定出47个门类、872个属及1 351个物种.细菌域(289 933条序列)中包含33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生物量最丰富的门(62.54%),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29%)、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5.65%)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4.79%),显示这些生物类群在百乐克废水处理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748个细菌属中,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5.60%)最为丰富,为活性污泥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菌群.其次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2.45%),是生物除磷过程的重要菌属.在古菌域(1 019条序列)中鉴定出3个门及39个属.在真核域(1 055序列),鉴定出10个门及60个属,其中,纤毛虫门Ciliophora是最大的门(257条序列).同时,检测到448条病毒序列,主要为噬菌体.在百乐克活性污泥中,参与氮、芳香化合物和磷代谢的功能基因比例分别为2.50%、2.28%和1.56%,均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功能基因的比例.在氮代谢的4个过程中,反硝化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高,达到80.81%,其次是氨化(12.78%)、硝化(4.38%)和固氮(2.04%).总之,在百乐克活性污泥中蕴藏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参与氮、芳香化合物和磷代谢的功能基因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7.
竹园第二污水厂采用一种闭式双泥龄新型工艺。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测定污水厂的进水水质特性参数、异养菌产率系数(YH)和异养菌衰减系数(bH),为后续工艺模型的建立和校正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竹园第二污水厂进水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Xs)、溶解态惰性有机物(SI)、异养菌(XBH)、颗粒态惰性有机物(XI)占总COD的平均比值分别为20.0%、32.1%、17.4%、9.6%、20.9%。进水氨氮(SNH)、溶解态可生物降解有机氮(SND)、颗粒态可生物降解有机氮(XND)占TN的平均比值分别为71.5%、10.0%、18.5%。闭式双泥龄工艺平行组合中的传统活性污泥池和A/O池分支的异养菌产率系数(YH)分别为0.68和0.78,异养菌衰减系数(bH)分别为0.501 d-1和0.621 d-1。  相似文献   

18.
将生物流化床工艺与活性污泥工艺相结合,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液为研究对像。以0.3~0.45mm活性炭颗粒为载体对生物流化床中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挂膜成功后,分别对生物流化床厌氧段和好氧段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进水的最佳pH值介于7.0~7.5,生物流化床厌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4.4h、最佳碳源为蔗糖,;缺氧段及好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2.69h、8.06h,曝气量0.5mL/min。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污泥回流液脱氮除磷试验得出,此工艺可使总氮浓度为150.0mg/L,总磷浓度为59.0mg/L的污泥回流液的总氮浓度降低至65.19mg/L,此时的总氮去除率为56.54%;总磷的去除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处理污泥回流液中氮磷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SBR工艺,研究不同生物质原料制成的生物炭粉末对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蛋白质(PN)、多糖(PS)]及其含量的影响;分析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变化以及污水氮、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的生物炭起到连接污泥絮体的作用,菌胶团尺寸增大,污泥中微生物量明显增多。添加生物炭的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62.3%~76.6%。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17.8%~32.8%,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猪粪生物炭(PMB)对活性污泥影响最大,污泥EPS的冻干物中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及核酸类物质。添加生物炭后,活性污泥对氮的转化效率提高,氨氮更快地转化为亚硝态氮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浓度,并且对磷也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